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袁龙  李智  吴惠泽  韩广森 《山东医药》2011,51(8):20-21,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超低位直肠癌,运用腹腔镜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65例(腹腔镜组)、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62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各项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复发、转移、大便失禁和总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适合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TEM术,对照组则行开腹TME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保肛率、肿瘤转移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在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基础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手助腹腔镜及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应用手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41例(腹腔镜组),常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39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肛手术,且无术中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同的疗效,相比传统开腹及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张成余 《山东医药》2011,51(43):92-9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5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7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的手术情况、近远期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饮食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清除淋巴结个数及5年累计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切口疝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获得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似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比较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率。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0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的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01),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均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两组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术治疗结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与开统开腹术治疗效果相当,不会增加远期转移复发率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组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结果及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直径、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性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完成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不增加患者的远期复发率和转移率,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残端缺血性改变例数和游离脾曲,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何程祖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90-2491
目的 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0 ~ 2008年5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观察组),采用TME治疗;另选1995~2000年的3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保肛率、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 110±1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5±40) ml,住院时间为(14.5±2.0)d;对照组分别为( 188±24) min、(345±119)ml、(18.6±1.8)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保肛率、肿瘤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84.0%,对照组分别为0、26.7%、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TME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保肛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06~2018-06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37例,依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0例,开腹手术组17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术,开腹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组延长(P 0. 05),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P 0. 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 00%和29.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微创优势,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相当,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5-10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9)和开腹组(n=37)。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开腹组为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老年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82例,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研究组41例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记录手术过程中淋巴结数量清扫状况,术前及术后指标,同时进行随访,记录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状况。结果在淋巴结清除数量上,研究组在Ⅲ期、右半结肠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累积生存率(4.88%、2.44%、94.38%)与对照组(7.32%、4.88%、92.3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结肠癌安全有效,达到淋巴组织切除最大化,获得较好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因直肠癌接受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167例,其中9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基础上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观察组),69例患者只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照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情况,术后随访5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分别为17.35%、0.00%,对照组近期、远期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5.80%,两组患者近期、远期排尿功能障碍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勃起障碍和射精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29.59%,对照组分别为72.46%、78.26%,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为5.10%,对照组为14.49%,术后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0.41%,对照组为52.17%,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功能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可显著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提高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降低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C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CRC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肛术与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造瘘术(Miles)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按照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保肛术治疗,对照组给予Miles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评价并对比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 05),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盆腔复发率、吻合口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与Miles术比较,保肛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医生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01/2012-03,21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情况及临床结局差异.同时,根据医生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亚分组为腹腔镜专业组和腹腔镜非专业组、开腹专业组和开腹非专业组,对照腹腔镜专业组和腹腔镜非专业组、开腹专业组和开腹非专业组,比较手术、术后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首次排气时间早、进流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1),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下地活动时间早、留置导尿管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切除标本长度短、住院总费用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专业组与腹腔镜非专业组比较,腹腔镜专业组进流食时间早(P0.01).开腹专业组与开腹非专业组比较,开腹专业组进流食时间早(P0.01)、肠瘘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少、清扫淋巴结数量多、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高位结扎组(53例)和低位结扎组(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脾曲游离率、回肠造口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出血、肠管近端切缘长度、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No. 253组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位结扎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位结扎组的13. 21%(P 0. 05)。两组的1年、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不仅可以保证淋巴结的彻底清扫,而且可以改善吻合口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9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62例:开腹下胃癌根治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两组患者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结论老年进展期胃癌采用腹腔镜治疗可以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术后3年生存率,但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12/201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直肠癌根治术63例(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161.1 min±41.4 min vs 135.5 min±39.1m i n,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104.8 m L±70.8 m L vs 140.3 m L±81.4 m L,P=0.013),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高于腹腔镜组[65.0%(13/20)vs 25.0%(4/16),P=0.017],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拔尿管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组(2.7万元±1.1万元vs 4.3万元±1.3万元,P=0.000).两组手术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在标本切除长度、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取得与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肛率高等优势,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19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93例和传统开腹组10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进行TME。结果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肠管远切缘距离相比P>0.05。两组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合传统开腹组完整TME切除+近完整TME切除率分别为92.5%和91.7%。腔镜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5.6%和93.3%,而开腹组分别为7.3%、94.8%,两组相比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方法纳入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壁悬吊腹腔镜组(悬吊组)和气腹腹腔镜组(气腹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淋巴结切除数。随访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和2年生存率。结果悬吊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气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组术后1 d和术后1周CD3+、CD4+及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壁悬吊式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较传统气腹安全性更高,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但其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0.
闭朝宽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0):1018-10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并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施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