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加,且研究角度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作者旨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影响县域医共体建设现阶段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县域医共体建设研究现状及前沿问题,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慢性病社区防控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且上下联动的实践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演变历程,剖析了国外3种主要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照护模型(CCM)、慢性病创新照护框架(ICCC)、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型(CDSMP)〕的内涵,以及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经验,并从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等方面总结慢性病管理可借鉴的资源要素。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借助复杂性科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出佛山市里水地区"全科医学+"紧密型医共体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基层慢性病防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县域既有的远程会诊服务由于流程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实际使用率低下。以县级医院横向联合和远程门诊会诊为切入点,构建县域远程轻会诊模式是引导居民基层首诊、提高县乡服务协作的重要探索。该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现场调查,表明该模式准入门槛低、协作日常化、组织简洁,县域资源供给更高效,提高了县乡远程会诊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全科质量,增进了县乡医生间的合作交流和知识转移,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作用明显。调查发现该模式更符合县乡医患各方利益,基层端和政府感受明显,患者也认为提升了其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要积极高效的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疗改革,就必须要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院的管理。本文以县域医共体为背景,系统分析了基层医院数字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基于数字技术,通过信息化建设、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增强数据安全保护、加快人才引育、完善管理体制等措施来优化提升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旨在助力基层医院有序、科学地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创新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的影响,为医共体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某国家试点医共体2018-2021年运行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等研究医共体改革前后县乡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指标变化。结果:县级医院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以及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费用控制效果显著,乡镇卫生院提升了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医疗资源下沉和帮扶效果显著,但县域内就诊率和医保支出率尚未有明显改善。结论:依托全县域信息化质控体系的运营同质化管理、基于DRG管理指标和RBRVS工作量评价体系的全员绩效管理、下派执行院长担任法人和基于病种结构等数据的乡镇卫生院错位发展与分级诊疗规划等医共体管理制度提高了县乡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完善和落实基层就诊绩效考核等制度建设,增强居民信赖度,引导患者理性就医,提升医保使用效能,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相似文献   

6.
背景当前我国学者不断探索基于医防融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但其量化评估研究匮乏,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尚处于初级阶段。目的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政策归纳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于2022年6—8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初步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质量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三级指标重要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9(χ2=8.76,P<0.05)、0.275(χ2=4.15,P<0.05),三级指标可行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4(χ2=19.63,P<0.05)、0.248(χ2=12.43,P<0.05)。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基层医...  相似文献   

7.
介绍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分析“互联网+医共体”存在的不足,从顶层设计、路径规划、人才培育3方面提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路径,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医共体建设是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建设行动之一。国内医共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缺乏可持续利益分配机制等问题。医共体的利益均衡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前提是需要明确县域医共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作者从内部、外部和潜在利益相关者3个维度,分析核心医院、成员单位、医务人员、政府、卫健部门、医保部门、药品供应保障系统、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医务社会工作者、媒体、商业保险公司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系统机制、组织基础和个人积极性3个角度提出建议,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三医联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达到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9.
盛飞飞  陈丹  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7):127-129
目的 探讨医共体模式下创伤护理同质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医共体模式下护理同质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安全、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及文档管理)及医师对创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达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及文档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的创伤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构建医共体模式下护理同质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本研究以县域医共体社区医疗机构的需求为导向,通过15个模块的小班化培训,每周开设2个班,每个班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采用“2+5”模式,即2天理论教学与病例讨论、5天床旁教学。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病例汇报和客观临床结构化考核,成绩均合格者,颁发合格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结果表明,培训后学员后测成绩较前测均有明显提升,合格率由18.4%提升到85.9%。该培训模式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但应注意需根据各地实际适当调整,相关部门和医院要给予充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基层医共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对问题解析,同时进行面向区域基层的实践,探索构建新型医共体。 结果 对国内部分城市医共体运行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医科大学与政府协同下的以三级医院为区域龙头医院,以省级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紧密联合,以全科医学为抓手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医共体。该医共体以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科医学+”为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探索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改革新路径。 结论 “全科医学+”医共体在多方协同下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和问题突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紧密程度有待加强。作者基于共生理论,对县域医共体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界定利益相关主体,发现影响县域医共体发展的共生动力和共生阻力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县域医共体的共生模式,最后就优化县域医共体共生界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平衡相关主体间利益分配关系,加快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从而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向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15.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个重要的路径是将医学教育发展融入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整体框架中,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来协同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医联体-医共体融合贯通中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建设框架,可概括为"12345"方案:"1"是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2"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危害严重的终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不应仅限于药物干预,而应得到系统、全面及持续的管理[1-2]。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医疗机构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社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分层管理模式3种[3-5]。但这三种都难以真正实现糖尿病管理的标准化、连续性及统一性。近两年来,我国推行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通过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区域集团化经营管理、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县域内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6]。这种模式从理论上实现了对糖尿病管理的标准化、连续性及统一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医共体同质化共同照护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医防相对割裂的现状,健康中国研究网络通过汇集专家智慧,以医防融合的内涵、理念、体系、制度为基本框架提出“创新医防融合共筑健康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指出,创新医防融合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促进治疗和预防服务的有效协同为抓手,实现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全链条服务的有机衔接,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医防融合在理念上应从单向的干预或治疗向综合式的健康管理转变,从供方决策向需方共同参与式决策转变,从短暂的医患关系向连续长期的责任制关系转变;在体系上应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协同,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在治理上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与工作机制;在制度上应优化医防融合考核评价、筹资支付、薪酬绩效、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同时加快医防融合智慧赋能与宣传引导,推进医防人员通、资源通、信息通,打破医防分离,实现医防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县域医共体建设下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为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K-means聚类筛选2016年乡镇卫生院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相近的6个样本省份,梳理医共体政策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使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静态与动态效率分析。结果:政策分析发现,县域医共体下涵盖基层能力建设、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制度、医保补偿政策、信息化5个维度会对乡镇卫生院效率产生影响;2016-2020年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样本省份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至2020年安徽从非DEA有效变为DEA有效;浙江、陕西保持DEA有效;江苏、湖北、贵州为非DEA有效。结论:县域医共体政策可以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但是改善幅度需结合地区经济状况和资源禀赋;乡镇卫生院存在产出速度低于投入速度的问题;技术进步是当前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无法长远推动,需注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连州市医疗卫生系统通过创新思路和创新模式,探索出以一体化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改革.2019年连州市医疗集团成立后,通过重构县域医共体卫生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符合三级等保要求"混合云模式"数据中心,着力打造具有"连州特色"的中心化和"九统一模式"的县域医共体统一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体医融合模式下健康管理监测系统在社区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3年3—6月咸阳市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智慧养老中心等服务机构的80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体医融合模式下健康管理监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研究显示,体医融合模式下健康管理监测系统可提升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