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碱类药物汉防己甲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和大肠癌细胞SW116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2、4、8、16、32μg/ml)分别在pH值为7.4和6.8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随汉防己甲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当pH为7.4时,32μg/ml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和SW116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8.6%和96.3%;同时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在肿瘤细胞外pH值由7.4降至6.8后,其对HepG-2细胞和SW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抗肿瘤生物碱类中药的疗效可能受到肿瘤局部低pH值的影响,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血管生成”和“耐药”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1-01-2011-12相关文献共1 952篇,纳入标准:1)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分子机制;2)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调控;3)肿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性预测指标.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0篇.结果:抗血管生成耐药性日益受到关注,可能的耐药机制包括血管生成多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的耐药机制、血管拟态、血管嵌入性生长等.直接与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联用可增加疗效,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循环血管生成因子有望成为预测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指标.结论:单纯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很难取得持久疗效,容易出现耐药,但其机制目前还存在着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耐药结肠癌细胞株,初步探讨该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逐步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建立VCR耐药结肠癌细胞株.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细胞周期测定采用碘化丙啶荧光染色法,P-糖蛋白(P-gp)测定采用FCM方法,细胞内VCR浓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b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 HCT-8/VCR的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周期与敏感细胞株HCT-8相似.HCT-8/VCR对VCR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9.7,对其他4种化疗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抗性.HCT-8/VCR细胞内VCR和DOX的累积量降低(P<0.01),且其细胞表面P-gP表达增加(P<0.01),MDR1 mRNA增加,但MRP1 mRNA没有变化.结论: 建立了对VCR产生耐药的结肠癌细胞株HCT-8/VCR,其耐药机制可能为P-gP过量表达导致细胞外排活性增强,预期该细胞株可用于以P-gP为靶点的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MDR)的机制与转运蛋白有关,现在研究最多的为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等的抑制剂.MRP7可介导对紫杉醇、长春新碱和长春碱等的耐药.MRP7抑制剂近年研究主要包括千斤藤素、酪氨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等,MDR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他转运体的研究会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MDR逆转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治疗肺癌的前沿手段,其产生的获得性耐药限制了靶向药物的发展。目前已有大量的有关EGFR突变耐药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人们正在探讨克服EGFR靶向治疗耐药的3个基本方法:强化EGFR的抑制、EGFR抑制剂与其他靶向治疗相结合以及通过替代途径改变抗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最广泛应用的手段之一,但肿瘤的耐药性却严重影响了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肿瘤耐药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问题,始终是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将对肿瘤耐药的机制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化疗耐药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药物作用不敏感或者耐药性产生是影响疗效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已有许多肿瘤耐药评价方法和耐药指标应用于科研和临床,现就近年来化疗耐药评价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并重点分析了耐药评价指标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耐药机制主要与P-糖蛋白、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拓扑异构酶Ⅱ、蛋白激酶C、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等因素相关,目前针对大肠癌多药耐药逆转的研究主要有化学药物逆转、中药逆转、基因逆转,并且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这将有助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以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克唑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一线、二线单药治疗的中位 PFS 分别为10.9个月和7.7个月。尽管克唑替尼的初始疗效良好,但大部分患者于治疗1年内出现耐药并显示疾病复发,其原因是 ALK 融合基因扩增和二次突变。临床试验证实二代 ALK 抑制剂、联合热休克蛋白等能有效克服克唑替尼耐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高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进展期或手术不能切除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患者.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是容易产生耐药,耐药机制主要有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其中继发性耐药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焦点.通过对继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可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首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最终多数患者均会发生耐药.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耐药机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二次突变、其他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异常活化及信号通路成分或调节因子基因表达的改变等有关.另有研究表明,可能与EGFR受体内化及肿瘤微环境改变也有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并寻找克服或逆转耐药的方法、开发新的靶向药物已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的两大难点,过去对两者的研究都是独立进行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药耐药和侵袭转移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化疗是否会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多药耐药和侵袭转移之间是否密切相关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临床相关性及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无疑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