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C-HSA-SPIO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测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利用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G受体 )介导的LAC HSA SPIO对比剂检测肝癌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 ( 8例 ) ,获平扫及注射LAC HSA SPIO ( 1.2mgFe/10 0g体重 )后大鼠肝脏双回波SE像 ( 2 0 0 0 /30~ 80 ) ,测定肝实质强化率 (PCE)和肝癌灶信号对比度 /噪声比 (CNR)。结果 :①注药后在T2 WI肝实质PCE为 71.8%± 16.3% ,癌结节为 10 .2 %± 4.8% (P <0 .0 1) ;②增强后PD WI上瘤结节CNR由平扫时 1.6± 0 .3上升至 8.2± 4.6(P <0 .0 1) ,T2 WI癌结节CNR由 4.7± 3.1上升至 8.9± 4.0 ( 0 .0 1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采用IVIM-DWI评价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静脉水化对碘对比剂所致肾脏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36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碘对比剂注射前3h水化;C组:碘对比剂注射后3h水化;D组:注射等量碘对比剂。碘对比剂注射剂量为1g I/kg,在注射后3h、24h、72h对家兔进行肾脏IVIM-DWI检查。同时在对应时间点每组分别随机处死3只家兔,取右肾制作病理标本。结果:与A组相比,B、C、D三组在注射对比剂3h肾脏皮、髓质D值、D*值、f值均下降,B组皮质D值(5.91±0.66)×10-4mm2/s和髓质D值(5.35±0.82)×10-4mm2/s与对应C组皮质D值(4.90±0.93)×10-4mm2/s和髓质D值(4.29±0.73)×10-4mm2/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24h肾脏皮质D值、D*值、f值降至最低,B组皮质D值(5.62±0.65)×10-4mm2/s、D*值(7.86±0.48)×10-3mm2/s、f值(40.20±4.47)%与C组皮质D值(4.55±0.68)×10-4mm2/s、D*值(6.82±0.40)×10-3mm2/s、f值(30.30±4.3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2h肾脏皮质D值、D*值、f值呈现回升趋势,髓质D值、D*值、f值下降至最低,B组髓质D值(5.09±0.21)×10-4mm2/s、D*值(7.37±0.77)×10-3mm2/s、f值(34.10±5.14)%与C组髓质D值(4.01±0.58)×10-4mm2/s、D*值(6.27±0.47)×10-3mm2/s、f值(25.70±3.35)%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混浊、肿胀、变性,集合管管型,间质充血,以D组病理损伤最重,B组病理损伤最轻。同时免疫组化水通道蛋白1(APQ1),D组表达增加最多,B组表达增加最少。结论:IVIM-DWI可有效评估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静脉水化对碘对比剂所致的家兔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注射碘对比剂前静脉水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总皂甙对肝脏四氯化碳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慢性四氯化碳(CC1_4)肝损害小鼠灌喂绞股蓝总皂甙(GPs),剂量为每次75mg/kg或150mg/kg(每周5次,共3周),均能明显减轻肝组织损害,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和P<0.01)。用GPs治疗的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均较未治疗组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和A/G比值较未治疗组升高。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上,预先用浓度为10mg/L和40mg/L的GPs处理大鼠肝细胞,肝细胞DNA合成速率分别从CC1_4损伤组的31.9%升高到67.6%(P<0.05)和82.4%(P<0.01);肝细胞培养液中ALT活性均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表明GPs能减轻CC1_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害和离体大鼠肝细胞损伤,改善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保护肝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4.
半乳糖脂修饰的脂质体靶肝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用半乳糖脂修饰的脂质体与肝特异性半乳糖受体结合的能力,为用该脂质体包埋药物进行肝病治疗和肝造影提供依据。方法半乳糖经乙酰化、溴化、缩合、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半乳糖新糖脂质并与其他脂质制备脂质体,在二氯化锡还原作用下用99mTc标记脂质体,进行动物体内靶肝实验,用γ计数器检测各脏器放射性,计算摄取率。结果标记脂质体的标记率大于95%,动物体内实验肝最大摄取率为801%,对照组为315%。乳糖封闭受体后,肝摄取率明显下降(321%),差异有显著意义(t=522,P<001)。结论半乳糖脂修饰的脂质体具有很好的靶肝作用,这种靶向性是与肝半乳糖受体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油菜蜂花粉的5个提取组分,通过D-半乳糖胺盐酸盐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考察5个提取组分对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胺盐酸盐模型组、花粉提取物A、B、C、D、E组。连续给药10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动物腹腔注射10%D-半乳糖胺盐酸盐溶液制备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花粉提取物A组AST、ALP的活性以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花粉提取物B、E组ALT、AST、ALP的活性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花粉提取物A、B、E组能缓解D-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是油菜蜂花粉拮抗D-半乳糖胺盐酸盐所致大鼠肝损伤的活性组分,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介质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半乳糖受体的糖蛋白类配体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哺乳动物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类糖蛋白受体,称之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或半乳糖受体,能够专一性识别结合以非还原半乳精为末端的血浆去唾液酸精蛋白,利用这种天然系统,可以把配体上连接的药物、酶或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定向转运到肝细胞内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肝外组织的影响(‘’。内源性糖蛋白配体对半乳糖受体的选择性和亲合力高,但来源有限,结构复杂,用酶解方法制备,步骤繁杂,产物不均一,不便应用。国外文献报道用人工半乳精化白蛋白(拟糖蛋白,neoglycoproteins)等外源性配体作为放射性核素、抗癌药和抗病毒药等的载体,进行…  相似文献   

