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玲  陆爽  吴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1):2334-2336
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氧化损伤为一重要机制.环境砷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和非自由基产物,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直接攻击细胞或诱发脂质过氧化引起机体氧化与抗氧化代谢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均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己被国家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疾病,在我国由于地理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氟、砷中毒往往相伴存在[1]。1982年原新疆医学院学者在新疆奎屯地区首次发现氟、砷联合中毒,之后贵州又发现了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的病区,内蒙古也有氟、砷联合中毒的病区存在,因而砷、氟对机体组织可能产生的联合作用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2]。  相似文献   

3.
砷(As)是人体非必需元素,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与人体接触,当摄入超过排泄.即在人体内蓄积,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几年至几十年。慢性地方性砷中毒可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病变.并与多系统癌症有关。由于神经系统具有神经细胞不能再生及其对毒物的毒性作用较其他组织系统更为敏感的特殊性.使之在地方性砷中毒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仅就慢性砷中毒对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术后常出现心脏、肺、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并发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创伤、麻醉、CPB及呼吸机应用不当均可产生不良影响.但更多观点认为CPB激活炎症反应,是导致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对老年机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G-)细菌合成的毒性物质,主要为多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机体除有免疫原性外,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一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这此因子间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G-菌感染性疾病(G-菌败血症、G-菌所致呼吸系统和胆道及泌尿道感染等、G-菌急腹症等)是老年人常见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内毒素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内毒素在老年疾…  相似文献   

6.
高砷水对机体氧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高砷水区人群血中氧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高砷水对机体的危害及机理。方法对不同人群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鄄Px)、谷胱甘肽(GSH)和脂质过氧化物(LPO)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SOD随饮水砷浓度增高而代偿性增高,在36~55岁年龄段最明显,该年龄段对照组LPO明显低于高水砷组(P<0.05);GSH对照组高于高水砷组(P<0.05);GSH鄄Px变化不大,只有55岁以上年龄段对照组高于高水砷组。结论饮用高砷水可影响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在轻中度砷中毒时,可引起抗氧化物代偿性增加和脂质过氧化的发生,并对机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
8.
砷与氟及砷氟联合作用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砷、氟以及砷氟联合作用对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1],阐述氟砷中毒的肝脏损害机理,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与分组: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14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只。分别设砷(A)、氟(B)、砷氟联合(C)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用不同质量浓度的NaF和Na2AsO3灌胃染毒,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染毒期间小鼠均自由进食,饮用自来水。2周后处死小鼠,取0.5g肝脏,在冰浴下制备匀浆。35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砷及联合染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氟染毒组GSH-Px明显高于砷及砷氟联…  相似文献   

