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猫儿眼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肝癌细胞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猫儿眼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以5-氟尿嘧啶为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7/10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科完成。选BALB/c小鼠120只,于皮下接种肝癌瘤液0.01mL/g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接种肝癌瘤液24h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5-氟尿嘧啶组每天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00mg/kg体质量;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组每天口服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0g/kg体质量;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每天口服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0g/kg体质量。连续给药10d后,分别取40只(每组取10只)对荷瘤小鼠瘤体、胸腺和脾脏质量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氟尿嘧啶组和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4.6%和64.7%;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组肝癌瘤质量比对照组增长了4.7%。②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肿瘤组织的毒性作用:对照组肝癌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较多见;5-氟尿嘧啶组、给药组肝癌瘤体均见部分坏死,或在坏死灶边缘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间质水肿。③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肝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小鼠碳粒廓清指数提高了59.4%,胸腺和脾脏的质量分别增加了51.9%和33.0%,血清溶血素值增高了31.2%。结论:猫儿眼提取物比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剂量高抑制作用强,其作用与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猫儿眼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肝癌细胞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猫儿眼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以5-氟尿嘧啶为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7/10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科完成。选BALB/c小鼠120只,于皮下接种肝癌瘤液0.01mL/g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接种肝癌瘤液24h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5-氟尿嘧啶组每天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00mg/k异体质量;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组每天口服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0g/kg体质量;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每天口服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0g/kg体质量。连续给药10d后,分别取40只(每组取10只)对荷瘤小鼠瘤体、胸腺和脾脏质量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氟尿嘧啶组和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4.6%和64.7%;甘肃猫儿眼提取物1组肝癌瘤质量比对照组增长了4.7%。②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肿瘤组织的毒性作用:对照组肝癌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较多见;5-氟尿嘧啶组、给药组肝癌瘤体均见部分坏死,或在坏死灶边缘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间质水肿。③甘肃猫儿眼提取物对肝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对照组比,甘肃猫儿眼提取物2组小鼠碳粒廓清指数提高了59.4%,胸腺和脾脏的质量分别增加了51.9%和33.0%,血清溶血素值增高了31.2%。结论:猫儿眼提取物比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剂量高抑制作用强,其作用与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同时其分泌的因子尚有支持造血的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治疗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疗效。方法:建立BALB/C小鼠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注射全骨髓细胞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对实验动物的疗效及骨髓的造血组织容量、脂肪细胞和血窦结构。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至第20天,对照组全部死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4例死亡,全骨髓细胞组1例死亡。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存活小鼠,其体质量变化趋势、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示无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全骨髓细胞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单独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使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症状改善、造血恢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率不如全骨髓细胞,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同时其分泌的因子尚有支持造血的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治疗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疗效。方法:建立BALB/C小鼠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注射全骨髓细胞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全骨髓细胞对实验动物的疗效及骨髓的造血组织容量、脂肪细胞和血窦结构。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至第20天,对照组全部死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4例死亡,全骨髓细胞组1例死亡。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存活小鼠,其体质量变化趋势、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全骨髓细胞组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示无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有下降趋势。全骨髓细胞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单独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使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症状改善、造血恢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率不如全骨髓细胞,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杏果肉中提取杏多糖粗提物,探讨其体外抑瘤功效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6/08在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杏多糖各剂量组的抑瘤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以细胞免疫为主,探讨体内抑瘤作用的机制。结果: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1.71%;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可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诱生作用,可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接近正常水平(P<0.05)。杏多糖各剂量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荷瘤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杏多糖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杏多糖粗提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杏果肉中提取杏多糖粗提物,探讨其体外抑瘤功效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6/08在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杏多糖各剂量组的抑瘤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以细胞免疫为主,探讨体内抑瘤作用的机制。