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TNF-α和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新密市第一人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戊乙奎醚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指数、ND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指数与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指数与ND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注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TNF-α指数,降低NDS评分,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逢永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2-1413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影响,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戊乙奎醚),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及IL-1水平。结果:三组病例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及IL-1评分均有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较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NF-α及IL-1的含量,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发挥抗炎作用,起到脑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丁本增 《当代医学》2010,16(33):145-14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再予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连用20d。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ND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NDS对比,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依达拉奉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SOD活力测定改善程度依达拉奉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后血肿继续扩大及再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较好疗效,且无导致血肿继续扩大及再出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ivgtt,q12h。结果:治疗后14d,脑脊液中的TNF-α在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范元   《中国医学工程》2010,(1):62-6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4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h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单双码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均于入院时、入院第3d、7d、14d采外周血测IL-6,TNF-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浓度均随病程逐渐增高,于7d时达高峰。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于14d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6,TNF-α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依达拉奉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实施保护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丁苯酞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TNF-α和IL-1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采用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0.
欧阳文任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63+42-63,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5例)及对照组(31例)。对2组治疗前及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N-乙酰天冬氨酸(NAA),N-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酸(Cr)比值(NAA/Cr)进行比较。结果4周后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5.71±1.74)较对照组(7.26±2.87)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NAA、NAA/Cr值对照组(514±118、1.67±0.23)和依达拉奉组(613±169、1.82±0.28)均较治疗前(对照组345±108、1.34±0.18;治疗组336±115、1.32±0.19)升高,但依达拉奉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0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都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作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GCS评分和N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生理盐水100ml加入依达拉奉30mg,2次/日,连续14天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巾TNF-α的浓度(6.1±1.2)ng/L较对照组(10.2±3.10)ng/L显著下降(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町能与抑制TNF-α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日均日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采用葛根素等常规治疗方法,分别比较两组7天和14天的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预后影响结比。方法抽取大面积脑梗塞60例,均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在应用常规方案处理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就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n=30)与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n=3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选取病毒治疗前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促使临床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具理想的协同作用,对增强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性湿肺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滴1周,每天2次),每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及静脉血白细胞介素(IL)-6、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P〈0.05),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控制创伤性湿肺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及其在预防迟发脑病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MSE智力量表评分及迟发脑病发生率,并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迟发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确切,安全性方面依达拉奉可能会加重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上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观察其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并且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治疗组给予常规的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纤溶酶(纤溶酶组)和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或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77.5%)显著高于纤溶酶组(33.3%)和中药制剂组(34.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NDS减少幅度与纤溶酶组和中药制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