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布鲁杆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累及全身,出现众多的临床症状,其流行在我国牧放区,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膝关节、脊柱等部位,引起这些部位骨关节的损害。而脊柱炎就是其中主要的症状之一,在布鲁杆菌病中的发生率为2%~60%,变化幅度较大。且该病容易被误诊为脊柱结核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张磊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11)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筛选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为两组.其中47例归为对照组,手术麻醉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另外48例归为观察组,手术麻醉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中使用0.4ng/mL(组Ⅰ)、0.6ng/mL(组Ⅱ)和0.8ng/mL(组Ⅲ)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多巴胺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3组患者术中都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丙泊酚、多巴胺的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与Ⅲ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多于Ⅰ组(P<0.01),Ⅲ组患者心脏指数(CI)在手术开始时低于Ⅰ组(P<0.05),心率(HR)自搭桥开始后增快(与搭桥前比较P<0.01),Ⅰ组患者术中BIS值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结论:采用0.4ng/mL、0.6ng/mL或0.8ng/mL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OPCAB患者术中均可以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0.6ng/mL为最合适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5.
2010年1—8月,本文通过对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6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3 mg/ml)+瑞芬太尼(4.0 ng/ml)靶腔输注A组及异丙酚(3 mg/ml)+舒芬太尼B组(0.5 ng/ml),两组均为32例。输注舒芬太尼于术毕前20 min结束,且术毕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的异丙酚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异丙酚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前的MAP基础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麻醉后舒芬太尼组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也显著长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两种阿片类药物均能达到快捷麻醉的效果,而舒芬太尼可以发挥较显著的镇痛效能,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并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使复苏室停留时间得以缩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瑞苏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PHX)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行PHX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给予研究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评价苏醒室标准(Aldrete)和改良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为(12.7±3.3)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1±3.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9.4±2.1)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8.4±5.2)min、(17.6±3.4)min和(16.4±5.4)min,P<0.05】;在T0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研究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5min,研究组患者Aldrete评分分别为(9.4±0.7)分和(9.4±0.8)分,OAA/S评分分别为(4.3±0.4)分和(4.7±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3±0.4)分和(8.9±0.5)分,和(3.4±0.4)分和(4.2±0.5)分,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P<0.05)。结论 应用瑞苏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应用于PHX手术可有效减轻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术后苏醒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