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探讨PICC的扩大应用。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声引导下和盲穿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置PICC导管,在乳腺癌患者(单侧)术后化疗中的效果与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14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后置PICC导管,对照组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盲穿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由PICC置管专科护士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跟踪观察,置管后第1周每日观察,第2周仅第14天观察。主要观察内容:置入PICC管后的导管头端位置、渗血、皮下瘀血、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将结果归纳分类并记录在自制的表格中。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68例,成功率97.14%;对照组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84.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机械性静脉炎第7天与第14天的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皮下淤血第7天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渗血、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两周内观察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用PICC与PORT的效果。方法选择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分为PICC组和PORT组各30例,2组分别统计导管计划外拔管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计划外拔管率30%,PORT组无计划外拔管发生(P0.05);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70%,PORT组一次置管成功率36.7%(P0.05);导管留置1年以上PICC组2例,PORT组30例(P0.01);PICC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3%,PORT组3.3%(P0.01)。结论对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PORT较PI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更为适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与传统PICC置入的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5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15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在置管过程中、置管第2天、中间回访和置管第7天,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等指标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出血量、导管末端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及中间回访时,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情况、手指肿胀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回访时,观察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置管手臂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能明显改善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手臂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利弊。方法 56例经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为观察组,73例以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肘上、肘下置管适用率分别为96%、100%,对照组分别为11%、66%(P〈0.01);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对照组为52%(P〈0.01);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为11%(P〈0.01);采用塞丁格技术置管的费用平均每次要高于传统PICC 500元。结论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传统PICC置管因价格优势,对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化疗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10例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极差,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结果 1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7 d内观察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效果.方法:将150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血栓方面有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的选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血管通道中心门诊946例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肘上置入PICC患者的资料。结果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时穿刺区域选择绿区(上臂中段)占73.4%(695/946)、选择红区(上臂下段)占25.4%(240/946)、选择黄区(上臂上段)占1.2%(11/946);PICC置入时选择贵要静脉最多,占58.5%(554/946),选择穿刺皮下深度0.5~1.0 cm的血管最多,占75.6%(715/946),选择血管直径为(0.403±0.992)cm。在PICC置入一次穿刺成功率上,各静脉血管及各穿刺区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皮下深度和血管直径影响穿刺成功率。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的选择和ZIM分区推荐方法不一致;不同穿刺区域对穿刺成功率无影响,不用过度关注穿刺区域,而应关注所选择静脉的皮下深度和血管直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肘关节以上贵要静脉、头静脉应用血管超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 PICC 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置管的患者,其中贵要静脉组30例,头静脉组30例,2组分别统计导管末端位置和静脉炎、血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头静脉组异位率达7.5%,贵要静脉组无异位(P <0.01);头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10%,贵要静脉组无静脉炎发生(P <0.01);头静脉组感染率3.3%,贵要静脉组无感染(P <0.01);头静脉组无血栓发生,贵要静脉组血栓发生率10%(P <0.01)。结论肘关节以上应用血管超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 PICC 的贵要静脉1次植入成功率、静脉炎、感染发生率较低,血栓几率较高,头静脉则相反,提醒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血管穿刺。  相似文献   

16.
万永慧  谭飞  陈芊  王庆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507-1508,1516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8.33%、0和0,对照组分别为86.67%、13.46%和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尽管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超声引导下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操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即采用8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0 G套管针进行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728,P=0.010;χ2=5.939,P=0.031),而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4.240,P=0.000;χ2=5.252,P=0.042;χ2=8.207,P=0.008)。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操作简单,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运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在普遍使用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1]),运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入PICC,将穿刺点从肘关节下改为肘关节上大大降低了PICC术后并发症。临床测量的患者上臂长度从18~26 cm,致使应用US配合MST技术置入PICC可穿刺的范围选择广,因此,对于临床操  相似文献   

19.
塞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乔爱珍  苏讯  陈玉静  钟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13-2014
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19日我们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血管超声(简称US)的引导下进行了PICC置管,对摸不到和看不见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盲穿方式和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选取实施置管患者共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1例。实验组则在B超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而常规组实施盲穿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90. 32%(28/31),常规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70. 97%(22/31),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 0. 05);实验组机械性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 05);实验组患者置管一个月之后的舒适度是(88. 74±5. 7)分;常规组是(78. 44±5. 6)分,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通过B超引导而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同时患者承受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