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间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 ,四肢、躯干通过有意识或反射活动以恢复稳定的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常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综合、合理评定有助于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国内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常用的方法有 :1目测评分法 :此法简单实用 ,不需要太大的场地和仪器设备 ,缺点是缺乏定量分析 ;2重心平衡测定法 :此法采用重心平衡测定仪检测人体平衡功能 ,并做出相应的定量分析 ,是目前国内静态平衡功能客观评定的重要方法 ;3步态分析法 :此法可动态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手功能康复辅具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于我院内科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师作业时间以外,应用手功能康复辅具进行手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康复治疗师作业时间以外,应用握力圈进行手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自制手功能康复辅具对脑卒中住院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制手功能康复辅具能够促进患手肌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视稳定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静态站立时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和包络椭圆面积、动态下双足COP前、后偏移速度(AP-COPV)、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动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特定活动中保持平衡的自信程度[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闭眼时的双足包络椭圆面积[(73.21±72.40)mm2]、睁眼患足压强占比[(60.28±17.86)%]、闭眼患足压强占比[(55.04±13.77)%]、健足AP-COPV[(12.03±6.83)cm/s]、患足AP-COPV[(11.82±5.46)cm/s]、BBS评分[(49.95±4.70)分]、TUGT[(21.63±11.14)s]、ABC[(68.38±12.85)%]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视稳定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患侧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还可增强其平衡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该系统检测和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进行评定。平衡检测分别在坐位、双足站立位(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取摆幅指数、重心分布区域、摆动的轨迹长、外周面积4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定和平衡检测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的坐位分布区域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BS评定和平衡检测站立位各指标均有显著好转(P〈0.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rain HQ视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rain HQ视觉训练,每次30min,5次/周,共4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两组干预前BBS各单项评分及总标准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干预组在从站到坐、从床边到椅的转移、无支撑闭眼站立、上肢向前伸、站立位从地面拾物、转身向后看、转体360°、双脚前后站立、单腿站立及总标准分10项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Brain HQ视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雪兰  王惠清 《现代康复》2001,5(1):154-154
对12例脑卒中患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显提高(P<0.01),提示训练脑卒中患庆采用现代护理训练方法,早期康复能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科洪  马睿  屈云 《中国康复》2021,36(5):309-312
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疾病负担最大的国家之一,脑卒中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1-2].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标化死亡率呈总体下降趋势[2],这使得脑卒中幸存者数量激增,而约有80%的脑卒中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其中,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相似文献   

10.
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177;2.17比7.62&;#177;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177;0.78比1.90&;#177;0.82,t=8.47,P=0.00)、Fud-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177;2.07比3.52&;#177;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P<0.01),提示训练脑卒中患者应采用现代护理训练方法,早期康复能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传统平衡训练,丰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丰富环境,并结合任务导向性项目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4周训练结束时评价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平衡仪站立位睁眼静态平衡测试、"起立-行走"计时(TUGT)。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丰富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2组TUGT评分、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且丰富组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丰富平衡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态姿态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30min/d;治疗组根据动态姿态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内置的训练方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20min/d。两组训练时间均为5d/周,共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动态姿态平衡仪中的感觉整合能力试验(SOT)、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结果:两组受试对象的SOT指数、BBS和TUGT得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SOT测试的闭眼、平台沿矢状面旋转(ECSS)、平台与视窗沿矢状面旋转(SVSS)程序下,治疗后的平衡指数与运动策略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利用动态姿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比传统训练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起源与发展及在康复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其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及其疗效,同时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态平衡仪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4个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前后比较,静态平衡仪检测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M-B与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均呈负相关;睁眼与闭眼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应用Huber 360神经肌肉控制训练与评估系统(Huber 360)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11月,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试验组(n=8).两组均接受常规运动功能训练3周,试验组同时采用Huber 360进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H...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康复锻炼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3/2004-03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新都县中医院、成都市郫县中医院首次脑卒中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和联合组,各45例。功能训练组进行基本药物治疗和三级平衡训练,联合组增加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进入结果分析89例,功能训练组有l例因复发脑梗死终止治疗。功能训练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较治疗前提高[6.771&;#177;2,143,1.715&;#177;1.582,(t=7.82,P&;lt;0.01)],联合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平衡积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9.884&;#177;2.038,2.023&;#177;1.711,(t=9.24,P&;lt;0.01)],而联合组明显优于功能训练组(F=11,65,P&;lt;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减重平衡训练法与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85例脑卒中恢复期(病程1-6个月)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减重平衡法训练组)42例和对照组(促通技术法平衡训练组)43例。治疗组用美国产Pnew-weight减重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坐位或站位平衡训练。对照组用神经肌肉发育促进技术训练坐位或站位三级平衡。两组患者都做平衡训练1个月,每天练习平衡能力30min,每周训练6d。对全部85例患者的平衡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来评价;ADL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来评价。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7.10&;#177;15.52和43.56&;#177;16.2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0,P&;lt;0.01);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4.69&;#177;16.51和51.26&;#177;15.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29.61&;#177;14.33和36.53&;#177;15.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1,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分别为31.24&;#177;15.62和43.36&;#177;1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37,P&;lt;0.01)。两组治疗后比较,B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4,P&;lt;0.05);活动分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P&;lt;0.05)。结论:减重平衡训练法比传统促通技术平衡训练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分别进行Pro-Kin平衡仪站立位睁、闭眼静态平衡测试和Berg平衡评估,比较睁、闭眼时平衡仪检测指标重心摆动轨迹长和摆动面积的差异,并分别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与闭眼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摆动面积与BBS总分、第6、9项呈中度负相关(r=-0.408—-0.663,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第8、11—14项,摆动面积与第1、5、7呈中度负相关(r=-0.409—-0.590,P<0.05)。闭眼时摆动面积与第7、8项呈中度负相关(r=-0.492,-0.501,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Berg总分及子项都不相关。结论:Pro-Kin平衡仪的站立位静态平衡测试时睁眼重心摆动的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