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通管弹丸式注射与传统弹丸式注射方法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肾脏动态显像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检查前30分钟嘱患者饮水300~500m L,尽可能选用右肘正中静脉或对侧等粗的静脉血管。选择2m L注射器,7号注射针,药液体积控制在0.4~0.5m L,分别用三通管弹丸式注射法和传统弹丸式注射法注射99m Tc-DTPA。比较两种弹丸式注射方法对肾动态显像结果的影响。结果:三通管弹丸式注射组中注射质量最佳40例(100%),成功率100.0%;传统弹丸式注射组中注射质量最佳34例(85.0%),注射质量欠佳4例(10%),注射失败2例(5%),成功率85.0%。两组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通管弹丸式注射较传统弹丸式注射法优越,可以避免因患者紧张,恐惧以及不自主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注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和留置针"弹丸"注射法对肾动态显像图像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各类肾脏疾病患者共103例,其中实验组65例,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对照组38例,留置针"弹丸"注射法,采用肾动态显影图像质量合格率作为观察指标,该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实验组59例显像清晰度合格,合格率90.77%;对照组8例显像清晰度合格,合格率21.05%.两组比较,实验组检查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血带直接静脉"弹丸"注射法比留置针"弹丸"法更合适肾动态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 PET /CT 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 PET /CT 检查患者分为 A 、B 、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核素肾动态显像,能够客观反应不同类型肾脏疾病的肾功能状况,特别是在肾移植中,了解健康供肾者肾功能情况和。肾移植术后早期检测评价中的应用较广泛,是一项重要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工作中核素。肾动态显像能否顺利完成检查,得出客观精准的诊断,关键之一是弹丸式注射是否能成功,即放射性溶液用止血带法或三通管加压法泞入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资料。结果 53例受检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92.1%,无功能者7.9%;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39.2%,无功能者67.8%。可见核素显像有功能明显高于IVP检查(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主要表现为2~3级,即放射性摄取中度以上减少82.1%GFR均值23.1 ml/min,肾实质不显影占17.9%。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优于IVP,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上尿路结石患肾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资料。结果:在261只受检肾脏中,肾动态显像检出的有功能肾明显多于IVP检查(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124只,其中92只(74.2%)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有放射性摄取,主要表现为2-3级,肾小球滤过率均值为24.3 ml/min。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特别是对IVP不显影的患肾功能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肾动态显像是临床核医学中重要的检查项目,不仅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分肾的肾小球滤过率,还能够得到分肾血流灌注及功能影像,而且能通过分析肾脏时间摄取曲线,判断单侧上尿路的引流情况等[1-3]。肾动态显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操作就是对注射质量的要求,即“弹丸注射”“。弹丸注射”是指在动态检查中将体积尽可能小的放射性药物不间断地一次经静脉快速注入,短时间内“弹丸”在循环过程中未被血液明显稀释,模拟血流质点在观测区域内的通过情况。整个过程要求:(1)严格执行“弹丸注射”技术操作规程,动作迅速协调;(2)提高药物配制的比活度“,弹丸”体积应<1ml,最好≤0.5ml;(3)注射点选在颈静脉或左肘静脉,因这些部位静脉分叉较少,又距心脏较近“,弹丸”不易破碎[4]。“弹丸注射”的质量影响到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度、图像质量、时间摄取曲线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病情结果的判读。因此,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充分了解影响“弹丸注射”成功的因素,做好对应的应对措施,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此项操作。  相似文献   

8.
