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价值,并探索注射治疗肝肿瘤的最适乙酸浓度.方法用移植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将40只携瘤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术前以CT测量肿瘤直径.开腹向A、B、C、D组肝肿瘤内分别注入50%、75%、100%乙酸和生理盐水,48 h后重复注射一次,术后一周处死兔子取肝脏观测比较各组肿瘤体积改变情况及坏死灶周围新生灶情况,并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结果注射后一周各实验组肿瘤直径均减小,对照组肿瘤直径明显增大.100%乙酸组10例仅1例在坏死灶周围发现新生灶,而50%乙酸组发现5例,75%乙酸组发现7例.镜下显示100%乙酸组肿瘤中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团较75%和50%乙酸组少见.结论高浓度的乙酸对兔VX2肝肿瘤的灭活效果显著;其中100%的乙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肝种植瘤内注入含0.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1 ml;B组:注入20 mg/ml 5-Fu 1 ml;C组:注入20 mg/ml Nano-HAP溶胶1 ml;D组:注入同样浓度5-Fu和Nano-HAP混合液2 ml.四组实验动物于注药后7、14、21 d行肝脏B超扫描,记录生存时间,取肝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7、14、21 d 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4.93±0.76)cm3、(15.67±2.75)cm3和(52.36±10.57)cm3 ; B组为(4.16土0.33)cm3、(10.26±1.60)cm3和(18.89±4.65)cm3;C组为(1.43±0.13)cm3、(3.69±0.77)cm3和(9.51±2.09)cm3;D组为(2.80±0.46)cm3、(3.77±0.91)cm3和(8.46±0.95)cm3.B、C、D三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D组肿瘤体积最小.四组动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41、51和44 d.B、C、D三组生存期较对照A组延长.超声监测显示C、D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溶胶瘤内注射时可见肿瘤内强回声光点.多次注射后瘤体内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光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见A组和B组肿瘤组织出现多处片状坏死,C、D组注射区域呈片状坏死,被条索状或片状钙化灶分隔.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兔VX2肝癌模型种植方法及该模型的生长特性.方法 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A组用瘤细胞悬液注射法种植;B组将瘤组织块直接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膈面;C组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脏面与左外侧叶重叠处.观察荷瘤兔一般情况、肿瘤的生长状况、肝功能的变化、新生瘤的超声征象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3组种植瘤接种成功率分别为30.0%、50.0%和85.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荷瘤兔的一般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恶化,且B型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肿瘤真实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 此种改良种植方法较传统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兔VX2肝癌模型的种植成功率,为肝癌研究提供稳定的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瘤块注射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建立兔VX2肝肿瘤动物模型的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超声、CT及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切除植于兔后腿肌肉内的VX2肿瘤组织并剪成0.5mm见方的块状瘤块,在超声引导下,将瘤块直接注射接种于60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2周后测定兔肝肿瘤接种成功率,观察研究其超声、CT和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57/60);荷瘤兔平均自然生存时间为(45±8)d。肝肿瘤的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多排螺旋CT平扫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肝动脉造影显示VX2肝肿瘤富含血管且血管网杂乱,肿瘤显影以周边为主。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接种制作兔VX2肝肿瘤动物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其影像学特征与人原发性肝癌相似。  相似文献   

5.
少血供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动脉栓塞后影像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筛选少血供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及经肝动脉注射碘油沉积情况。方法开腹种植转移瘤于3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叶,移植成功后经筛选出少血供移植瘤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8只,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左肝动脉,术后1周进行CT扫描,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分别取肿瘤进行HE染色及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16只少血供VX2移植瘤模型兔插管成功11只,5只失败。对照组成功者5只插管至腹腔干,实验组6只插管至左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造影发现肿瘤血管稀疏或不可显示,术后CT扫描发现实验组碘油在瘤内呈环形沉积;对照组5只肝移植瘤中VEGF表达阳性2例,弱阳性3例;实验组6只移植瘤中强阳性4例,阳性2例。结论兔肝动脉血管解剖与人相似,超选择至左肝动脉,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供后栓塞化疗,对少血供肿瘤治疗效果较好。CT对术后碘油沉积情况检测方便,可靠,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血管旁兔肝VX2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1只新西兰大白兔,在MRI引导下将VX2肿瘤种植在兔肝大血管(直径≥3mm)旁。2~3周后行MR扫描,随机处死1只实验兔,行病理证实。剩余10只肿瘤兔行MRI引导下RFA,术后MR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兔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1只实验兔肝脏VX2肿瘤均种植成功,肿瘤平均直径(1.35±0.22)cm。3D-vibe上肿瘤呈稍低信号,FS-TSE T2WI上呈稍高信号。