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支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对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对24例因气管、支气管结核造成的不同部位近端气道狭窄患者,实施纤支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对患者的气促评分和肺功能各项参数如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设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2~24个月的随访。结果24例患者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2~6次,平均接受球囊扩张(3.64±1.29)次。经过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气促评分由术前的(1.45±1.01),减少为术后的(0.45±0.59)(P0.01)。术前平均FEV1(%)(81.47±10.07),上升为术后(96.03±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平均FEV1/FVC(%)及FVC(L)由(79.56±10.77)、(4.03±0.41),上升为术后(87.16±7.55)、(4.62±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C(%)由术前(77.01±19.35),上升为术后(79.24±1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各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24个月的随访,远期疗效达91.7%(22/24)。24例接受此方法治疗的患者,除3例出现了远端支气管黏膜轻微撕裂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介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是一项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治疗结核性近端气道狭窄,改善肺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翠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132-2133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20例,根据狭窄的部位及长度,选择不同型号的球囊扩张导管进行球囊扩张术,分别检测术前和最后1次术后当天患者支气管狭窄段的直径和气促评分,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成功,平均(2.1±1.5)次。行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明显增大,气急、胸闷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高达100%的即刻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对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良性支气管狭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固(APC)联合冷冻治疗中央气道病变腔内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开始到6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及拟行APC联合冷冻治疗的中央气道病变患者30例,采用APC联合冷冻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FVC;动脉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6MWD);气管狭窄程度及气促指数。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FV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FEV 1%及FEV 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的PaO 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PaCO 2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MWD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气管狭窄程度及气促指数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气管镜下APC联合冷冻治疗中央气道病变腔内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对11例结核性气管支气管患者的13处瘢痕狭窄部位实施球囊扩张术,每周1次,连续2~4次。X线胸片、CT扫描动态监测手术前后气道开放以及肺复张情况。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当天对狭窄气道直径、气促分数和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测定。结果11例患者平均接受球囊扩张治疗2.7次,扩张后支气管管径较前明显增大,症状显著缓解, X线胸片和CT扫描显示肺复张,即刻疗效达100%,远期90.9%。术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气促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瘢痕狭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扩张术后留置微球囊导管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支气管镜下采用行支气管扩张术后留置微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气管球囊扩张术进行扩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周及2个月两组患者支气管复张愈合及相应肺叶复张、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情况。结果 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4.0%,对照组有效率8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和气促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78.8%,对照组有效率5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功能FEV_1和气促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仅部分患者术后管壁出现少量出血,治疗组为27.3%,对照组为35.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血经注入止血药并采用氩气刀电凝后出血停止。结论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扩张术后留置微球囊导管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效果良好,提示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技术治疗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达州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67例,其中结核性狭窄61例,气管损伤性狭窄6例,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气道良性狭窄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必要时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措施如冷冻治疗等。