结果: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1.71%;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可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lt;0.05),杏多糖400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诱生作用,可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接近正常水平(P&;lt;0.05)。杏多糖各剂量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荷瘤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杏多糖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S 6101加rh G-CSF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3只ICR小鼠分为CTX对照、HS 6101、rh G-CSF和HS 6101+rh G-CSF 4组,每组动物数分别为46、21、18和18只,连续3 d腹腔注射CTX 100 mg/(kg·d)制备化疗药损伤模型,首次CTX前1 h一次皮下注射HS 6101 27μg/鼠,末次CTX后1 d开始连续5 d每天1次皮下注射rh G-CSF 2μg/鼠,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及第4和9天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和骨髓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HS 6101或rh G-CSF均可明显升高CTX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最低值,增加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生,HS 6101+rh G-CSF联合给药组效果更佳。结论:HS6101于化疗前1 h给药可明显促进CTX的损伤ICR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HS 6101+rh G-CSF联合给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200mg/kg),通过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LKS+)比例,确定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数量完全恢复的时间;应用竞争性移植、非竞争性移植、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研究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等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连续移植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p16Ink4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及SA-β-半乳糖苷酶(gal)的染色情况,探讨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TX处理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数量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却导致造血细胞功能的长期损伤,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并且在连续移植模型中,移植了CTX处理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受体小鼠出现骨髓细胞p16Ink4a mRNA高表达和SA-β-gal蓝染。结论:CTX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可能在其骨髓长期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运动强度的游泳运动,探讨运动及运动强度对小鼠接种肝癌H22和黑色素瘤B16-F10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持续有氧组、持续力竭组、荷瘤后有氧组、荷瘤后力竭组6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不荷瘤,不采取其他实验措施;所有荷瘤组小鼠均在实验开始1周后接种肿瘤细胞:ICR小鼠接种小鼠肝癌细胞H22,C57BL/6小鼠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荷瘤对照组小鼠接瘤建模前后不采取其他实验措施;持续有氧组小鼠每天进行有氧游泳训练,时间从30min逐渐延长至60min,荷瘤后有氧组小鼠从接瘤以后开始进行上述有氧训练;持续力竭组小鼠进行每天负重游泳至力竭的训练,荷瘤后力竭组小鼠从接瘤以后开始进行上述力竭训练。所有组小鼠21d后安乐死,测定其体重、瘤重、胸腺重、脾脏重,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并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NK细胞杀伤能力。结果:荷瘤后有氧组ICR小鼠瘤重明显降低(P0.05),C57BL/6小鼠瘤重没有明显变化,荷瘤后有氧组ICR和C57BL/6小鼠脾指数升高(P0.001,P0.01),荷瘤后有氧组ICR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NK细胞杀伤能力均明显提高(P0.01,P0.001),而且ICR小鼠荷瘤后有氧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荷瘤后有氧组C57BL/6小鼠胸腺指数没有明显变化;持续力竭组C57BL/6小鼠瘤重显著增加(P0.05),ICR小鼠瘤重没有明显变化,持续力竭组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脾NK细胞杀伤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01),而持续力竭组ICR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虽有下降趋势,但与脾NK细胞杀伤能力一样,与荷瘤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胸腺指数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实验时间范围内,运动及运动强度对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瘤重的变化与运动强度对小鼠脾脏和胸腺功能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联合环磷酰胺对小鼠移植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以及骨髓增殖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假照组)、低剂量照射组(LDR组)、CTX化疗组(CTX组)和低剂量照射联合化疗组(LDR+CTX组),小鼠左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空白组除外),接种后第5、8天LDR组和LDR+CTX组小鼠给予γ射线全身照射75 mGy,照射36 h后CTX组和LDR+CTX组小鼠采用环磷酰胺(CTX)化疗,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并取肿瘤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周期,取冲洗骨髓组织分析骨髓增殖情况。结果与假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肿瘤生长缓慢;LDR组肿瘤细胞凋亡增加;CTX组、LDR+CTX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后者较前者为著(t=2.52,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照组、LDR组骨髓细胞浓度未见明显变化,化疗组(CTX组、LDR+CTX组)明显减少,后者较前者有明显提高(t=4.71,P〈0.05);CTX组、LDR+CTX组的增殖指数(PI)明显增加,LDR+CTX组较CTX组进一步升高(t=3.41,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联合环磷酰胺可使机体肿瘤细胞G1期阻滞加剧,对肿瘤增殖细胞杀伤作用增强,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同时保护机体的骨髓造血机能,具有辅助肿瘤化疗的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观察成骨生长肽羧基端片段[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G38K对环磷酰胺(CTX)诱导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经注射CTX诱导骨髓抑制.分别给予OGP(10-14)、G38I、G38K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未治疗的CTX组为阴性对照.分别于第1、7、10、14天测定小鼠外周血象并于注射CTX后第7天处死.观察外周血干细胞抗原-1(Sca-1)阳性细胞比例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注射CTX可诱导小鼠出现骨髓抑制.注射CTX前OGP(10-14)及其衍生物对小鼠外周血象无明显作用(P>0.05).注射CTX后OGP(10-14)组和G38I组外周血白细胞较CTX组显著升高(P<0.01),疗效与G-CSF接近,G38I组和G38K组血小板升高(P<0.01).各药物治疗组外周血Sca-1阳性细胞百分比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G38K可升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动员造血干细胞,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折愈合与聚集在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功能。