10只肿瘤兔均成功接受RFA,消融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3D-vibe上呈同心圆状改变;大体病理上RFA凝固坏死区最大径为(2.16±0.50)cm,3D-vibe上高信号消融灶最大径为(2.27±0.66)cm,FS-TSE T2WI上低信号消融灶最大径为(2.25±0.58)cm,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旁部分不完全消融的2个病灶,在3D-vibe显示为高信号环未完全包绕低信号瘤灶。结论 MRI引导下RFA治疗兔肝VX2肿瘤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在实时螺旋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23例,共30个病灶。病灶直径3~8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2ml不等.乙酸内加入1~2ml对比剂混匀。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在实时螺旋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15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螺旋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12个(40%),肿瘤大小无变化16个(53%)、肿瘤增大2个(7%)。23例随访3月.全部生存;17例随访1年,10例生存,7例失访;10例随访2年,7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EUS技术观察兔肝VX2肿瘤坏死过程,探讨VX2肿瘤生长坏死规律及其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成功建立24只兔VX2肝肿瘤模型,并通过CEUS技术分别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动态观察肝肿瘤演变过程,测量肿瘤体积及坏死体积,计算瘤内坏死率。结果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兔肝VX2肿瘤体积、坏死灶体积和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的CEUS表现能反映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实验依据CEUS和病理特点将肿瘤生长过程细分为5个时期,0~10天为肿瘤实质前期;11~14天为肿瘤实质后期;15~21天为肿瘤坏死初期;22~28天为加速坏死期;28天后为肿瘤囊变期。结论 CEUS可准确判断肝肿瘤实质及坏死范围;VX2肿瘤的生长演变及肿瘤坏死具有规律性,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时间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搜集西南医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在实时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17例,肝细胞癌10例、转移性腺癌7例,共20个病灶。病灶直径2~5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6m1不等,乙酸内加入1ml对比剂混匀,以了解乙酸在肿块内的弥散程度和范围: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在实时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12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14个(70%),肿瘤大小无变化4个(20%),肿瘤增大2个(10%)。17例随访3月,全部生存;12例随访1年,9例生存,5例失访;6例随访2年,3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研究其血管造影方法及腹腔动脉血管解剖特点。方法对4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后注入VX2瘤块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植入2周后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结果 42只兔建模成功,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腹腔干动脉各分支情况,肝内肿瘤血供丰富。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VX2瘤块法建模成功率较高。兔VX2肝癌为富血供型肿瘤,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及其血供,有助于肝动脉途径介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瘤周肝组织内微转移的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癌周肝组织内微转移的分布情况,以确定肝癌切除所需要的切缘最小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14例无肉眼癌栓或子灶的肝癌病人120次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切片629张,前瞻性研究本组连续76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癌栓或子灶的肝癌手术标本及石蜡切片645张。肉眼观察肿瘤距切缘的大小、有无子灶或癌栓,镜下观察有无包膜、有无微卫星灶或微癌栓并测量其远端距肿瘤边缘的距离。采用SPSS10.0和SAS6.12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回顾组120例次肝癌病人中:26例次(21.7%)瘤外肝组织内发现微转移灶;在95%、99%和100%的病例中微转移灶分别在距原发瘤边缘或包膜外3.9mm、5.9mm和6.7mm以内。前瞻组76例肝癌病人:无肉眼癌栓或子灶的59例病人中25例(42.1%)发现瘤外肝组织内微转移灶,在95%、99%和100%的病例中微转移灶分别在距原发瘤边缘或包膜外4.5mm、5.5mm和6.0mm以内;而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而术中探查发现有肉眼癌栓或子灶的18例病人中14例(77.8%)发现瘤外肝组织内微转移灶,在95%、99%和100%的病例中微转移灶分别在距原发瘤边缘或包膜外18.5mm、18.5mm和19.0mm以内。结论对无肉眼癌栓或子灶、无肝外转移的肝癌切除99%和100%的微转移灶所需最小切缘分别为5.5mm和6mm;而对有肉眼癌栓或子灶的肝癌切除99%的微转移灶所需最小切缘应〉18.5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细胞bax/bcl-2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只VX2肝荷瘤兔随机分成四组,通过肝动脉灌注NanoHAP溶胶、5-Fu以及5-Fu与NanoHAP的混合液,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对肿瘤体积进行监测并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对肿瘤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noHAP溶胶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28.1%;5-Fu组抑瘤率达到43.7%,但动物表现出明显毒副作用;联合治疗组抑瘤率达到51.2%,而且毒副反应明显小于5-Fu组。NanoHAP组及联合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1.7%(5/12)、38.5%(5/13),较对照组72.7%(8/11)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率为50.0%(6/12)、61.5%(8/13),明显高于对照组127.3%(3/11)。结论 NanoHAP在体内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明显降低5-Fu的毒性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bax/bcl-2的表达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液体栓塞剂(HEMA-MMA)栓塞兔VX2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体外预装示踪一步植入技术"制作兔肝VX2肿瘤模型,21天后行肿瘤栓塞治疗。将少量羰基铁粉与栓塞剂混合,栓塞1只模型,测量其进入血管的内径,对其余肿瘤模型应用HEMA-MMA进行栓塞。