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表现为粪便在结肠中的传输速度异常减慢,无便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以往均为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对重症者治疗较为棘手且效果不佳。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对58例STC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慢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特别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1] 。但对慢性便秘的发生机制迄今为止并非完全阐明 ,泻剂导致的泻剂性肠病已引起胃肠科医生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特点的评估 ,旨在为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一、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5 0例功能性慢性便秘病人 (chronicfunctionalconstipation ,CFC)来自我院胃肠动力中心 (1996~1999年 ) ,并符合以下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功能、症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天枢穴,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前后分别行结肠传输试验,记录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表、抑郁焦虑评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2)通过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的比较,治疗组72 h钡条残留总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位于结肠区的钡条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有同样变化(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DS和SA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4)经电针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改善较药物治疗组明显(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天枢穴不仅可以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困难情况,加快结肠的传输,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筛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甲组(60例,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和乙组(60例,口服通便灵胶囊治疗+眼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乙组治疗后结肠传输实验标志物在48 h、72 h时均比甲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便秘改善总有效率86.7%比甲组的6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应用眼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化瘀通便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结肠动力影响。方法 老年STC患者124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配合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瘀通便汤。两组治疗疗程4 w。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 w主要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肠动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 w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和排便时间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 w 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 w满意度、担心和焦虑、心理社会不适及身体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便汤治疗老年STC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结肠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在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收治的31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60 min(180~3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0 ml(30~120 ml),术后平均住院日8 d(6~11 d),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切口及腹腔内感染等手术近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便秘症状明显缓解23例,轻度腹泻5例,腹泻2例,症状轻度复发1例.术后12个月随访,便秘症状明显缓解25例,轻度腹泻5例,症状轻度复发1例.结论 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临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10.
运脾润肠法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结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P物质(SP)水平、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STC患者90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秘通治疗)60例,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30例,并设正常对照(正常)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并与正常组测得值对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结肠通过时间(GIT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前,2组血浆SP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血清NO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增高;治疗后2组NO及S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NO及SP与正常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秘通、莫沙必利均可明显降低血清NO及升高血浆SP水平,而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GITT示48 h后停留在右半结肠或横结肠的标志物超过80%,用药后标志物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但治疗组减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运脾润肠法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能缩短GITT、调节血清NO和血浆SP水平,推动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动力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结肠动力和血液中胃动素(MLT)、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结肠运输试验判断STC患者结肠动力。采用放免法测定空腹及餐后 1h血中MLT、NT、SS的浓度水平,与结肠运输试验的标记物排空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STC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胃肠激素含量分别为: (1)MLT227 92±90 46pg/ml、267 94±126 68pg/ml,餐后 1h的水平低于正常组的 336 16±116 06pg/ml(P<0 05)。(2)SS43 13±33 70pg/ml、25 88±11 51pg/ml,空腹血浆SS水平高于正常组的 18 52±14 88pg/ml(P<0 01)。(3)NT78 75±52 88pg/ml、110 25±97 08pg/ml,空腹血浆NT水平高于正常组的46 95±18 12pg/ml(P<0 05)。STC患者结肠排空率与餐后血浆MLT含量呈正相关,与空腹SS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STC患者血液中特定的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与结肠运输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神经病理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病理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STC组)和25例非便秘性结肠(对照组)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并与病程及年龄作直线相关性分析.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含量在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0.09±0.03vs0.10±0.02,P>0.05),STC组结肠各段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丝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vs0.09±0.02,P<0.01);S-100蛋白的含量及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4vs0.08±0.03,P<0.01).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二者呈直线相关(r=0.7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着全结肠性退行性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丝蛋白的堆积聚集和神经间质的增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这是造成结肠动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提示,手术切除结肠的范围应是全结肠或次全结肠.  相似文献   

14.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神经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病理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STC组)和25例非便秘性结肠(对照组)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并与病程及年龄作直线相关性分析.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含量在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STC组结肠各段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丝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减少(P>0.05),但出现堆积聚集现象,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100蛋白的含量及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丝蛋白和S-100蛋白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二者呈直线相关(P<0.02)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着全结肠性退行性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丝蛋白的堆积聚集和神经间质的增生,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这是造成结肠动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提示,手术切除结肠的范围应是全结肠或次全结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慢性便秘呈缓慢上升趋势,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慢性便秘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外科治疗是STC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对于STC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及术前缺乏精确定位病变结肠的检查方法,导致治疗STC手术方法的多样性.近三十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TC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创新;手术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个体化选择,从单一手术方法到多种手术方法选择,从经腹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本文从STC的术式产生和发展过程来阐述STC外科治疗疗效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结肠慢运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结肠慢运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tpation,STC)24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加盲肠/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岁(34岁~68岁)半数以上有腹痛及腹胀,22例无便意,23例开塞露无效,24例均靠服泻剂才能排便,便秘史均>5a,每次排便时间20min~40min不等.患者入院后均行结肠运输时间测定及排粪造影检查.前者是po20粒X线标记物,5d后有16粒甚至更多残留于左半结肠处,正常时在5d后即应排净或只有4粒残留在左结肠.少数病例行肛管括约肌肌电图、肛肠测压…  相似文献   

17.
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经少量钡餐法胃肠运输试验确诊为有胃肠道慢传输因素存在的老年便秘患者51例,其中结肠慢传输患者17例,全部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9例,5例行全结肠切除,4例行包括结肠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直肠混合型患者25例,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16例行包括结肠次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果 全组治愈44例(86.3%),好转7例,有效率(治愈+好转)100%.25例结直肠混合型便秘患者,单纯结肠次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44.4%(4/9)和93.8%(15/1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全消化道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75%(3/4)和100%(5/5).两者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中手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术或结肠全切除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结肠慢传输患者应选择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应选择全结肠切除术,对合并有盆底异常、直肠排空障碍和出口梗阻的慢传输便秘患者应选择联合手术.结肠部分切除疗效较差,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正>便秘是一种异常肠道症状,可能是潜在疾病的初始或者次要症状~(〔1〕)。全球便秘的总发病率为0.7%~79%,平均16%~(〔2〕)。临床上便秘通常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性便秘及混合型便秘~(〔3〕)。有研究报道,其中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以结肠动力下降和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为特征的顽固型便秘,占慢性便秘患者中的13%~37%~(〔4,5〕),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且增加患结肠癌的概率~(〔6〕)。由于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9.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减弱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由于临床上难以对便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因而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深入的认识。目前国内外STC的病理学研究对象主要为手术切除的人体标本,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资料,而临床便秘患者就诊前大多有长期服药史,关于结肠的病理改变是否为继发性争议较多。本研究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STC模型,对结肠神经系统内多种神经病理改变进行检测,并从神经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ST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慢传输型便秘(STC) 病因不清、症状顽固、临床处理较困难. 进一步探讨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14 例STC 患者和11 例非梗阻性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元及其突起有十分明显的退行性变,轴突及树突空化呈网格状结构,胞质内出现空泡及脂褐素等;轴突末端膨体及突触前区内突触小泡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突触小泡出现空化.结论 STC 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有明显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存在递质耗竭或递质合成、传输障碍等现象,它是STC 患者肠道传输减慢的超微病理基础. 这种改变可能与STC 患者长期滥用接触性泻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