治疗结束后对气促评分、KPS评分、肺功能(FEV1)、气管狭窄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气管镜直视下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同时进行冷冻治疗。67例患者中,共进行球囊扩张治疗324次。经过球囊扩张治疗后,短期观察狭窄段支气管均有内径增大,气促评分增加,症状缓解。对球囊扩张后气道扩宽的瘢痕狭窄患者随访观察,有18例气道扩宽后再次发生瘢痕挛缩,发生再次狭窄。所有患者中,扩张治疗出现胸痛12例,黏膜少许撕裂2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支气管球囊扩张治疗,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在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当天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即刻疗效达到了95.5%,狭窄段气道直径明显增大(P0.01),气促评分明显降低,术后FEV1明显上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能较好的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气促症状,尤其以纤维疤痕为主的气道狭窄疗效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管与主支气管良性狭窄金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及处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Yao XP  Li Q  Bai C  Huang Y  Dong YC  Liu ZL  Wang Q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2):885-889
目的观察良性气管、主支气管狭窄金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评价球囊扩张、冷冻、高频电凝对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0例良性气管狭窄(A组)、35例支气管结核(EBTB)性主支气管狭窄(B组)者行金属支架植入术,随访观察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对再狭窄者行球囊扩张、冷冻和高频电凝联合治疗。评价治疗前及病情稳定后狭窄段气道内径、气促指数和肺通气功能。结果(1)A组发生再狭窄者6例,B组发生再狭窄者8例,再狭窄率分别为20%和22.86%。共植入国产支架30枚,6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0%(6/30);共植入Ultraflex支架36枚,8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2.2%(8/36)(P>0.05)。气管上段支架植入再狭窄率为4/9,中下段支架植入再狭窄率为9.09%(χ2=5.114,P<0.05,但χ2c=3.100,P>0.05)。纤维化期EBTB再狭窄率为16.67%,炎症反应期EBTB再狭窄率为60%(χ2=4.564,P<0.05,但χ2c=2.437,P>0.05)。(2)A组再狭窄治疗有效率为4/6,其中上段和中下段分别为2/4和2/2。B组再狭窄治疗有效率为7/8。(3)2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与治疗前相比,狭窄段内径均增加,气促指数均下降,肺活量均升高,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均上升。结论良性气管狭窄、结核性主支气管狭窄金属支架植入后有部分患者发生再狭窄。气管上段再狭窄发生率高于中下段,对这部分患者行金属支架植入术时应慎重。处于炎症反应期的EBTB再狭窄发生率高于纤维化期,应尽量避免对这部分患者行金属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冷冻和高频电凝是治疗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7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活动后气促5年,近1年于我科门诊随访。15年前,患者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输液治疗病情缓解。此后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完善肺功能检测: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6.47%,FEV1占预  相似文献   

10.
高压球囊气道成形治疗良性近端气道狭窄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 对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治疗良性近端气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 37例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部位近端气道的良性狭窄患者 ,实施纤支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 ,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后的当天 ,对患者狭窄段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 (FEV1 )进行测定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4~ 2 8个月 (平均 1 4 6个月 )的随访。结果  37例良性近端气道狭窄的患者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 1~ 6次 ,平均接受球囊扩张 (2 4± 1 1 )次。经过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 ,狭窄段气管、支气管管径明显增大 ,即刻疗效达 1 0 0 %。狭窄段气道直径由扩张前的 (2 6± 1 2 )mm增加到 (6 9± 1 8)mm(P <0 0 1 )。气促评分亦由术前的 2 0± 0 8减少到 0 7± 0 6(P <0 0 1 )。 37例患者中有 2 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了FEV1 的测定 ,2 6例患者的术前平均FEV1 为 (1 3± 0 6)L ,经球囊扩张治疗后升至 (1 8± 1 0 )L(P <0 0 1 )。经过 4~ 2 8个月的随访 ,远期疗效达 89% (33/ 37)。其中有 4例患者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或气管支气管软化而接受了微波、氩气刀或支架植入等联合治疗。37例接受此方法治疗的患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典型哮喘患者40例与正常组健康人40例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50例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FVC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残气量(RV)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指标。结果 FEV1、FVC、FEV1/FVC及P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正常组最高,咳嗽变异型哮喘次之,而典型哮喘最低,(P0.05),在激发试验前后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存在明显可逆性改变。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确诊需要完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或支气管舒张试验(BDT)试验。(当患者FEV1≥70%预计值时,可进一步作支气管激发试验;FEV170%预计值提示有气道阻塞时,宜作支气管舒张试验)~([1])  相似文献   

12.
