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参与了内皮功能稳定性的维护以及血管新生的过程,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而药物仅能部分逆转已经受损的内皮祖细胞。因此,基于该原理的内皮祖细胞疗法可以通过恢复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善损伤血管的功能以及参与血管新生。作者对内皮祖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在体外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正在成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方案。目前,认为内皮祖细胞分为早期内皮祖细胞与晚期内皮祖细胞两种,且晚期内皮祖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能力更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潜在治疗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称为内皮祖细胞。新近研究提示,内皮祖细胞在众多肿瘤中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同时,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预后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内皮祖细胞,以VEGF为诱导因子,观察VEGF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的影响,同时重点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分析VEGF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结果 VEGF实验组细胞在三维基质内向胶原基质内生长,24 h内即可出现向胶原内的出芽及浸润并逐渐形成分支样结构,对照组细胞生长慢、出芽慢,管状结构细小,向胶原内浸润的深度浅,网状结构稀疏、不完整.VEGF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鼠尾胶原凝胶可以诱导内皮祖细胞表现出血管新生中的迁移、增殖、发芽等;VEGF能动员和诱导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参与出生后血管的再生以及受损内皮的修复过程。近年来,围绕以内皮祖细胞为种子细胞用于促进血管新生、维持内皮功能完整、参与心血管疾病与肿瘤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及基因治疗等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们不仅参与胚胎发育过程的血管发生及血管新生,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关键作用。作者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亦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s)。1997年,Asahara等人首次从成年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EPC),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育,在成体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祖细胞不仅可直接应用于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的治疗,而且也可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载体,用于活体的基因治疗。可以设想通过体外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增强某些缺血性疾病的血管生长,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缺血区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缺失修复的关系以及选择较理想的外源性干预途径增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方法选择2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加VEGF腹腔注射组、缺血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和缺血加血管内皮因子单克隆抗体组,在1、3、7、14、30、60 d观察各组脑缺血及周边区的血管密度和大鼠的电生理指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及行为学(感觉损伤移交实验、轮转跑步机运动功能测定和mNSS改良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缺血加VEGF腹腔注射组、缺血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除1 d外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缺血加血管内皮因子单克隆抗体组在后5个时间点新生血管密度小于缺血对照组(P<0.05)。缺血加VEGF腹腔注射组、缺血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和缺血加血管内皮因子单克隆抗体组在7 d后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与缺血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缺血对照组相比,缺血加VEGF腹腔注射组、缺血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和缺血加血管内皮因子单克隆抗体组在3 d后行为学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源性干预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可以影响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9.
林杰  张怀勤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6-1469
冠脉内皮的损伤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是急性冠脉狭窄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内皮祖细胞具有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特点,在一定的细胞因子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诱发冠脉粥样硬化部分是通过显著减少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同时损伤内皮祖细胞修复内皮的功能来实现的。内皮祖细胞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的修复作用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对内皮祖细胞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的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内皮祖细胞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数据来源 本综述中使用的数据主要从Medline和 PubMed 检索1999年- 2009年10月相关的英文文献。检索词为“内皮祖细胞”。 文献选择 本综述主要选择与内皮祖细胞在肿瘤新生中的作用及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结果 从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中分离的内皮祖细胞能增殖、迁移和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实验证实内皮祖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趋化因子间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证据表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变化可作为反映病人对抗肿瘤治疗反应及预测肿瘤预后和复发的生物标志。除此之外,在动物模型中,辐射可暂时性地升高内皮细胞而降低内皮祖细胞。同时,在临床前实验中,用于治疗的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可抑制肿瘤生长,从而为肿瘤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结论 内皮祖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包括内皮祖细胞的确切的生物标记和它们与放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在肿瘤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内皮祖细胞是一种原始细胞,能够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出生后的微血管新生。现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日霖  梁伟钧 《河北医学》2011,17(4):541-544
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干细胞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经过诱导分化后所得内皮细胞不仅能够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生长,而且还能够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修复内皮,重建血管等生理功能,相关的研究也证明EPCs移植可用于血管新生或心血管组织工程上。这为EPCs移植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在移植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程千鹏  吕肖锋 《医学综述》2008,14(21):3310-3312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有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和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作为内皮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在成人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新生血管发生/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日益为研究者关注。糖尿病患者在内皮祖细胞的数目,动员、迁移、归巢、分化能力明显减低,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就糖尿病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氧化亚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四血管阻断制作VD模型大鼠,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VEGF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并与茴拉西坦对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电针能够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升高血清NO和VEGF水平。结论电针可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上调血管生长因子NO和VEGF表达,从而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其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管内皮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也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慢性心肌缺血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将aFGF基因导入内皮祖细胞。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冠状动脉移植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aFGF)、未转基因内皮祖细胞(EPC)和PBS。移植前、后4周分别进行ECT、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以测定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获取缺血区心肌标本进行α-SMA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和Western blot测定aFGF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前各组心肌血液灌注、侧枝循环和心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移植后4周EPC-aFGF组血液灌注缺损面积较其他组减少(P<0.05),射血分数较其余组增加(P<0.05),侧枝循环呈现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EPC-aFGF组血管密度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 0.05),Western blot测定EPC-aFGF组的缺血心肌内有aFGF的表达。结论转染aFGF基因的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促进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为转基因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已知国内外对巴曲酶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探究,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例如从细胞形态学、内皮标记物、黏附分子以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等均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体机制并没有很明确的阐述。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功能的转变与恢复可能与巴曲酶对其微循环的改善有重要关系,通过保护血管单元促进内皮祖细胞受刺激形成新生血管来改善循环,提高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是其重要的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ECFCs)是一种有别于经典内皮祖细胞的具有强大血管新 生功能的晚期内皮祖细胞。ECFCs在心、肺、脑的缺血修复中具有强大的血管生成潜能,在缺血肢体及损伤骨组织 的修复中能明显诱导血管相关因子的表达并促进血管新生。ECFCs具有强大的肿瘤归巢效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 预后关系密切,可为血管再生研究、肿瘤治疗、组织再生工程等领域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及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密切,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Asahara等于1997年首次提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ils,EPCs)以来,有关EPCs的研究日益增多。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的前体细胞,又称为血管母细胞,在某些情况下EPCs可被动员至外周血,归巢至靶组织参与生理和(或)病理性血管形成,内皮祖细胞被认为是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重要的起始环节,现就EPCs与脑肿瘤血管生成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