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院级护理品管圈小组,将“降低护士24h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设为主题,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标准化等品管方法达到降低错误发生率的目的。调查活动前后的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护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出入量统计错误发生率由32.5%降至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79,P〈0.05);护士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由62.5%提高至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患方对出入量统计的满意度干预后得分(8.80±0.7)分,高于干预前的(6.22±0.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相关知识的能力水平,降低出入量统计的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进行现况调查,将2013年3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08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040例次设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现况,运用查检表对病区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现状进行调查,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将2013年9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20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100例次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的情况。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结果:影响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原因包括:患者不重视、估算标准不统一、护士食物量估算差异大、护士出入量记录不顺利耗时长缺乏耐心及测量工具不统一等。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每次记录的不准确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电子出入量系统及传统出入量记录方法统计病人的24h出入量,记录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电子系统记录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记录的方式,4个月记录101例病人,计算两组记录结果的准确性、所花费的时间、记录者的满意度以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电子出入量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提高了护士记录的效率,增加了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士对记录24 h出入量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价表对375名护士进行调查,以评价其对临床中记录24 h出入量的认知情况.结果 仅16.8%的护士能正确理解记录24 h出入量的概念;认为.临床上记录24 h出入量准确的护士仅有15.2%;82.1%的护士所在科室内没有食物含水量表;75.2%的护士对汗湿、尿湿的衣服和被服在记录24 h出入量时是估计的;33.1%的护士在记录24 h出入量时不使用量杯;72.8%的护士认为记录不准确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记量方法.结论 临床上护士记录24 h出入量不准确的原因是概念理解的偏差、对记录24 h出入量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无标准的记量容器、护理工作不到位等,要加强以上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工作中要有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使24h出入量记录更准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红梅 《妇幼护理》2023,3(21):5261-5263
目的 研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内科病房于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 6 月应用品管圈活动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观察组;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进行品 管圈活动,采取传统出入量记录方式统计心衰患者出入量,在这期间选择 40 例住院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入量 统计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入量统计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68.67%(P<0.05)。观察组沟通协调、 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0%)高于 对照组(85.00%)(P<0.05)。 结论 住院心衰患者出入量统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统计的准确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陈艳  何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16-1917
目的探讨书面宣教对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标本采集错误率及宣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33例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宣教,选取247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口头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发放书面宣教资料进行宣教。比较两组不同宣教方式对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率及宣教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885,P〈0.01);观察组进行宣教用时(2.62±0.53)min低于对照组的(4.05±1.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1)。结论书面宣教明显提高了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的准确率,同时缩短了健康宣教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老年危重病人液体出入量记录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进行现况调查,将2017年5月2日—2017年5月30日需记录24h出入量的老年危重病人305例累积记录频次为1 740例次设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现况,运用查检表对病区护士记录病人出入量现状进行调查,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找出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将2017年10月4日—2017年10月30日需记录24h出入量的老年危重病人301例累积记录频次为1 732例次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的情况。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结果]影响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原因包括测量工具不准确、记量标准不统一、记录表格设计不合理、病人重视度不够、护士过于依赖家属及护工等。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老年危重病人液体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保障,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营造了科室融洽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餐分段探视模式对增加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患者睡眠时间、减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106例入住CCU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三餐时间分段探视)53例和对照组(下午集中探视)53例,比较两组患者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的评分及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轻度抑郁症状,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有轻度焦虑表现,观察组处于正常水平,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累计每天睡眠时间为(6.7±1.1)h,对照组为(3.6±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三餐时间分段探视,有利于改善CCU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鉴于可能给患者家属造成的不便,仍需进一步完善CCU患者的分段探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院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2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流程转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院内转运机械辅助通气患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流程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护士的转运平均耗时,途中意外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转运平均耗时(25.2±3.5)min,观察组患者转运平均耗时(20.6±2.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P〈0.05);转运途中仪器意外总发生率观察组为2.2%,对照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4,P〈0.05)。结论采用优化流程转运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缩短护士转运患者的平均耗时,降低途中各种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理模式在心血管病患者记出入量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根据Orem自理理论设计〈心血管病患者出入量记录本〉,规范了护士宣教内容,采用患者自己记录出入量的方法.对实验前后患者对出入量的认知、行为和护士直接工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自理模式应用在心血管病患者记录出入量中,可以提高患者对出入量的认知水平,加强遵照规定记录的行为,并能缩短护士直接工作时间.结论 建议在心血管病房使用标准的记出入量登记本和用具,标化健康宣教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催产素联合间苯三酚在终止孕41~41+6周妊娠中的效果。