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n=50),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n=50)。观察术中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P)变化,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Ⅰ组的HR、MAP、SP02、P变化与Ⅱ组无明显差异fP〉0.05)。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均〈0.05)。两组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麻醉阻滞效果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4.
胡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产科手术合适的麻醉药用量。方法选择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妇产科手术患者270例,按手术类别不同分为3组:剖宫产手术组(A组)、子宫全切组(B组)、附件包块处理组(C组),每组90例。3组按身高再分为3个亚组,即身高150~155 cm组(S组)、身高156~160 cm组(M组)、身高161~168 cm组(L组),每个亚组均为3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麻醉作用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高低、不同时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用药范围内生命体征的变化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达T10时间、最高平面范围及不良反应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组用药量明显多于M组,M组用药量明显多于S组,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本院麻醉科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布比卡因行妇产科手术剂量合理适量,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临床并为临床麻醉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妇科开腹手术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8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罗哌卡因15mg,B组布比卡因15mg.结果: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B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Bromage 0级时间均长于A组(P<0.05),A组最大Bromage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优于B组,B组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B组不良反应中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在妇科开腹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蛛网膜下腔应用罗哌卡因的效果优于应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探讨合适的布比卡因量。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ASAⅠ-Ⅱ级,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根据布比卡因不同用量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7mg,B组8mg,C组9mg,记录痛觉消失平面达T6和T2的时间和例数。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低血压、恶心、呕吐、Apgar评分、硬膜外用药等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腰麻后感觉平面达T6的时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例数明显少于B、C组(P〈0.05);达到T2的例数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B、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C组低血压、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硬膜外用药的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布比卡因8mg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降低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许慧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4):69-71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于2017年9月~2019年5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纳入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计算机随机排序方式将其分为甲组4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乙组40例,应用布比卡因进行麻...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0)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效果。方法急诊剖宫产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实施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术中仅使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比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黄碱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下肢肌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诊剖宫产术中应用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及麻黄碱的使用量,加快下肢肌力恢复,且麻醉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全球面临的难题。在老龄化社会里,高龄老年人是一个普遍受到观注的群体。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倍受观注。本文从高龄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椎管内解剖特点、高龄老年病人CSEA技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等几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为高龄老年病人的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盛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165-166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38)、对照组(n=37)。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 min(T1)及15 min(T2)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波动较对照组小,T1、T2时观察组HR、SBP、DB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平面固定时间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清醒时间等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58例,随机平分为GA组和GA+EA组,连续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GA+EA组的MAP、HR、PETCO2和气道压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加入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镇痛对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一次性麻醉包行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L3-4硬膜外穿刺到位后插入腰麻针,脑脊液回抽通畅后注入0.5%布比卡因1ml然后插入导管5cm并牢固固定。接一次性输注泵持续泵注镇痛药,药液加入芬太尼0.4mg和适量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按照2ml/h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泵注。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连续输注芬太尼止痛,复合布比卡因浓度控制在0.1%以下为宜。即可保留局麻药对镇痛药的协同作用,又能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IS监测对电针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针麻组,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予以针刺连续刺激,频率30~100 Hz;咪达唑仑加针麻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和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连续针刺刺激。监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患者的BIS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但在切皮时针麻组BIS值最高(P<0.05),咪达唑仑加针麻组BIS值最低(P<0.05),填塞纱布时,针麻组BIS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8 h、24 h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BIS值可以作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针麻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静滴参附注射液0.5mL/kg,25%硫酸镁0.2mL/kg,对照组静滴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各时点的HR、MAP和SpO2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T1、T2时HR、MAP和SpO2较T0显著降低(P0.05),且T1时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和24h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9/30)]显著高于观察组[6.7%(2/30)](P0.05)。结论:硫酸镁与参附注射液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促进胃肠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Ⅲ级,65岁以上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55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全麻组(27例,G组)与异氟醚全麻合并硬膜外麻醉组(28例,C组)。G组常规诱导麻醉后,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2%~1.5%,MAC维持在0.7~0.8,术中每间隔45 min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3~4 mL,维库溴铵0.03 mg·kg-1维持肌松,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1、3、5 d采用简化智能评分(mini-me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计算出Z值,Z≥2分判断患者。在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S100β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S100β蛋白测定值比较无差异。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浓度G组均较C组高(P<0.05)。术后1、3 d C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G组(P<0.05);术后5 d POCD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清中S100β浓度与近期POC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刺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再探讨。方法 观察三种麻醉对硬膜外阻滞范围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66例,其中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56例,穴位皮肤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和囊切除组(B组)54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C组)56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对各组硬膜外麻醉用药后所阻滞麻醉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2.96%,31.41%(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ml)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结论:针刺或穴位皮肤电极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阻滞神经节段增宽,局麻药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药物麻醉)、B组(经穴2 Hz)、C组(经穴2/100 Hz)、D组(经穴100 Hz)、E组(经皮穴位电刺激2/100 Hz),分别为31例、34例、32例、34例和32例。采集术前1 d、术中和术后1 d的静脉血心功能的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与A组、C组及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乳酸脱氢酶与B组、D组及E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乳酸脱氢酶与C组、D组3个时间点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麻醉4组中,C组、D组、E组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优于B组,但不如A组稳定。B组、D组、E组乳酸脱氢酶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甲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乙组(轻比
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各 49 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麻醉中(T1)、麻醉 30 min 后(T2)、
拔管后(T3)的血压和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 T1、T2 时均低于 T0 时,且两
组患者 SBP、DBP 在 T2 时均低于 T1 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甲组患者 SBP、DBP 在 T1、T2 时与
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 β– 内啡肽
(β–EP)在 T1、T2 时均高于 T0 时,且两组患者 ACTH、Cor 及 β–EP 在 T2 时均低于 T1 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甲组患者 ACTH、Cor 及 β–EP 在 T1、T2 时与乙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
术患者采用轻比重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刺 (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临床研究。方法 :胆囊切除术共 1 0 6例 ,其中针硬组 (A组 ) 35例 ,电硬组 (B组 ) 35例 ,单纯硬膜外麻醉组 (C组 ) 36例。A组为针麻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B组为穴位电极刺激基础上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C组为对照组 (单纯硬膜外麻醉 )。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 80 0 0 %、B组 6 8 5 7%、C组 2 5 0 0 % ;硬膜外腔 1 5 %利多卡因用量 ,首次用量C组比A组、B组多用 35 43%、30 6 2 % (P <0 0 0 5 ) ;硬膜外腔首次用药量 9mL时A、B两组比C组多阻滞 2~ 3个神经节段 (A∶C、B∶C ,P <0 0 0 1 ) ;监测指标提示术中HR、BP、MBP、RR、TV、MV、SPO2 、ECG基本平稳 ,顺利、安全渡过手术。结论 :针刺(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