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进行移植ABMMNCs,不能改善伴有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组织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ABMMSCs)移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与实验组,无菌条件下于髂骨处抽取骨髓6ml,分离ABMMSCs后冻存。实验组动物耳缘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DCM模型,8周后再分为移植组(n=15)和非移植组(n=15)。3组动物均做开胸手术,对照组开胸后不做任何处理,移植组左心室前壁注射ABMMSCs,非移植组注射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及左心导管测定心脏功能,心肌组织HE染色及双重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超声心动显示,细胞移植前,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LVWTs)、左室壁舒张末期厚度(LVWTe)、左室收缩末期内径(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心室率(H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6、3.879、4.472、3.582、3.952、3.378,P〈0.05);EF、LVWTs、LVWTe,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5),Ds、Dd、HR则明显增加(P〈0.05)。细胞移植后,EF、LVWTs、LVWTe、Ds、Dd、H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87、4.014、4.593、3.425、3.716、3.495,P〈0.05)。EF、LVWTs、LVWTe,移植组较非移植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Ds、Dd、HR,移植组虽明显低于非移植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导管检查显示,移植后,Ps、Pd、+dp/dt max、H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6、4.918、10.858、3.824,P〈0.05)。两两比较Ps、+dp/dt max,移植组明显高于非移植组(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Pd、HR移植组低于非移植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的心肌组织内可见抗5-溴脱氧尿苷(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这些细胞同时抗肌动蛋白(actin)染色及抗钙黏附因子(N—cadherin)染色阳性。结论利用阿霉素可以复制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功能.而且移植后在心肌组织内发生了心肌源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移植组(n=10)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冠脉转运将ABMMNCs移植入心肌组织内;对照组(n=6)只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两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较术前明显降低,左心房内径(LAD)也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的LVEF,LVDd及LVSd虽然较6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ABMMNCs经冠脉移植,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心脏功能,而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150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mg/kg,qd,连续2d,建立DCM模型。造模2周后,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标准入选试验组,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8只)、对照组(26只)和假手术组(26只),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和8周,分批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均P<0·01),短轴缩短率(FS)和LVEF增大(均P<0·01);左室收缩压力(LVPES)、压力速率最大值(dp/dtmax)明显升高(均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力(LVPED)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腔呈进行性扩大,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心功能逐渐恶化,在第4周时,2组分别有3只和2只出现心室腔反流,反流量0·002~0·006ml;在第7和8周时,分别有2只和1只出现反流,量较4周多,最大达0·011ml。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自体骨髓干细胞(ABMSCs)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ABMSCs移植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重建。但是关于ABMSCs 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的报道却较少。鉴于此,本课题组在临床上对此进行了反复探讨并采用在体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例,心功能NYHA Ⅲ~Ⅳ级.局部麻醉下以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注入.细胞移植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症状、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结果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由细胞移植前0.34±0.08提高到0.39±0.07,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室间隔厚度未见明显改变.同时,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是安全的且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病人,男,农民,52岁,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加重2周入院.病人5年前起病,活动后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多次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全胸片示:心影扩大,外院诊断冠心病,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和噻嗪类利尿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2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n=71)和对照组(n=187).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年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核素(SPECT)检查,记录年住院天数.结果 移植组6 min步行距离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345±76)m比(286±104)m,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比较,移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移植组左心窜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1.5±9.4)%比(37.3±6.6)%,P<0.05].术后2年时移植组LVEF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6.3)%比(43.2±6.0)%,P>0.05].术后3个月移植组缺血心肌节段数较术前减少,且较对照组少[分别为(2.0±1.0)个比(3.1±1.4)个和(2.0±1.0)个比(3.1±1.2)个,P均<0.05],而坏死心肌节段数移植前后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牛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比94.9%,P>0.05).但移植组患者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3.6±13.4)d比(33.0±14.0)d,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年住院大数,且近期疗效显著,中期疗效与传统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预后不良,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骨髓干细胞移植在DCM领域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DCM的有效性,初步探讨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至两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术后12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较术前有明显增加(521.7±78.2m比321.5±63.7m,P<0.05),LVEF变化值在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1%±4.5%比-2.4%±4.6%,P=0.019),但LVEF值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在移植组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67.2±1.0mm比69.5±1.1mm,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有发热、过敏反应、栓塞事件等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安全可行,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减小LVED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于扩张型心肌病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1)扩张型心肌病(DCM)细胞移植组(n=12);(2)DCM对照组(n=12);(3)DCM假手术组(n=12);(4)正常对照组(n=10)。分离培养DCM细胞移植组MSCs后,前3组动物用盐酸阿霉素建立兔DCM模型,第4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第3周,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自体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心肌内,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注射。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各组动物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取移植区心肌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另选部分心肌组织做HE染色查看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各组心功能明显受损。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移植组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一部分表现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一部分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并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其他组中没有发现。且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示前3组均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DCM后有可能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微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24h、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24h、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131例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70例作为对照组。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分别于移植后4、8、12、2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移植组患者移植前血清ALB、CHE及PTA分别为29.33g/L、2387.4U/L和46.4%。移植后4周分别升至32.37g/L、2875.9U/L和53.54%,12周分别为32.95g/L、3190.6U/L和57.24%,24周则分别为32.22g/L、3066.5U/L和56.02%。患者移植后24、周内血清ALB、CHE和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TBil在移植后24周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4周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能力,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心内膜注射治疗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建立猪心肌梗塞模型.胸骨穿刺抽取骨髓,分离培养BMSCs,将VEGF165基因转染到BMSCs中.4周后进行左室心内膜电机械标测并行心内膜注射等操作,按照注射成分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n=8)注射转染VEGF。基因的BMSCs,细胞组(n=8)注射BMSCs,对照组(n=6)注射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4周分别进行左室心内膜电机械标测、选择性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4周时联合组较细胞组及对照组的心梗面积明显缩小.侧支循环、心脏泵血功能以及心肌收缩力改善更加明显(P〈0.05~〈0.01)。结论:自体BMSCs结合VEGF165基因治疗心肌梗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及术后1、6个月行心脏MRI检查测定心肌损伤面积及左室射血分数。随访至2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494.3±62.8)M比(307.2±75.0)M,P<0.05],也显著高于术前[(494.3±62.8)M比(321.5±63.7)M,P<0.05]。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测定心脏损伤面积结果发现移植组患者术后(4.96±0.47)CM2较术前(5.12±0.54)CM2及对照组(5.02±0.39)CM2有减少的趋势,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移植组患者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0.2±11.2)D比(43.6±9.8)D,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降低患者再入院比率,有助于改善心衰症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