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胰头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该部位肿块的鉴别诊断是目前临床外科学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超声、CT、PET/CT、MRI、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等各种影像学方法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通过非手术方法获得确诊.手术前穿刺加病理虽然有助于确诊,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假阴性可能.该文综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就胰头肿块组织如果活检阴性,如何恰当地进一步处理,以使患者最大获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胰头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81~1997年收治的7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前术中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例中恶性肿瘤61例,良性疾病10例(14.2%),有并发症24例(33.8%),死亡8例(11.2%)。结论要提高胰头壶腹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关键是早期诊断、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其操作较复杂、创伤大,因此其并发症及死亡率仍较高。我院于1990年3月至2003年3月间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头部肿块在出现黄疸前症状隐匿诊断不易。当病情发展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时需作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块的部位和性质,但均因难取组织活检真正的病理诊断极为困难。作者报告11例胰头肿块,从中总结诊断和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6年4月~1997年4月我院共收治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肿瘤上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施行该术式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总并发症发生率28.6%.术后7例患者均随访,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胰岛素瘤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也是普通外科风险较高的手术之一.2002年7月-2008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共实施7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胰头部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既往行胰头切除时同时切除十二指肠,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1972年Beger等首先为慢性胰腺炎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Beger手术),有较高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Imaizimi等于1990年报道改良的Beger手术,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DPTPHR),主要用于无须行淋巴结清扫的胰头部低度恶性肿瘤。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仅切除胰头病灶,不破坏消化道解剖连续性和生理功能,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精准Tru-cut活检在胰头实性肿块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胰头实性肿块患者行术中超声引导下精准Tru-cut活检,共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34~78岁,平均64岁;肿块最大径≤1.5 cm者5例(0.8~1.5 cm,平均1.2 cm,S组),1.5 cm<肿块最大径≤3.0 cm者7例(1.6~3.0 cm,平均2.5 cm,M组),肿块最大径>3.0 cm者16例(3.2~6.8 cm,平均4.8 cm,L组),每一肿块活检3针,每一条组织条均行快速冰冻检查,其结果与术后大标本石蜡切片病理结果分别比较。结果以患者为观察单位,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率为100%,无假阳性及假阴性。以单个组织条病理结果为观察单位,仅1条符合(1/3)、仅2条符合(2/3)和3条全符合(3/3)者分别为:S组是3例(3/5)、2例(2/5)、0例(0/5);M组是0例(0/7)、5例(5/7)、2例(2/7);L组是0例(0/16)、4例(4/16)、12例(12/16);在小病灶组(S组+M组)中的单条组织标本的假阴性率高于L组(χ2=9.833,P=0.002)。病灶小易出现单次穿刺假阴性结果。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精准Tru-cut活检能够准确确定胰头肿块的病理学诊断,安全有效,可为手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包括胆总管下端、胰头、胃幽门区、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及这些脏器附近的淋巴结一并切除,然后将胰腺、胆管、胃与空肠之间做吻合,重建消化管通道。适应证: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胰头癌  相似文献   

10.