7.
受体导向单磷酸阿糖腺苷偶联物肝细胞导向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作为载体,与抗病毒药物单磷酸阿糖腺苷交联成导向抗病毒治疗药物(以下简称交联物),研究其对肝脏的导向性能。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显示,交联物在肝脏内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脏器(P<0.001);用胶体金银染色法显示,受体定位于肝细胞血窦面及其侧面;交联物内化实验研究显示,其内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符合导向治疗要求。本研究为抗肝炎病毒导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鼠肝硬化肝癌SPIO增强MRI表现与Kupffer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云辉  许乙凯  高新疆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182-1186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模型,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上肝硬化肝癌信号改变与肝Kupffer细胞(KCs)之间的关系。方法:22只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其中6只为单纯性肝硬化,16只为肝硬化肝癌,对照组为1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白鼠,均行SPIO增强前后T1WI和T2WI扫描,并行病理检查(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分析肝脏Kupffer细胞数量与SPIO增强后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普鲁士兰染色切片上肝硬化组织内蓝染Kupffer细胞数量略减少,蓝色颗粒不均匀;高分化肝癌中Kupffer细胞减少,低分化肝癌Kupffer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肝癌与正常肝实质、硬化肝组织相比,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肝实质与肝硬化组织内Kupffer细胞数量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8)。SPIO增强T2WI上,正常肝实质、肝硬化组织信号强度(SI)较增强前明显下降,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分别为42%和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肝癌信号强度较增强前无明显下降,PSIL为12%,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和肝硬化组织(P〈0.001);SPIO增强后肝癌对比噪声比(CNR)较增强前显著提高(P=0.002)。SPIO增强T1WI上。正常肝实质及硬化肝组织PSIL分别为15%和6%,而肝癌的信号强度较增强前升高9%,部分小病灶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肝癌CNR较增强前明显降低(P〈0.001)。SPIO增强T2WI上,肝组织PSIL与Kupffer细胞数量呈曲线趋势,随着组织内Kupffer细胞数量的增多病灶信号强度下降程度越明显,曲线估计3次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0,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SPIO增强T2WI上肝脏信号强度改变与Kupffer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有相关性,随着Kupffer细胞增多PSIL呈升高趋势。SPIO增强MRI不?  相似文献   

9.
何庚戌  要彤  张浩  胡盛寿  张晓玲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07-1011
目的:寻找一种能够对移植细胞进行在体示踪的标记方法,为移植细胞存留、迁移提供重要观察手段。方法:从中华小型猪髂骨处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SPIO和MSCs共同孵育培养36h。普鲁士蓝染色评价细胞的标记效率;通过MTT比色实验评价SPIO对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检验标记后细胞的活性;使用Costar Transwell方法评价铁离子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细胞分化诱导液培养标记后的细胞评价其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在体内实验中将SPIO标记或未标记的自体MSCs注射到心肌内,通过心脏磁共振检查对移植细胞进行在体示踪观察,取材动物心脏行病理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存留。结果:MSCs经铁离子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率在98%以上,可见蓝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标记细胞电镜切片可见高密度铁颗粒位于细胞浆内。随着培养液中SPIO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改变;标记后98%的细胞保持活性;SPIO标记后的细胞保持原有的形态,可继续培养、传代;SDF-1和VEGF诱导的迁移实验发现标记细胞迁移能力没有降低;铁离子标记后细胞仍可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注射到心肌内的SPIO标记的MSCs可通过心脏磁共振检查进行在体示踪,动态观察显示SPIO标记细胞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并且在移植后4周仍可成像。病理学检查可以看到移植细胞呈普鲁士蓝染色阳性,并和影像学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临床使用的SPIO磁共振对比剂可以安全、有效地标记MSCs,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实现SPIO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在体示踪。  相似文献   

10.
FAU的碘化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25 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的性质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利用Iodogen碘化标记法对氟脱氧呋喃糖尿嘧啶(FAU)进行标记,用Sep-Pak C18反相色谱柱进行纯化;观察^125I—FIAU的标记率、放化纯、体外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标记FAU,得到^125 I-FIAU,标记率为(63.12±5.01)%;产物经Sep—PakC18反相色谱柱纯化后放化纯为(98.60±0.52)%;^125 I-FIAU在PBS及人血清中37℃条件下稳定,24h后放化纯〉95.04%。生物学分布实验表明:标记物从小鼠血液中清除迅速,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0.5h为(4.33±1.00)%ID/g,2h下降为(0.77±0.06)%ID/g,至24h时基本清除完毕;肾脏是其主要排泄器官。结论Iodogen固相氧化法可以进行FAU碘化标记,得到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较好的”I—FIAU,该标记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