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一级脾蒂离断法(PSPD)与二级脾蒂离断法(SSPD)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及WanFang Data,收集2015年8月以前发表的关于PSPD与SSPD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 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篇,共1 279例患者。其中,3篇为RCT,12篇为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SPD组相比,SSP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14,95%CI:0.09~0.20,P0.05),胰漏发生率明显降低(OR=0.10,95%CI:0.04~0.25,P0.05),脾热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2,95%CI:0.20~0.49,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OR=0.23,95%CI:0.09~0.63,P0.05),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SMD=-1.96,95%CI:-3.42~-0.49,P0.05),但在病死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SPD在胰漏、脾热、门静脉血栓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PSP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对晚期血吸虫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腹腔镜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巨脾切除术的3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恢复资料(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脾脏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静脉血栓、胰漏等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优先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 将64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 (对照组) 和临床护理路径组 (CNP组), 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情况、 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及满意率的区别。结果 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患者满意度从81.25%上升至100%。结论 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治疗中实施CNP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 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由于病程长,体质弱,手术耐受性差,因此手术风险也大。术中的护理与手术的成败关系密切,术中熟练的护理和手术者密切配合,对患者细致的观察和  相似文献   

5.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若干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110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巨脾型晚血最多见,占52.2%(575/1102).脾切除仍为治疗巨牌型晚血的主要手段.晚血的乙型肝炎,肺结核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较高,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差.脾切除未增加上述疾病的患病率,但可改善晚血患者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 (FTS) 流程的临床护理路径 (FTS?CNP) 在围手术期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巨脾型晚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FTS?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理康复情况及心理健康水平。 结 结 果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14.67 ± 2.90)h]、 肛门排气时间[ (25.30 ± 3.46)h]、 下床活动时间[ (29.40 ± 5.57)h]、 住院时间[ (19.00 ± 2.8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 (44.50 ± 6.71)h、(52.80 ± 6.95)h、 (35.05 ± 10.37)h、(25.08 ± 2.39)d],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50%) 低于对照组 (25.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评分[ (41.22 ± 5.60) 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40.28 ± 6.67) 分]均低于对照组[ (46.89 ± 8.92) 分、(47.06 ± 10.29) 分], 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1)。 结论 结论 FTS?CNP可促进围手术期巨脾型晚血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 发症, 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0-01~2011-12该院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78±36)min,术中出血量为(335±68)ml,均未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10.2±1.3)d,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安全可靠,是一种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术中预防大出血和防止周围临近脏器热传导损伤是手术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病理特征。 方法 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标本 ,对肝组织采用 HE染色 ,对肝胶原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染色 ,并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分析系统对各型胶原定量。 结果 在汇管区和纤维隔 型胶原分布最多 ,在肝窦壁 型、 型和 型胶原均有明显增加 ,各型胶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 ,肝细胞无明显坏死 ,肝组织无明显炎症 ,但可见粗大纤维隔形成和肝细胞水样变。 结论  型、 型和 型胶原均参与了肝窦壁毛细血管化 ,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病理特点。方法 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标本,对肝组织采用HE染色,对肝脏原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并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分析系统对各型胶原定量。结果 在汇管区和纤维隔I型胶原分布最多,在肝窦壁I型,Ⅲ型和Ⅳ型胶原均有明显增加,各型胶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坏死,肝组织无明显炎症,但可见粗大纤维隔形成和肝细胞水样变。结论 I型,Ⅲ型和Ⅳ型胶原均参与了肝窦壁毛细血管化,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1989年12月至1992年12月本院收治晚期血吸虫病(下简称晚血)脾切除术患者46例,现就有关其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在46例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2岁,50岁以上41例,占89.13%,职业全为农民.2 脾切除术后时间 2—5年4例,6—10年14例,11—20年22例,21年以上6例.3 末次病原治疗时间 90年代4例,80年代8例,70年代及以前34例.4 主要临床表现 呕血和/或便血36例,腹  相似文献   

12.
因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病因、病理、临床特征、预后有其特殊性,故其围术期处理也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的难点问题,包括超低血小板、广泛严重粘连性巨脾、术中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处理对策,旨在指导晚期血吸虫病临床救治工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方法 巨脾型晚血围手术期患 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的标准化流程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护理及健康教 育,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及健康教育掌握度。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0.0%和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57, P<0.05);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14.0±3.5 d和19.0±6.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85, P<0.01); 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1.5±0.5)万元和 (2.2±0.7)万 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4.57, P<0.01)。术后第10天,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分别为96.7%和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χ2 =16.86, P<0.001)。结论 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促进巨脾型晚血围手术期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 掌握度, 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核脾切除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的效果,以便寻求提高晚血疗效的手术方法,我们于1991年对江陵县7个镇99个村1979年以来在册的晚血病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随机抽样方法逐个走访,直接和患者见面(已死亡者则与其家属面谈),询问与体检相结合,并填写个案卡,再行统计分析.实访晚血病人644例,其中有手术史278例.本文将278例的手术疗效进行总结,并与同期随访的内科治疗的腹水型病例和出血病例作疗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血吸虫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疾病,主要是由于血吸虫通过皮肤、黏膜以及疫水等途径传播至人的机体之中[1]。血吸虫病对机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一旦被血吸虫感染,则会出现发热、痢疾样大便以及胸部疼痛等方面的临床表现,如果不给予及时治疗,患者则会进一步出现消瘦以及腹水等方面的临床症状,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严重者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2-3]。本研究主要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肝功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我们对544例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下称晚血)病人病原治疗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414例,女130例,男:女=3.18:1;年龄最小12岁,最大78岁,平均54岁;农民342例(62.9%),工人48例(8.8%),农村干部83例(15.3%),学生71例(13.l%)。 (二)距手术时间、手术类型:距手术最短者34d,最长者3 147d;平均318d;单纯脾切除354例,脾切除加各种断流术162例,脾切除加各种分流术28例。 (三)病原学检查方法及结果:544例患者术前有血吸虫病治疗史288例,无治疗史256例;离原治疗前再次粪检阳性68例  相似文献   

17.
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胡三元姜希宏张楠刘风军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开展及腹腔镜器械的发展完善,国内外学者对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进行了探索。国外学者施行LS处理脾周围韧带和血管时,多数使用Endo-G...  相似文献   

18.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与HBV及HC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对124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患者作了肝组织病理、HBV和HCV标志检测及随访观察。病理诊断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78例(62.9%),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31例(25%),门脉性肝硬化15例(12.1%),三组患者HBsAg及HCV标志检出率分别为35.9%、64.5%及93.3%,提示肝细胞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以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109例中,HBsAg或HCV标志阳性组病死率为22.9%(11/48),显著高于阴性组1.6%(1/61)。18例死亡患者中,HBsAg和/或HCV标志阳性17例,占94.4%。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功能衰竭,第二位是原发性肝癌(HCC)。HBV及HCV感染是发生肝衰竭及HCC的关键因素,与晚血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观察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加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2002年10 月-2011年10月, 采用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 (部分患者加做胃底大弯侧部分切除术),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患者。随访1~9年, 观察疗效。结果 结果 共手术治疗43例, 其 中择期手术27例, 急诊手术16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6.8年, 止血率为100%。术后死亡1例, 死亡原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后 再出血。2例解黑色柏油样大便, 均经保守治疗后消失。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结论 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 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方法 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 所附属湘岳医院1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16例患者行脾切除贲 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例患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后因再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分别于术后32、 40个月行脾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6~72个月, 未再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用 于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