目的: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嵌合体小鼠,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的骨髓内分离培养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经X射线照射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雄性小鼠的骨髓非贴壁细胞联合移植,最后建立起稳定的骨髓嵌合型小鼠模型,再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分别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1,3,7,14天各相应时相点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建模后第14,21天各相应时相点的骨痂量,建模后第28天抗折力,均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对照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P〈0.05);在建模后第28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骨痂量减少(P〈0.05),骨小梁融合成片,部分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髓腔未通。证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端迁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化疗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然后移植化疗后的同系小鼠,观察不同时点外周血象、骨髓集落形成单位、骨髓细胞增殖指数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结果 输注扩增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无毒副反应,移植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小鼠各项指标到第7天就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需1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不仅能够加快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而且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小鼠经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时体内IL-22的细胞来源。分别以C57BL/6和BALB/c小鼠为供受鼠,受鼠经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输注供鼠骨髓和脾淋巴细胞悬液,建立GVH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normal)、单纯照射组(TBI)、骨髓移植组(BMT)和骨髓联合脾细胞诱导GVHD组(BS)。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IL-22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L-22的细胞来源及所属亚群情况。结果表明,Bs组小鼠血浆中IL-22水平最高,与正常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组小鼠脾、淋巴结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均可产生IL-22,且IL-22+CD4+T细胞百分率高于IL-22+CD8+T细胞;除Th22细胞外,Th1细胞和Th17细胞也是GVHD小鼠体内IL-22的细胞来源,但以Th22细胞分泌IL-22为主。结论:GVHD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IL-22,其主要来源于IFN-γ-IL-17-IL-22+的Th22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免疫亢进破坏造血干祖细胞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功能同时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髓衰竭模型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骨髓衰竭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于第6天将已标记氯甲基苯甲酰氨的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移植给骨髓衰竭模型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在不同组织的动态分布。造模第14天,观察各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外周血血象和骨髓形态学特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后24h在受体小鼠骨髓中可发现氯甲基苯甲酰氨阳性标记细胞,72h时阳性标记细胞数量增多(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濒死或处死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与模型组小鼠濒死时相比显著升高(P〈0.01)。骨髓衰竭模型组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生存时间短(P〈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入骨髓衰竭模型体内能归巢至骨髓,促进造血恢复,减轻骨髓衰竭程度,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剂量化疗药物可造成严重的骨髓损伤,除药物治疗外,干细胞移植已越来越多的用于骨髓损伤的治疗。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雌性ICR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顺铂诱导ICR小鼠制备骨髓抑制模型,建模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0×10^5/g,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结果与结论:连续给予顺铂7d后,ICR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但模型组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等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于首次给顺铂后第21天开始恢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外周血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提前7d开始恢复,第21天时,已接近或达到空白组水平;与空白组相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两天及移植后的2周出现了一过性的白细胞增高和血小板数增加。第24天,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髓腔冲洗液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显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似,骨髓细胞数明显增多,可见较多的巨核细胞,且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2周,骨髓组织可见分布较广的小鼠抗人核单克隆抗体-FITC阳性的移植细胞定植。以上结果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较早地改善顺铂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肉苁蓉及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肉苁蓉总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的最佳剂量。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β-巯基乙醇及不同质量浓度肉苁蓉总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对照组、肉苁蓉总苷100,200,300μg/L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诱导7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活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诱导第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内苁蓉总苷各剂量组细胞Nestin、NSE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100,200μg/L质量浓度肉苁蓉总苷可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能够明显促进其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300μg/L质量浓度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但效果不及100,200μg/L组(P〈0.05)。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证实,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轴突再生,恢复脊髓功能。目的:进一步验证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不打击脊髓;其余小鼠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的第7天,治疗组用微最注射器,经眶静脉丛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培养基:模型组不做处理。通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判断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签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生长状态:通过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千细胞诱导分化7d后的细胞呈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模型组小鼠双下肢呈瘫痪状态,假手术组行动正常(P〈0.01)。细胞移植后2周,治疗组小鼠运动功能缺失症状逐渐恢复,对照组小鼠恢复不明硅(P〈0.05):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小鼠Tarlov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叫捉商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