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对 2 8例病人采用经皮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术 ,并结合局部内照射或局部化疗 ,姑息性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 2 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 ,男 19例 ,女 9例 ,胆道金属支架均放置成功胆汁引流通畅 ,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全部病人均未出现胆道大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2 1例随诊 6~ 12个月 ,生存半年以上的有 16例 ,占76 2 % ;1年以上有 10例 ,占 47 6 %。无 2周内死亡的病例 ,中位生存时间 9个月。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结合放化疗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  相似文献   

2.
胆汁引流常是处理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首要问题,我们自1996年3月至2000年3月采用胆管-空肠引流管架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姑息内引流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肝癌外科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14例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的肝癌病人临床外科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表现的肝癌病人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肝癌切除及癌栓清除术,3例肝癌切除及胆管切除,胆道空肠吻合术,另1例行胆道取栓,胆肠吻合术。前者术后平均生存29个月,后者仅为7个月。全组病人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28.6%。结论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的肝癌病人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源性梗阻性黄疸的早期发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1例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除1例外院转入时病人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他10例均获痊愈。结论医源性梗阻性黄疸,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及时、准确的处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ERC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RCP成功506例,成功率96%,ERCP作出明确诊断者464例,占91%。梗阻性黄疸最常见病因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占56%。ERCP合并症发生率为3.4%。结论 ERCP是确诊梗阻性黄疸病因的一种确实可靠的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病人,BUS为首选检查方法,如有条件还应选择ERCP检查。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MRCP,测量其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和胰胆管的汇合角度。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MRCP成像中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和胰胆管的汇合角度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症,本人收集近二年多来经证实的梗阻性黄疸CT资料,分析梗阻部位情况,阻塞水平及病因,以提高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60.5岁。胆...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6月--2000年12月间2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结果 29例均为中、晚期病例,26例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仅10例病人能行根治性切除。结论 早期诊断出胆、胰系统的恶性梗阻性病变是提高根治性切除的关键,对可疑病人B超、CT、ERCP是有价值的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胆道手术后近期黄疸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3例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的病人,分析认为,当黄疸发生在胆道手术之后时,应鉴别黄疸是非梗阻性还是梗阻性,非梗阻性黄疸,一般只需内科治疗,梗阻性黄疸,属医源性胆道损伤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由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介入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就诊时多属晚期 ,可行外科根治者仅 7% ,姑息性旁路手术的可能性只有 19% ,单纯胆管减压可减轻黄疸、缓解症状 ,但平均生存期不过 1 5~ 3个月。而综合性介入治疗 (双介入治疗 )的生存期平均为 6 6个月 ,有些病人生存 1年以上。我们总结了 4例综合性介入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 ,并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 38~ 6 3岁 ,平均 5 1岁。包括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 1例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 1例 ,胰头癌合并胰周淋巴结和肝转移 1例 ,肝门部原发性肝癌 1例。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12.
朱能  蒙谦  周明忠 《腹部外科》2009,22(6):338-339
目的探讨采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ereatography,ERCP)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经CT、MRI和超声检查证实的老年梗阻性黄疸39例,采用ERCP胆道内支架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中32例经ERCP胆管支架置入成功,支架置入后造影示支架通畅无移位,扩张良好,术后病人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老年梗阻性黄疸病人,ERCP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病人麻醉手术期间一氧化氮的变化黄秀芳金烈烈陈必成1986年确定一氧化氮(NO)为血管内皮衍生松弛因子后,很快就认识到它在机体内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常致血压和心率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变化更为显著,本文旨在观察梗阻性黄疸病人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外科处理的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5例非外科处理或外科处理无效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占我科同期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例(532例)的0.9%,5例病人入院时碱性磷酸酶(ALP)平均值为(242.1±80.1)U/L,谷氨酰转肽酶(GGT)平均值为(520.5±259.4)U/L,总胆红素(TBIL)平均值为(216.1±97.9)μmol/L,结合胆红素平均值为(120.5±64.7)μmol/L,均符合胆汁淤积的诊断。其中,1例病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内胆道淤积,左半肝切除胆肠吻合术后黄疸不退;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梗阻做了胆道探查手术黄疸不退,其余3例病人经过药物治疗缓解。结论肝外胆道梗阻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病人外科手术效果不佳;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首选非手术药物治疗,多学科治疗可能是一种适宜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圆韧带途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圆韧带途径行Ⅲ段胆管空肠吻合术姑息性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 5例不能切除的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实施经圆韧带途径显露Ⅲ段肝内胆管 ,并与空肠行Roux en Y式吻合术。对术后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进行动态检测 ,并就病人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生存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5例病人实施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血清胆红素逐渐降低至正常范围 ,2例病人临终前可维持无黄疸状态。术后 1例并发胆漏 ,1例住院期间因胃肠道恶性梗阻恶病质死亡 ,其他病人均存活超过 13个月 ,最长达 2 3个月。本组 5例术后均无胆管炎和复发性胆道梗阻。结论 经圆韧带途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姑息治疗的有效术式 ,损伤小 ,方法简便 ,减黄效果确切 ,病人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手术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因为胰头、胆管癌的症状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待做出诊断时多已丧失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仅能做一些姑息性的引流术。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51例,现就应用不同引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1例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30~89岁(平均62.8岁)。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其中22例(43%)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1.2 …  相似文献   

17.
<正> 黄疸病人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B超和CT的普及,梗阻性黄疸与其他黄疸的鉴别已比较容易,但事实上仍然有不少误诊情况发生,延误了治疗。现结合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收治的36例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手术死亡率为8~20%,其中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手术死亡率最高。近年来一些回顾性研究强调,某些危险因素在确定梗阻性黄疸外科治疗预后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些研究对准确地识别高危险性黄疸病人的标准尚不一致。本研究测定手术前已行PTCD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对氨基比林的廓清,氨基比林是镇痛剂,可动态检测病人肝功能的状况。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氨基比林廓清是否能预测治疗后果,同时观察病人行PTCD后肝功能有何改变。本组共46例,经PTC确诊为肝外胆道梗阻,26例恶性肿瘤所致高位胆道梗阻(原发性25例、继发性1例),6例胆道高位良性狭窄,14例恶性肿瘤所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是外科常见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判断梗阻性质对作好术前准备及决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经手术确诊的11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良性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影像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三维胆道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3DMRC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作者对24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3DMRC检查.与ERCP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DMRC对梗阻性黄疽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95.8%,略高于ERCP。各类病变均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3DMRC因图像质量高,不用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