张心怡  张伟 《山东医药》2007,47(31):12-13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气管内局麻下对14例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施行支气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随访中测定狭窄段气道口径,进行气促指数评分及肺功能检查,评价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分别接受球囊扩张治疗1~5次,近期有效率100%;狭窄段气道口径从(4.14±2.09)mm增大至(9.54±2.06)mm(P〈0.01),气促指数评分从2.07±0.82降低至0.74±0.49;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是一项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切除治疗气道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7例气管/支气管乳头状瘤患者行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例患者成功完成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手术后,气管和或支气管狭窄段明显改善,术前咳嗽、喘息等症状均得到缓解,手术效果满意。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前FEV1为(1.54±0.45)L,术后1周后复查FEV1为(2.45±0.67)L,3个月后复查FEV1为(2.51±0.53)L。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4,P=0.002);组间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术后1周的肺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变(t=4.48,P=0.001);术后3个月肺功能较术前改善(t=4.50,P=0.001);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肺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860);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m MRC)评分改善情况:呼吸困难评分从术前的2.0(1~4)分降到了术后的0.0(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P=0.001);随访观察情况:7例患者在随后的3个月随访中,通过胸部CT及气管镜检查,并未发现病变所累及的支气管开口再次出现狭窄。在随后的6个月到1年的随访中,复发3例,再次行气管镜下激光联合冷冻治疗。结论气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冷冻治疗气道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茶碱缓释片和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02~2016-07收治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茶碱缓释片和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茶碱缓释片和孟鲁司特钠治疗效果确切,对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肺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85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脱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半年及1年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一秒率(FEV1/FVC)〕、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及每日用药计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234,P=0.025)。治疗半年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FEV1、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ACQ评分、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及每日用药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冷冻与氩气刀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无痛支气管镜条件下,首先用超细支气管镜观察支气管结核病变,且依据术前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结合镜下观察结果予以正确分型.随后更换XT40型治疗支气管镜,严格根据狭窄部位选择与之相应型号的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扩张,每周实施扩张、冷冻或氩气刀治疗术1次,平均1~4次;1次球囊扩张时间1~4 min不等,扩张压力保持在3~6个大气压,最高不超过8个大气压;冻融时间维持在0.5~3 min,氩气刀功率在25 W左右,时间少于5s.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完全有效18例,基本有效14例,完全无效3例,35例患者球囊扩张、冷冻或氩气刀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与上述三种介入治疗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如下:支气管撕裂伤致气胸1例,冻切致软式冷冻探头损坏1例,氩气刀治疗致气管内燃烧损坏气管镜1例,大出血3例,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 %(6/35),但无一例死亡发生.结论 针对各种临床类型或复杂支气管结核的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如何正确选择球囊扩张冷冻与氩气刀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上述几种介入方法疗效确切,但亦应重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对老年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48例)和观察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4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远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年、2年、3年的远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老年肺癌的效果较好,可延长生存期,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肺科杂志》2020,(3):384-384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秒容积(FEV 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一秒率(FEV 1/FVC);用力肺活量(FVC);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低抑菌浓度(MIC)。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电子支气管镜冷冻及球囊扩张、微波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结核性气道狭窄病人选择性地实施烧灼、冷冻及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当天对狭窄段气道直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31例结核性气管狭窄病人根据气管狭窄情况选择合用微波及球襄扩张治疗7例,冷冻及球囊扩张6例,微波及冷冻治疗19例;所有病例均解除气道狭窄,窄段直径明显增大;5例病人在球襄扩张治疗中发生轻度胸痛,6例病人治疗当天少量痰血。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气道狭窄情况经气管镜下选择性合用微波、冷冻及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殷  程刚  李兵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9):621-62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8例结核性支气管重度狭患者实施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术后,测定患者狭窄的气道直径、气促评分和第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结果 28例患者分别接受高压球囊扩张术2~9次,平均(3.19±1.23)次/人.治疗前后,狭窄段气道直径明显扩大(P<0.0l),气促评分明显减低(P<0.01).术后FEV1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近期疗效100%.随访18个月,远期疗效达92.9%.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感轻微胸痛、2例痰中带血、发热1例.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对重度结核性气道狭窄疗效显著,是l项安全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