<正>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uodenum preserving resection of head of pancreas,DPRHP)由Beger 1972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该术主要用以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及慢性胰腺炎。近期我院行本手术1例,为胰头良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主要术式Beger术与Berne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Beger术(Beger组),22例行Berne术(Berne组)。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生命质量、疼痛程度。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矿检验或连续校正矿检验。结果Beger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7±21)min和(746±129)mL,Berne组分别为(323±17)min和(577±11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0,88.0,P〈0.05)。Beger组患者术后发生胰液漏4例,Berne组术后发生胰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4,P〉0.05)。生命质量功能评估(身体状况、工作能力、认知力、情绪、社会、总体生命质量):Beger组患者分别为(82±14)分、(74±24)分、(90±18)分、(78±20)分、(83±18)分、(73±18)分;Berne组分别为(79±16)分、(71±20)分、(92±21)分、(76±18)分、(80±21)分、(70±1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7.5,183.5,187.5,178.0,189.5,192.0,P〉0.05)。生命质量症状评估(疲劳、恶心及呕吐、疼痛、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睡眠障碍、便秘、腹泻、财务焦虑):Beger组患者分别为(28±16)分、(24±10)分、(20±12)分、(23±14)分、(4±1)分、(32±12)分、(6±2)分、(18±14)分、(36±18)分;Berne组分别为(26±18)分、(26±20)分、(22±16)分、(26±16)分、(3±1)分、(30±10)分、(5±1)分、(16±12)分、(38±2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94.5,215.5,182.5,180.5,213.0,199.0,195.0,184.5,181.5,P〉0.05)。疼痛程度评估:Beger组患者中,19例无急性发作,5例发生频率1次/年,18例没有使用止痛药,6例偶尔使用;Berne组患者中,20例无发作,2例发生频率1次/年,18例没有使用止痛药,4例偶尔使用,两组患者在疼痛急性发作和使用止痛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5,0.041,P〉0.05)。4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3个月。患者生存良好,均无十二指肠穿孔、脂肪泻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Berne术治疗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疗效与Beger术相当,但Berne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胰头占位术中组织学穿刺活检的诊断效果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术中组织学穿刺对胰头占位的诊断效果,寻找影响该诊断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1994年6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收治并行术中组织学穿刺活检的胰头占位病人85例之临床资料,提供胰头占位穿刺的相关数据,评价影响穿刺诊断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胰头占位术中组织学穿刺的诊断灵敏度74.6%,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98.0%,阴性预测值46.9%.单因素分析显示胰头占位大小、穿刺数量和是否并发胰腺纤维化与穿刺诊断相关(P=0.000),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头占位大dx(P=0.014)和穿刺数量(P=0.020)是影响穿刺诊断的关键因素.小于25毫米占位的穿刺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低于大于25毫米者(P=0.000),穿刺数量增加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p=0.000).小于25毫米的占位的术中穿刺灵敏度为33.3%,增加穿刺数量可提高诊断灵敏度(P=0.002).结论 术中组织学穿刺鉴别胰头占位性质,其方法 简便,定位准确,取材完整.适当增加穿刺数量可提高穿刺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15.
胰头炎性肿块和胰头癌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是近年胰腺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胰头部炎性肿块的主要病因是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肿块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国内以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为主;胰头癌主要类型为导管腺癌。本文就鉴别诊治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第401医院肝胆外科自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期间所行的3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体会,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其中胃排空障碍1例,胰瘘3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无胆瘘、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漏、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平均31.4个月。1年生存率为75.7%(28/37),2年生存率为56.3%(18/32),3年生存率为34.6%(9/26)。结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影响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根治的彻底性,手术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在恶性肿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存在的差距,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11年37例因恶性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7例手术过程基本顺利,手术时间5~11(平均7.2)h,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29.7%(11/37),手术病死率2.7%(1/37)。淋巴结转移率59.4%(22/37),胰腺断面和胆管断端肿瘤残留率21.6%(8/37),术后5年生存率2.7%(1/37)。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上的差距影响到患者术后早期的恢复和远期生存率,基层医院须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提倡规范化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8.
23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5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245例慢性胰腺炎病例,总结其中23例因胰头上位术前难以与胰腺癌进行鉴别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中有饮酒史者16例,慢性胆囊炎史5例,特发性1例,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气体者1例。因梗阻性黄疸入院者14例,另9例因主诉腹痛入院,病程小于2年者19例,大于2年者14例。诊断方法包括肿瘤标记物,B超,CT,ERCP和血管造影。23例病人术中探查均显示肿物位于胰头,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其中3例与门静脉有粘连,但尚能剥离,而术后病理均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目前尚无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有效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分子生物学进展对此有一定帮助,增强CT结合ERCP对大部分病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酒精性胰腺炎已经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对于胰头肿块型胰腺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19.
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菁  陈坚  徐天放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5):377-378,381
目的 评价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11 年间行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245 例患者的结果,结合手术后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组织芯活检诊断结果示:胰头腺癌188 例(76.7%),慢性胰腺炎39 例(15.9%)、胰腺不典型增生8 例(3.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0 例...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达到10~11/10万,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42万人死于胰腺癌[1],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亦达到4~6/10万,其中胰头癌占到70%以上[2],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积累,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左右,围手术期死亡率也降至5%以下,并发症发生率亦下降到25%左右,但远期生存率的提高并不明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