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门胆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病人行手术切除22例(52.4%),其中根治性切除10例(23.8%),姑息性切除12例(28.6%);单纯内引流8例,外引流9例,3例仅行剖腹探查。3例病人合并肝叶切除。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黄疸较深且拟行较大肝叶切除术时应行术前减黄,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支架植入方法及疗效。材料与方法:13例肝门部胆管癌并左右肝管梗阻的患者,采用左右肝管同时植入支架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6枚,均起到良好的内引流作用,胆道引流充分,黄疸消退。结论:双支架植入胆道内引流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并胆管梗阻患者减黄效果显著,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别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肝门部胆管癌的处理是在胆道造影的基础上,行胆道支架置入可达到与手术切除同样的远期治疗效果,由于全身化疗或体外放疗的效果均不满意,通过胆道支架置入联合左锁骨下动脉贯序化疗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目的:归纳总结胆管支架置入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方法,以及支架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和VIP,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08.以中位生存时间、黄疸减退率、并发症率、支架与宿主生物相容性为评价指标.纳入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计算机初检得到156篇文献,保留25篇做进一步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证明,应用含抗生素的材料制作支架、含银材料支架以及某些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物材料做支架或涂于支架内层,可以预防细菌的附着,但临床应用尚不理想.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应用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验证结果,42例患者切除组与支架引流组比较,支架引流组术后黄疽消退较快、有效率较高,但是差别没有显著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切除组7例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7),28.6%(2/7),14.3%(1/7);双介入组患者19例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为52.6%(10/19),27.8%(5/19),15.8%(3/19);对照组患者14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14.2%.证实胆管支架并锁骨下动脉化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确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剐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惠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九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分化较好的38例(乳头状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21例)的平均生存期为21.4个月;分化较差的29例(低分化腺癌19例、未分化癌3例、黏液腺癌7例)则为5.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7例行手术切除25例,切除率为3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占37%;行姑息性胆道引流36例,其中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者27例,外引流者9例;行剖腹探查术6例.切除组与引流组术后平均生存期(19.3个月比7.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16例的平均生存期为27.4个月;Ⅲ、Ⅵ期51例则为8.9个月;Ⅰ、Ⅱ期与Ⅲ、Ⅵ期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减黄方法。[方法]对17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上的肝内胆管.其中左肝管切开15例,T管引流9例.胆肠内引流6例;右肝管切开l例.行T管引流;左右T管均切开1例.行双T管引流。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GGTP)、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血清转氨酶、GGTP、AKP和TBIL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除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内胆管切开引流是对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特别是侵犯肝内胆管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梗阻性黄疸32例,并发肝脓肿5例。首先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充分引流后行胆道内支架留置术。结果:共置入引流管63条,内支架67枚,其中29例使用2枚内支架,3例使用3枚内支架。10例行2枚支架T型置入,15例行2枚支架Y型置入,4例行2枚支架X型置入,2例行2枚支架Y型置入后,又选择仍有扩张的一组胆管置入第3枚支架,1例行3枚支架置入。5例脓肿全部消失,全部病人血清胆红素在治疗后好转或恢复到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均无黄疸再发。结论:对于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内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方法。特别对于病变侵犯肝内胆管的病例,应选择不同的穿刺路径及支架留置方法,尽可能解决更多肝段的胆管引流。  相似文献   

10.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1K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1K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均成功通过E1KCP置入可膨式金属支架,3例改行PTCD后再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成功率96.88%。1例行两种处理方法均未能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黄疸明显减退;3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支架平均通畅期为213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5d。结论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创伤小,通畅性能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