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1]。鼠疫自然疫源的判定以及鼠疫疫情的界定均以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2],因此鼠疫菌的快速分离在鼠疫疫情处置和鼠疫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干粉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的一种,它是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充分混匀,并经过脱水处理等过程最终制成粉末状。与传统培养基相比,大幅度缩减了制备时间,而且无需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2.
鼠疫杆菌在自然界保存机制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鼠疫杆菌在自然界如何保存,又以何种机制引起动物间流行。鼠疫杆菌的发现和鼠疫自然疫源性理论的建立,为揭开这一谜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各国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很多假说,但都很难对鼠疫的某些现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从更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自然规律,使鼠疫自然疫源性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鼠疫杆菌在自然界保存学说,随着自然疫源性疾病理论的发展而发展[1]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虫媒传染病为基础,认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意义。本文对广西2000~2002年分离自病人淋巴液及自死黄胸鼠脏器的15株鼠疫菌进行糖醇酵解试验、营养需求、脱氮反应、毒力因子测定。运用高分子生物学手段可为鼠疫疫源地结构及性质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具有流行病学重要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莹  海荣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53-354,F0003
目前,已知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只有3种对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致病: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而引起疾病的传播;而其他2种致病菌则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粪-口途径).假结核菌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庆元县历史疫源地的鼠疫自然疫源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浙南庆元历史疫源地的鼠疫自然疫源性存在情况,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清学病原学实验研究,结合疫史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判别确认鼠疫历史疫源地的现况。结果 历史疫源地内主要宿主黄胸鼠、褐家鼠在鼠疫间歇期的不同年代,其地位发生了改变,褐家鼠由50年代的次要位置上升为优势种群,黄胸鼠数量回升已达到50年代初期人、动物鼠疫流行时期水平,并均有外迁野外生活的习性;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指数回升、比例增加、并大量游离于室内地面;鼠疫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发现动物鼠疫静息35年后又于1989年首次在该县屏都历史疫点检出鼠疫RIP阳性抗体12份,总阳性率0.208%,阳性动物为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与黄鼬;其余项目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浙南庆元县历史鼠疫疫源地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迹象已日趋明显;鼠疫复燃的危险性日益严峻;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多元性,应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面积37000ha,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疫史可追溯到1738年,1962年人间鼠疫为最后一次流行,共发病26人,死亡11人,并从人尸和沙狐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1963年从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及其主要媒介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体内分离到鼠疫杆菌。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在时间分布上仅限于阿拉善黄鼠地面活动的4 ̄8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鼠疫防治研究所与蒙古国保健部001心研究所同事们共同对分离自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带、亚洲中部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研究的文献报道十分丰富。业已查明,分离自不同疫源地的菌株都有其特点。如在俄罗斯阿尔泰山地、蒙古阿尔泰、古尔温一萨依汗和抗爱疫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一株分离自丽江野鼠鼠疫疫源地鼠巢土的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J-7)的裂解谱,分析LJ-7的裂解能力及特点。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LJ-7对248株菌(包括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37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7株非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0株大肠埃希菌和77株其他菌株)在28℃、37℃及18℃3种温度时的裂解能力。结果 LJ-7对10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鼠疫疫苗株EV76及1株弗氏志贺菌有裂解作用;对其余236株菌均不裂解。在37℃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而在28℃时LJ-7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结论 LJ-7在28℃、37℃及18℃时均能裂解鼠疫耶尔森菌,对弗氏志贺菌也有裂解性作用。表明LJ-7裂解细菌谱较宽,在不依赖鼠疫菌的情况下可由其他细菌提供营养而存在,它的发现对我国鼠疫疫源地环境微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鼠疫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主要经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1.6亿人死于鼠疫。如今人间鼠疫已不多见,但鼠间鼠疫在疫区还很猖獗,而且该菌还曾被用于生物恐怖,因此鼠疫不仅对疫区人民的健康构成危害,还严重威胁国家生物安全。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述一套对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强、快速、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鼠疫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查阅和收集国内外相关鼠疫耶尔森氏菌快速检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鼠疫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向着快速、敏感、特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检测技术更加先进、齐全、完备。