方法住院分娩孕41~41+6孕妇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催产素,观察组催产素用法及剂量同对照组,并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比较2组用药后6、12、24h宫颈Bishop评分,用药24h内临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6、12、24h宫颈Bishop评分分别为(7.0±0.3)、(7.2±0.4)和(7.5±0.8)分,对照组分别为(6.0±0.1)、(6.2±0.2)、(6.8±0.5)分,2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用药24h内临产率(82.53%)高于对照组(53.97%)(P〈O.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150±20)mL、新生儿Apgar评分(9.89±0.11)分、羊水污染8例,对照组产后出血量(155±20)mL、新生儿Apgar评分(9.88±0.12)分、羊水污染9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小剂量催产素联合间苯三酚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用于终止孕41~41+6周妊娠效果优于单纯小剂量催产素引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设计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多种护理记录单进行优化组合为一体,应用于临床,对书写所耗时间、书写量及护士满意度与传统计录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优化前后的围手术期护理记录单在记录所耗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优化后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能节约护士的记录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增加护士对病人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计算机管理产科护理单元日常性非医疗性事务.方法 按照产科的特点,分别将冰箱的温度记录,抢救车物品、药品、器械的清查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房间温湿度记录,生物安全记录设计成不同类型的表格,放在可移动式工作电脑桌面,鼠标点击即可完成每天的日常记录.比较计算机管理应用前2个月(2012年11-12月)和应用后2个月(2013年1-2月),由专人记录每天完成日常性非医疗性工作的时间,内容的完整性,记录的及时性,资料查询、存档和打印的方便性.结果 计算机应用前,记录内容完整性的合格率为83.6% (51/61),记录及时性的合格率为80.3% (49/61);计算机应用后,记录内容完整性和记录及时性的合格率均为100.0% (5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1,12.90;P <0.05).计算机应用前,每天记录所需时间为(33.9±3.8)min,应用后为(21.9±1.5)min,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P<0.05).计算机应用后,查询、存档和打印更方便、规范.结论 应用计算机管理日常事务后,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记录单在经外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入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统一的术前评估记录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等情况的评估,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268.88±38.38) ml,手术时间为(142.1±10.10)min,住院时间为(12.88±0.56)d,血压升高2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7.50±54.05)ml,(178.40±11.83)min,(25.63±1.02)d,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6,2.288,10.960;χ2=4.11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MA为(10.42±2.64)分,HAMD为(9.44±2.65)分,明显低于术前(13.53±4.63),(12.32±2.44)分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的(13.12±3.34),(11.82±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3,3.856,3.544,2.6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64±1.65)分,满意2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5±1.63)分,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3,Z=4.073;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行术前评估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情绪影响,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并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以为术前、术中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新聘护士岗前培训模式,以适应中医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入职的38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2年入职的38名新护士为研究组,采用院病区二级连锁式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前,研究组中医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评分分别为(59.68±10.23),(70.13±7.96),(55.91±7.74)分,对照组分别为(60.17±9.45),(69.85±8.48),(55.82±8.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6,0.148,0.048;P>0.05);培训后,研究组中医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评分分别为(86.60±6.84),(87.10±7.25),(70.1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70.56±8.69),(72.81±9.28),(69.85±8.4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40,7.480,4.401;P<0.05)。研究组新护士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617,35.894,8.409,7.999;P<0.05)。结论院病区二级连锁式岗前培训模式能全面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其迅速适应新护理岗位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脏术后高热患儿使用自制降温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脏术后高热(肛温I〉39.5℃)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试验组采用自制降温毯进行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在头部、腋下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比较采取降温措施后1,4,8h两组患儿的体温及心率。结果与降温前比较,试验组患者在1,4,8h后体温分别为(39.03±0.34)、(38.504-0.39)、(37.99±0.45)℃,对照组分别为(39.50±0.37)、(39.13±0.80)、(38.87±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5,4.42,6.33;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1,4,8h心率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在1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3.69;P均〈0.05)。试验组患者在降温8h后体温降低幅度大于1h和4h,也大于对照组相应时段。结论应用自制降温毯降温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冰袋降温,尤其是远期降温效果明显,有利于心脏术后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价值。方法构建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标准,分病种进行设计,编制护理量化评估表。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深圳市5种常见职业病(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肺尘埃沉着病)234名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评估方法(统一的职业病科首次护理评估单)及护理,观察组采用新设计的护理评估方法(入院时采用各病种的首次护理评估单,再采用各病种护理量化评估表)进行评估,并相应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护理人员采用两种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对不同病种、不同等级的职业病患者的身心症状护理评估效果及评估能力,并对患者、护士及医生作满意度调查,对护士职业病相关知识技能进行考核。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操作指导合格率分别为98.5%,98.4%,对照组为90.5%,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6.16,5.16;P〈0.05);观察组初级责任护士评估完整率及初级、高级责任护士评估差异率分别为96.9%,1.6%,均优于对照组的89.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06,5.16;P〈0.05);评估设计研究前后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40.35±4.86)分比(47.28±1.99)分、(41.06±3.52)分比(48.21±1.47)分]、护士职业病相关知识技能考核成绩[(82.52±5.24)分比(93.89±0.62)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7.76,13.00;t=10.16;P〈0.01)。结论职业病护理评估方法与模式的构建使专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稳步提高,全面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如焦虑、抑郁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内科6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分别运用常规管理和激励机制管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两组护士的SAS得分及SDS得分均高于常模,说明护士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采用激励机制管理后,观察组SAS得分[(47.87±8.85)比(53.15±9.33)]及SDS得分[(46.58±9.21)比(51.07±10.15)]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83,2.742;P均〈0.05)。结论激励机制不但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护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护理人员所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