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07例患者, 根据手术标本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分为分拣组(123例)和未分拣组(184例)。结果分拣组淋巴结总检出数目、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74±13.08)枚比(16.80±4.87)枚, t=9.381, P<0.001;(25.65±13.25)枚比(16.04±4.87)枚, t=8.979, P<0.001];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2.28)枚比(0.76±1.34)枚, t=1.589, P=0.113]。分拣组共52例发生转移, 其中10例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拣组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的肿瘤位置、TNM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区域分拣提高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总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目, 保证了分期的准确性, 明确了阳性淋巴结位置以及跳跃转移情况, 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分拣是否有助于提高纳米炭导航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分拣数目。 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化分为淋巴结未分拣组与分拣组,进一步根据病理分期及胃癌根治术式实施亚组分析,比较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比较围手术期安全性与随访存活率。 结果共纳入147例患者,其中淋巴结未分拣组58例、淋巴结分拣组8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一致。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14.8±55.6)min,术中出血量(128.7±106.0)ml,术后并发症12例次(7.5%),围手术期二次手术率1.3%,术后住院时间(11.5±3.7)d,平均随访时间(15.1±6.9)个月,两组均无死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分拣能够显著提高Ⅰ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数目[(29.0±12.3)枚比(24.1±7.8)枚,P=0.04],也能够显著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数目[(31.3±11.2)枚比(25.1±7.6)枚,P=0.02]。 结论淋巴结分拣有助于提高纳米炭导航3D腹腔镜下Ⅰ期胃癌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肾盂和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中的手术技巧, 总结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高危肾盂和(或)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左侧清扫范围包括肾门、腹主动脉表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右侧包括肾门、下腔静脉表面、下腔静脉旁、下腔静脉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38±14)min, 清扫淋巴结(14.0±4.5)枚, 18.2%(4/22)的患者为淋巴结阳性。随访(14.3±6.3)个月, 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 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死于肺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对显露肾门、下腔静脉后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肾癌伴多向分化及多种成分临床罕见, 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发生转移, 预后差。我们收治的1例多向分化肾细胞癌患者, CT检查示右肾下极6.5 cm×6.0 cm软组织肿物影, 增强扫描后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 内部伴有液化坏死。胸CT检查示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 同时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切除术+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多向分化肾细胞癌, 局部肉瘤样变, 其中可见透明细胞癌、集合管样癌、髓样癌, 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术后1个月开始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 术后6个月出现肝及肺转移, 术后12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组在超声造影术定位下行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直径<5 mm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对照组, 且甲状旁腺误切率小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5天的血清钙、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低钙血症、低血清甲状旁腺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超声造影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有效辨别淋巴结与甲状旁腺组织, 最大化清扫淋巴结, 避免甲状旁腺误切, 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 女性29例, 年龄(32.6±8.3)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原发灶最大径[M(IQR)]为1.06(1.16)cm(范围:0.53~2.44 cm), 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为(1.04±0.37)cm(范围:0.44~1.88 cm)。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通过门诊随访, 随访截至2022年11月30日。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160(20)min(范围:100~215 min), 术后住院时间为4(2)d(范围:2~14 d)。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1(12)枚(范围:0~37枚)和(34.7±14.8)枚(范围:15~6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 均在术后1个月恢复;喉返神经损伤1例, 继续随访评估是否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68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患侧叶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51例,次全或全切除术17例;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功能性淋巴结清扫36例,全淋巴结清扫8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患者均获1~3年随访(其中4例3年后失访),均健在。
结论:儿童甲状腺癌的合理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选择合理术式和术后辅助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改进麻醉方式、喉返神经监测、全腔镜管胃制作、空肠造瘘等技术, 观察围手术期资料及远期随访生存数据。结果共226例入选, 其中行新辅助治疗患者109例(48.2%)。患者手术(327±68)min, 总清扫淋巴结40.5(33, 50)枚, 胸腔总清扫淋巴结27(19, 33)枚, 术后住院9(7, 12)天, 术后总并发症率36.3%。学习曲线方面, 50例手术后患者术中出血减少, 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降低, 手术中清扫总淋巴结、胸腔总淋巴结、左喉返神经起始部淋巴结(106tbl)数量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3.5(14, 47)个月, 失访8例, 失访率3.5%。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和71.8%。结论采用改良全腔镜McKeown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 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完成学习曲线, 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runenwald切口应用于颈胸交界处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单治疗组25例颈胸交界处肿瘤和1例颈胸交界处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9例, 女7例;年龄9~73岁, 平均(50.50±17.27)岁。包括上纵隔肿瘤9例, 肺上沟瘤6例, 甲状腺肿瘤侵犯上纵隔4例, 胸壁肿瘤4例,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例, 颈胸交界处异物贯通伤1例。全组采用Grunenwald切口或附加胸部后外侧切口、胸骨正中切口、颈部领状切口。评估肿瘤切除程度,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分析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应用单纯Grunenwald切口14例, 附加胸部后外侧切口6例, 附加颈部领状切口4例, 附加胸骨正中切口2例。肿瘤完全切除22例, 姑息切除3例, 完整取出异物1例。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4例, 肺腺癌、甲状腺癌、肌纤维母细胞瘤各3例, 肺鳞癌、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各2例,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鳞癌术后单纯第1肋骨转移癌、节细胞神经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血管瘤、高分化脂肪肉瘤、血管内...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行新手术入路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胰头癌5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 胆管下段癌4例, Vater壶腹腺癌1例。