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VDP-1750型自动图像分析仪(美国VICOM公司),以银染方法对125例胃癌及异型增生细胞的核和AgNOR进行形态定量。结果表明异型增生组的AgNOR颗粒数和AgNOR的银染面积高于正常胃粘膜组,但低于胃癌组,且随异型程度加重而递增。除重度异型增生与腺癌明显重叠外,各组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我们认为AgNOR形态定量,可以作为胃癌及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的辅助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AgNOR和NDPK/nm23的预后价值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gNOR和NDPK/nm23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乳腺癌作AgNOR计数及NDPK/nm2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gNOR〈4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gNOR≥者。NDPK/nm23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DPK/nm23阴性者。AgNOR〈4、NDPK/nm23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于AgNOR≥4、NDPK/nm23阳性者。AgNOR≥4者,NKPK/NM23阴性者。  相似文献   

3.
AgNOR变化在唾腺肿瘤中的诊断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gNOR染色技术,对48例良、恶性唾腺肿瘤,慢性唾腺炎和正常唾腺组织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规律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炎症组(I组)腺泡上皮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1.41±0.13)与正常组(N组)的均数(x±SD=1.39±0.12)无明显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B组)与恶性肿瘤组(M组)两组瘤细胞内的AgNOR均数(x±SD=2.69±0.29和4.82±2.22)之间以及各自与N组和I组相比较的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1)。研究还表明,虽然AgNOR计数在良、恶性唾腺肿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重叠病例,但AgNOR除了数目变化之外,还有大小、形状与分布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将这几种变化综合分析,可能在区别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和分型、分级上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AgNORs染色图像分析,对有确切随访结果的86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肺炎性假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PC-NA阳性反应计算出的增殖指数(PI)与图像分析的AgNORs计数及其颗粒总面积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二者均与肺癌分型有关,并随癌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小;与TNM分期中的淋巴结(N)和远隔转移(M)有关;术后存活5年以上者明显小于3年以内者(P<0.01)。认为PCNA的表达和AgNORs图像分析技术有助于肺癌的分型、分化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通过86例胃溃疡(GU)97个病灶及11例GU癌变病灶的组织学观察、粘液组织化学分析及AgNOR定量研究,将GU再生上皮分为四型。结果发现AgNOR定量与组织学、细胞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GuA型在组织学、粘液性质、AgNOR定量以及GU周边粘膜伴随病变等方面均有别于Gu B、Gu C及Gu D型,确为一种良性溃疡。而Gu D型在各方面均相似于癌性上皮,具有明显的恶性倾向。Gu B及Gu C型中的部分病例具有较大的恶性潜能,有可能癌变,需进一步密切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皮肤表皮良,恶性病变的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银染技术对皮肤乳头状瘤、表皮假癌状增生及高、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进行核仁组成区(AgNORs)定量观察。结果表明,皮肤乳头状瘤与表皮假癌状增生之间AgNORs无明显差异,鳞状细胞癌核内AgNORs颗粒的数目、大小及分布则与它们有明显差异(P<0.01)。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在平均每核AgNORs数目及周边型AgNORs颗粒等方面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这些结果提示,AgNORs定量观察不仅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而且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分级。  相似文献   

8.
PCNA表达及AgNOR检测对鉴别口腔良恶性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成耀  徐红  苏禄晖  刘楠  王恩华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2):138-140,i00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在诊断口腔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银染技术对40例口腔恶性肿瘤、6例交界性肿瘤及44例良性病变进行检测。结果PCNA在恶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临界组)及良性病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16.7%及2.27%,AgNOR颗粒计数分别为3.95±0.32、2.75±0.25、1.42±0.26。恶性肿瘤中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及AgNOR计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检测PCNA和AgNOR对口腔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然流产一家系中15p+梁色体的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核仁组成区图像分析参数选择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AgNOR图像分析部分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与模拟光镜计数法相对照 ,分析了经× 40、× 10 0 (物镜 )测得的 5 0例 (良、恶性病变各 2 5例 )AgNOR图像分析的部分参数。 结果 :AgNOR图像分析的多项测定参数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尤其是AgNOR总面积 /核及其标准差、AgNOR直径标准差、AgNOR异形指数标准差 ,分别代表了AgNOR面积、大小和形态改变 ,单独应用它们用以区分良、恶性病变均有较少的重叠现象。 结论 :采用PC作模拟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各具优缺点 ;图像分析为AgNOR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具有多参数分析的优点。建议AgNOR面积等上述四项参数能作为常规图像分析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30例乳腺小叶增生的病理组织细胞进行图像分析,主要定量测定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的数目、面积的核面积;再利用P53、C-Neu单抗进行组织细胞的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外周血清层粘蛋白(LN)。结果发现:在病变细胞内,AgNORs颗粒面积和核面积的比值不但在各病变组与正常乳腺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与  相似文献   

12.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是一种酸性非组蛋白C23,在rDNA转录活性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核仁组成区银染强度反映了rDNA转录活性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1],已被不少学者用于肿瘤的分级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检测,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很大[2],但其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报道较少。我们采用KL型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51例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银染面积/细胞核面积比值(I S%)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良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恶性骨肿瘤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抗S-100蛋白抗体双PAP法对8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S-100β蛋白阳性(S100β~+)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NHL中S100β~+细胞多呈较均匀地分布于肿瘤实质中与瘤细胞密切接触。低度恶性NHL中S100β~+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高度恶性者(P<0.01);长生存组中S100β~+细胞亦明显多于短生存组(P<0.01)。提示,S100β~+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估计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积液性质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积液可经此而明确诊断,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上的研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假阴性问题较为突出[1]。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近年来在肿瘤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另有许多作者提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血清CEA及腹水/血清LDH比值可用于积液性质判别[2,3]。为探讨这些指标及方法在恶性腹水性质判别中的意义,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95例患者的腹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受试对象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及门…  相似文献   

15.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DNA含量和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63例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的DNA含量、免疫表型和核仁组织区相关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倍体率、Ag-NOR值及增殖指数(PI)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大,且PI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定量指标;Ag-NOR与PI呈正相关;异倍体与二倍体肿瘤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累积生存率未定型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与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关系徐廷香,李西启,邹积才,姜元庆,盛文旭,黄晓红,杨明军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与细胞生长调控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野生型p53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具有抑制瘤细胞生...  相似文献   

17.
c—erbB—2,AgNOR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8例乳腺癌作了AgNOR银染计数及c-erbB -2癌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c-erbB-2阳性者,病死率大于c-erbB-2阴性者(P<0.01);AgNOR计数>5者,病死记大于AgNOR≤5者(P<0.01),表明了这两个指标对预后具有明显的价值。同时发现AgNOR值<4者,c-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AgNOR≤4者(P<0.05),表明这两个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还发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起源于神经系统,主要累及大脑、眼玻璃体、神经、脑脊膜、颅神经和脊神经根,具有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PCNSL几乎都来源于B淋巴细胞,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3%,在免疫功能正常和缺陷的病人中均可出现。其总体生存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其预后仍然很差,改进的放化疗也很难使5年生存率达到35%。  相似文献   

19.
AgNOR在骨巨细胞瘤分级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进行AgNOR计数,其中I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结果发现AgNOR在I级与Ⅱ级瘤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Ⅱ级与Ⅲ级瘤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AgNOR的表达与Jaffe分级不太一致,因而,我们倾向于将骨GCT只分为良,恶性两肿,而且AgNOR的高低与骨GCT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6,Prdx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DLBCL中Prdx6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Prdx6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