头皮针、三通“弹丸”注射法在核素心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林春荣,杨玉莲,刘和平,柯多媚,王绿存(海南省工人医院核医学科)海口570311本文介绍一种三通法“弹丸”注射技术,用上腔静脉曲线半高度的全宽度(FWHM)及“弹九”踪迹(score)等指标分析此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方法对放射性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和头皮针注射法注射^99m Tc-标记化合物。测量两种情况下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并观察血管外漏情况。结果不同注射方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传统直接注射法明显高于头皮针注射法。头皮针注射法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结论与传统直接注射法比较,使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和血管外漏率显著减少,注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肾动态显像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Tc^m-DTPA(二乙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诊断肾病综合征(NS)的价值。方法对照组20例,NS组38例,以^99Tc^m-DTPA为显像剂,利用SPECT肾动态显像观察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p),半排时间(T1/2),20min排泄率(R20)等各项功能指标及肾皮质显影情况,并与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NS的诊断阳性率(82.25%)明显高于尿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检查(63.20%)。肾动态显像中各指标对NS的早期诊断价值各有侧重,单个指标的诊断效能较小或一般。结果全面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早期N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13.
姚晓波  张然  金晓毛 《安徽医学》2009,30(7):723-724
目的探讨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B超检查诊断为重度肾积水的患者29例(共30只患肾),应用核素^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两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结果(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GFR为(22.32±3.55)ml/min;IVP不显影的患肾18只,其中8只^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患肾有残余功能,GFR为(13.36±4.54)ml/min,剩余10只患肾^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亦显示无残余功能。(2)^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并探索静脉留置针的合理穿刺部位。方法将964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输液,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效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中穿刺部位为头部静脉(头部组)和手足部静脉(手足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脱管、堵管和静脉炎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手足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部组,发生渗漏、脱管的比例均低于头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头皮针相比,儿科输液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渗漏、漏管、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比例,且应优先考虑手足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 d以上(55%)明显高于5 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型号活检针对肾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患者分成两组,16G组216例患者采用16 G Cru- cut手动活检针进行彩超引导下肾组织活检;18G组270例患者采用18 G Cru- cut活检针。16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2条肾组织,18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3条肾组织。结果两组活检总成功率94.44%。16G组活检成功率93.52%;平均穿刺次数(2.57±0.34)次;并发症发生率8.80%(肉眼血尿5.56%,肾包膜下血肿3.24%)。18G组活检成功率95.19%;平均穿刺次数(2.84±0.51)次;并发症发生率5.56%(肉眼血尿4.07%,肾包膜下血肿1.48%),两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穿刺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16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19.33±4.91)个;18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25.27±6.23)个;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18G针进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虽多取材1次,但与16G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两种活检针取材的有效肾小球数量有差异,但均可保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肾肾功能与肾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与肾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肾动脉狭窄程度将55例经肾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分为A、B、C3组,比较不同肾动脉狭窄程度组SKGFR的差异。结果(1)单侧肾动脉狭窄≥50%患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动脉狭窄程度为50%~89%的患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动脉狭窄程度≥90%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SKGFR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SK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肾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肾脏SKGF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SKGFR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时,患侧肾脏SKGFR较对侧降低,且与肾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双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SKGFR明显低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SKGF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11月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27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B组应用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95.59%)明显优于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82.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可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龙华 《中外医疗》2014,(34):46-48
目的探讨留置针的不同送管法在儿科患者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来该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效果。结果实验组穿刺后36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0%,高于对照组(26例1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是27例无痛,无痛率为67.5%,高于对照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过程中3例剧痛,剧痛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对儿科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因素,以及放射性滞留致GFR高估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方法在GFR测定过程中,选择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感兴趣区(ROI)的两种常见因素,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其影响;对放射性核素滞留的患肾分别采用全肾ROI勾画法和肾皮质ROI勾画法处理,比较两种方法对GFR测定的准确性。结果本底ROI的位置选择对GFR有影响;"弹丸"注射质量将直接影响肾血流灌注与患者病情的一致性,只有高质量的"弹丸"是获得真实GFR的前提;当放射性核素滞留时使用全肾ROI勾画法会高估肾功能,使用肾皮质ROI勾画法能得到真实准确的GFR值。结论在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值的整个过程中,显像剂的注射质量和本底ROI的选择,以及放射性核素滞留时ROI的勾画和滞留区的扣除对GFR的测定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测定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获得GFR准确结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