9.
支原体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致病性强,感染范围广,相关疾病种类多,免疫调节及相关致病机制复杂。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且难治性、重症病例较多,临床早期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困难。本文综述了支原体感染时机体免疫调节及受损的相关机制,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相关标志物辅助临床医师早期评估感染严重程度,达到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微  张苗  顾勇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1):779-78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状态以及氯沙坦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尿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水平明显升高(32.84±19.68ng/mgCr比22.47±12.18ng/mgCr,P<0.01),经氯沙坦治疗2个月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3.34±14.48ng/mgCr,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氯沙坦对该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砷的神经系统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毒作用,不仅引起机体外周神经病变,还可导致人或实验动物行为异常和智力障碍。本文综述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能的代谢途径与对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子代神经发育的损伤作用,并归纳砷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毒作用机制。目前,有关砷对神经系统损伤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对损伤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砷接触人群氧化损伤的基准剂量和敏感生物指标.方法以贵州省地方病办公室确诊并经临床复查的167例砷中毒患者为调查对象,无砷污染区居民53例作为对照.以尿总砷(UTot-As)、尿无机砷(UIn-As)和发砷为接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巯基(-SH)和丙二醛(MDA)为效应指标.分别计算UTot-As、UIn-As和发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下限值(BMDL).结果砷接触组的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接触指标与效应指标间均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UTot-As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40.19~70.51μg/gCr和33.14~55 30μg/gCr,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GSH-px>-SH>SOD>MDA;UIn-As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8.67~14.11μg/gCr和7.14~11.36μg/gCr,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SH>GSH-px>SOD>MDA;发砷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2.86~5.35μg/kg和2.33~4.19 μg/kg,氧化损伤指标的敏感顺序为-SH>GSH-px>MDA>SOD.结论本研究第1次运用BMD方法计算砷接触人群在氧化损伤情况下UTot-As、UIn-As和发砷的BMD和BMDL值;UTot-As、UIn-As和发砷的BMDL值分别为33.14,7.14,2.33μg/kg;-SH可作为评价机体氧化损伤改变的早期敏感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状态以及厄贝沙坦治疗的影响.方法 检测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肌酐、尿8- 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名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 水平明显升高(32.84 ng/mg±19.68 ng/mg Cr vs 22.47 ng/mg±12.18 ng/mg Cr,P<0.01),经厄贝沙坦治疗两个月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3.34 ng/mg±14.48 ng/mg,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厄贝沙坦对该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类金属元素,为细胞原浆毒物。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从流行病学、生理病理学及毒理学的角度,对砷的毒性机制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砷对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机体免疫毒性的阈值较小,长期小剂量接触某些外源性化学物质后,其实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方性饮水型和燃煤型砷中毒以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已知氧化应激是砷中毒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已经证实砷具有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可通过直接损伤DNA使DNA断裂,抑制DNA修复,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导遗传物质损伤,使一些酶类表达异常,因而,深入研究砷的遗传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及暴露时间对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108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居民和75名对照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队列研究对64名慢性饮水型砷暴露者分别于砷暴露7年和9年时进行调查.用ELISA法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砷.结果 横断面研究中,砷暴露组尿砷中位数为484.17 mg/kg Cr,对照组为13.80 mg/kg C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66,P<0.01);儿童、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16.60、21.88 mg/kg Cr,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10.50 mg/ks Cr)和成人(9.11 mg/kg Cr),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9、6.913.P<0.01);暴露组儿童8-OHdG水平明显低于成人(t=-1.997,P<0.05).队列研究中,砷暴露7年时尿砷中位数为461.31 mg/kg Cr,暴露9年时为422.90 mg/kg Cr,二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0.250,P0.05);砷暴露9年时儿童与成人尿8-OHdG中位数分别为23.46、24.30 mg/kg Cr,与暴露7年时(14.29、18.38 mg/kg Cr)比较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949、-3.055,P<0.01).结论 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可导致机体DNA氧化损伤.在一定时期内,机体DNA氧化损伤可能随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双倍剂量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吸烟、近期未服用抗氧化药物,且有明显蛋白尿的2型DN患者42例.氯沙坦每天50 mg治疗8周,之后每天100 mg治疗8周.检测氯沙坦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尿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20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8-OhdG的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尿8-OHdG水平明显升高[(22.47±12.18)ng/mgCr,(35.23±17.36)ng/mgCr],P<0.01),经氯沙坦50 mg/d治疗8周后,8-OHdG水平明显降低(27.25 ng/mgCr±15.66 ng/mgCr),P<0.01,经氯沙坦100 mg/d治疗8周后,8-OHdG水平进一步降低(21.92 ng/mgCr±13.88 ng/mgCr),P<0.01).结论 DN患者机体DNA氧化损伤明显,氯沙坦具有减轻患者DNA氧化损伤的作用,100 mg/d比50 mg/d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更强,而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氯沙坦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其对DN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砷甲基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和砷甲基化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饮水型砷暴露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用超低温捕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尿无机砷(iAs)、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 与低砷暴露组相比,高砷暴露人群尿中各形态砷与总砷水平、iAs%和MMA%升高,DMA%、一甲基化率(FMR)和二甲基化率(sMR)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高砷暴露人群尿8-OHdG含量是低暴露人群的2.3倍(P<0.01);高砷暴露者尿8-OHdG含量与尿形态砷、总砷和MMA%呈显著正相关,与SM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砷暴露导致人体DNA氧化损伤与砷甲基化能力降低,两者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子代肾脏氧化性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子代健康影响,采用两代一窝繁殖实验的方法,测定Wistar大鼠暴露于氟砷后其子代肾脏中氟砷的蓄积水平,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肾脏中氟砷含量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之降低,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去逐渐增加;肾脏的超微结构出现病理变化;停止氟砷暴露8周后,肾脏中氟砷含量  相似文献   

20.
砷对细胞及细胞膜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化学元素.是地球200多种矿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居住于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通过长期摄入饮水、空气或(和)食物中过高的砷而引起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长期摄入无机砷(〉500μg/d)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的改变,也与糖尿病、皮肤癌、膀胱癌、肺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