A组栓塞终点为肝亚段栓塞(门静脉分支显影),B组栓塞终点为肿瘤染色消失,保留肝左动脉主干,各5只。术后即刻及第1、3天行CT平扫,术后第7、14、28、42天行增强CT扫描,明确有无残余瘤及转移。发现残余瘤或转移时,再随访1周,处死实验兔取材。若术后观察42天无残余瘤及转移,则视为肿瘤完全栓塞坏死,处死实验兔取材,行病理学检查。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0、14天抽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转氨酶及胆红素。结果11只实验兔造模成功。栓塞剂可进入内径30~300μm的肿瘤动脉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周边高密度,术后第1天肿瘤周边密度减低,中心区密度升高,术后第3天肿瘤肿胀,密度均匀,低于正常肝组织。增强CT示A组肝内病变均完全坏死,无强化,术后观察42天无残余瘤及转移,肿瘤与肝组织分界清,肿瘤完全坏死机化,周边可见纤维组织包裹;B组术后第14天4只存在肝内残余瘤,位于肿瘤周边,坏死区为凝固性坏死,1只肝内病变坏死无强化,但肺及肝内均见多发转移。术后兔转氨酶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7天后逐渐好转。结论 HEMA-MMA可用于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可进入内径为30~300μm的肿瘤血管;采用该栓塞剂进行肝亚段栓塞,可使肿瘤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 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 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 结论 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注射高温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对兔VX2肿瘤的抑瘤效果。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种植VX2肿瘤,种植后2周对实验兔进行CT扫描,随机分组,分别注人不同温度的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术后两周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注入高温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组VX2肿瘤体积随温度的升高明显缩小、肿瘤坏死率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加(P〈0.05);肿瘤组织MVD值与VEGF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高温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对VX2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温度越高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复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VX2细胞株复制兔肝肿瘤模型,并改进其制作方法,观察其肿瘤的生长过程,并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在模型制作前、后不同时相的变化,同时观察脏器转移、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动物的自然生存时间。结果:接种后3周均可见到肿瘤生长,肿瘤直径为1.5~2.0cm左右,肿瘤接种成功率为100%;彩超检查显示肝脏有结节样增强回声,CT示肿瘤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移植肿瘤外观呈灰白色,扪之质地较硬,无明显的包膜,剖开肿瘤中心可见灶性坏死;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排列紊乱,呈浸润性生长;动物接种后的自然生存时间为40~53d,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生长及转移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兔肝VX2肿瘤从病理表现、病理过程及转移均与人肝癌相似,该模型具有容易复制、生长周期短、成功率高及模型稳定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肿瘤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模拟不同方法介入治疗对兔VX2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介入治疗前MRI测量并记录肿瘤直径。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PCNA/VEGF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单纯碘油栓塞后,肿瘤区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略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B组与C组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有转移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MMP-2与VEGF、PCNA之间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碘油+Ad-p53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转移。MMP-2、PCNA、VEGF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高增殖能力,肿瘤血管的高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9.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对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肝癌.在经皮肝穿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后行肿瘤切除术,以评价其对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价值。15例为单发肿瘤(直径<5cm者6例),4例为复发性肝癌。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50%,1年复发率为158%、2年复发率为28.6%.病理结果表明,无水酒精不仅能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还可使病灶内的门脉分支形成化学性血栓,肿瘤周围包膜形成,故术前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可成为降低肝癌切睬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兔肝脏移植性VX2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兔VX2肝肿瘤内注射的临床价值。方法 移植性VX2肿瘤兔 16只 ,随机分为稀硫酸和无水乙醇组 ,分别于肿瘤内注射 10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各 0 .5ml。结果 兔移植性VX2肿瘤内分别注射 10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各 0 .5ml,2 4h后 ,稀硫酸组肿瘤坏死率大于乙醇组 (P <0 .0 5 )。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表现为变性 ,坏死及凋亡改变。MRI扫描肿瘤术前T1WI、T2WI和T2D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高信号和高信号 ,边界清楚 ;术后表现为混杂不均匀信号。肿瘤凝固性坏死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和稍低信号 ,增强时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 稀硫酸是一种新型肿瘤细胞灭活物质 ,经皮硫酸注射疗法创伤小 ,无明显副作用 ,可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