结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检测技术从细菌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正向更快速、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这对鼠疫防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鼠疫是一种流行在啮齿动物间通过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为特征,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曾经引起3次人间的世界大流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鼠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鼠疫仍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对鼠疫菌进行分型可以了解其在自然界的生存条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牧羊犬耶尔森菌感染和携带状况,探讨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是否存在替代或拮抗关系,为鼠疫防控提供新方法。方法采集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牧羊犬血清、肛拭子标本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检测阿克塞县、肃北县、肃南县、天祝县牧羊犬血清分别为88、94、70、64份,阳性率分别为31.82%(28/88)、32.98%(31/94)、2.86%(2/70)、1.56%(1/64)。采集阿克塞县、肃北县、肃南县、天祝县的牧羊犬肛拭子共171份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分离,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的阿克塞、肃北分别分离出1株克氏耶尔森菌和2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结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地区的牧羊犬感染和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13.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被我国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20世纪中叶后,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散发或小范围的爆发,80年后开始逐步活跃,90年代开始明显回升,被WHO列为20种重新流行的传染病之一[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并筛选适合从腐败材料分离鼠疫菌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赫氏消化液为基础,加入刺激鼠疫菌和抑制杂菌生长的生化试剂配制成2种选择敏感培养基,以常见致病菌株、耶尔森氏菌属中与鼠疫菌近源的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评估2种培养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以上培养基分离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评价几种选择培养基的应用效果。结果1号培养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对鼠疫菌检测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培养24 h鼠疫菌发育为典型成熟菌落,应用该培养基从腐败动物材料中分离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一致。结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分离鼠疫菌效果优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可用于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5.
自1894年耶尔森和北里发现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简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己经成功地建立起常规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鼠疫(Plague)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烈性传染病,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发源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判定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305个县(市、区、旗),疫源地面积1 549 664 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6。其中,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  相似文献   

17.
达吉  德庆 《地方病通报》1992,7(2):99-100
1990年6~9月,我们从西藏巴青县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体内分离出4株鼠疫杆菌,获得鼠疫F1抗体血清28份。首次判定巴青县为鼠疫自然疫源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疫区概况 巴青县位于西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拉山东段南坡。动物鼠疫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甘肃鼠疫疫源不明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以自然地理景观和宿主动物为指标,分别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条件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研究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甘南高原疫源不明区应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中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没有发现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迹象;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不存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很可能也不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甘南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建议采取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控制策略;中部黄土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防控对策主要以防止历史疫区的死灰复燃,以及周边旱獭疫情的传入和波及为主;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鼠疫防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周边长爪沙鼠疫情的传入和波及。  相似文献   

19.
张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防治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40年张掖地区动物鼠疫的流行概况。方法 鼠疫自然疫源调查、灭獭拔源和现在进行的鼠疫监测。结果 在40年的时间里,从动物及媒介动物体内分离鼠疫菌221株。结论 从当地动物(早獭)、媒介动物的鼠疫菌捡出惰况看该地疫惰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鼠疫动物病某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系统收集该疫源地70年代以来在鼠疫疫源监测中有关旱獭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强度、媒介昆虫、鼠疫菌毒力等流行特点,对旱獭鼠疫动物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部祁连山地的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在自然条件下周期起伏不断循环,大面积内流行和宿主的栖息类型与生态习性紧密联系,不同月份分离的鼠疫菌菌株数量有差异,喜马拉雅旱獭为单一宿主。结论西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动状态,2000年以后持续流行;旱獭是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动物;旱獭体蚤是旱獭鼠疫流行的传播媒介,斧形盖蚤起主要传播媒介的作用,腹窦纤蚤主要侧重于保持巢内的疫源性,谢氏山蚤则两者兼有但后者的意义更大,不同区域的旱獭主要寄生蚤的种群组成不尽相同,寄生蚤的检菌数量也以季节消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