12例均R0切除, 无中转开腹, 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指标等, 结果提示机器人下结肠后入路钩突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 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 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 行近端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 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 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 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 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 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 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 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 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后血清降钙素水平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后血清降钙素与患者无病生存的关系。根据术后6个月血清降钙素值分为血清降钙素正常组和血清降钙素高于正常组。结果 146例患者的平均肿瘤直径(1.78±1.22)cm, 淋巴结转移81例。术后6个月血清降钙素降至正常者89例, 平均肿瘤直径(1.63±1.20)cm, 淋巴结转移35例。中位随访56个月, 78例患者血清降钙素在正常范围, 11例生化复发, 3例结构性复发, 无死亡患者。血清降钙素高于正常者57例, 平均肿瘤直径(1.97±1.22)cm, 淋巴结转移46例, 远处转移5例, 18例发生结构性复发, 7例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示, 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前血清降钙素、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血清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长期无病生存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 术后血清降钙素和TNM分期是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血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例因"胆道闭锁"行劈裂式肝植术后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合并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1岁儿童受者, 其肝移植术后6个月出现发热伴恶心呕吐, 实验室检查提示EB病毒感染, 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术后7个月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后因急性肾损伤3期伴急性左心衰考虑高肿瘤负荷导致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 经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后脱离生命危险, 之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以及5个疗程R-CHOP治疗, 该儿童受者脏器功能迅速恢复, 全身多处淋巴结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碳标记对肥胖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淋巴结获取数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127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患者术中是否注射纳米碳分为2组:64例患者术中未注射纳米碳者设为对照组, 63例患者术中注射纳米碳者设为研究组, 分析两组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60±31)min, 研究组手术时间(168±28)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44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34±82)ml,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38±84)m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5, P=0.846)。淋巴结检出情况:对照组在第一站淋巴结检出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检出数目、总淋巴结检出数目、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方面均少于研究组[(10.4±3.8)枚比(24.5±10.6)枚, t=-10.054;(6.6±2.8)枚比(16.8±7.3)枚, t=-10.381;(17.1±6.4)枚比(41.2±17.6)枚, t=-10.293;(3.9±2.5)枚比(21.2±9.1...  相似文献   

15.
侧方型局部复发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最主要的复发方式, 初诊时存在肿大可疑的侧方淋巴结是导致侧方型复发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新辅助放化疗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治疗策略。侧方淋巴结转移尚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 目前疑诊侧方淋巴结转移主要依据是淋巴结短径大小(5~8 mm), 结合淋巴结影像学特征、肿瘤分化程度、环周切缘、肠壁外脉管受侵及淋巴结对放化疗的反应性等因素有助于更准确选择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适应人群。设计侧方淋巴结可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时, 应兼顾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的风险。对高复发风险人群宜采取全程新辅助放化疗策略。同步增量放疗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加强局部控制的模式之一, 但对治疗失败患者, 其对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实施的安全性影响尚缺乏研究。合并小的侧方淋巴结患者及放化疗后淋巴结消失的患者, 行TME术后应密切关注淋巴结大小变化, 早期发现复发, 早期手术。依据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层, 应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策略, 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14岁, 因"发现颈部肿物2周"就诊。查体:气管偏右, 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Ⅱ°肿大, 质地偏硬, 结节感, 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内见2.4 cm × 2.1 cm × 2.6 cm实性结节, 边缘不光滑, 纵横比<1, 结节内见密集点状强回声, 其余腺体内见多发散在点状强回声;颈左侧Ⅱ、Ⅲ、Ⅳ、Ⅴ区、右侧Ⅳ区及Ⅵ区多个低回声结节(图1)。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示: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弥漫硬化亚型), 颈左侧淋巴结转移癌(图2)。CT检查示:甲状腺左叶体积增大, 向下达左上纵隔, 邻近组织结构受压, 左侧叶见不规则低密度影, 气管略向右移;双侧颈部多发略肿大淋巴结影(图3)。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颈部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 左侧叶内1个大小约4.0 cm × 3.5 cm × 2.5 cm肿物, 质硬, 未侵及包膜, 双侧气管食管旁沟、气管前及颈部双侧侧颈区多枚肿大融合质硬淋巴结。术后病理检查示:(左、右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弥漫硬化亚型)伴桥本甲状腺炎, 并广泛淋巴管、少量血管内查见癌栓(+)(图4...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孔腹腔镜与4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 湖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两孔或4孔法的13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 68例行两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入两孔组, 70例行4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入4孔组。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均无中转手术以及出现严重术中并发症者, 术后环周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数目、系膜完整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四孔组比较, 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缩短,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早, 术后住院时间较少, 术后疼痛更轻,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四孔腹腔镜手术相比, 两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癌及中高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 并且能够达到同样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52岁, 主因"间断腹痛1年, 加重1周"入院。腹部增强CT检查示:下腹部平脐水平小肠壁增厚, 肠腔狭窄, 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 周围可见小淋巴结影(图1)。腹部彩超、腹股沟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彩超、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行腹腔镜辅助小肠部分切除术, 探查见距屈式韧带3.5 m处可见小肠肿物, 约5 cm×4 cm大小, 质硬, 充血局部外侵浆膜, 近端小肠扩张, 水肿壁厚。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 术后病理检查示:(小肠)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侵透肌层达浆膜下脂肪, 未见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 两切缘净, 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0/4)(图2)。免疫组化检查示:Vimentin(+), Melanoma/HMB45(-), S100(+), CD56(部分+), Syn(弱+), Melan-A(-), SOX10(+)。  相似文献   

20.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 年龄75岁, 因"左上肺癌术后3月余, 为求右上肺手术"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行胸腔镜左上肺S1+2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4 d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不规则混杂磨玻璃斑片影, 肿瘤性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