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按照2008年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进行支持治疗,患儿机械通气监测主要参数与2008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基本一致。结果17例重症患儿在SIMV+PCV模式下,生命体征平稳,16例24~72h拔管,1例家属放弃治疗,无一例出现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SIMV+PCV模式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李凡民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5):286-287,313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1例,分为常规组27例,镇痛镇静组24例,镇痛镇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镇痛镇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道平台压(Pp1 at)、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p1at均呈下降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低于常规组(P<0.05,P<0.01);Cst、PaO2/FiO2在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及顺应性,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和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并进行每日唤醒,观察比较治疗72 h前后呼吸循环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浅快呼吸指数下降、氧合指数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心率、中心静脉压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观察组心率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用咪达唑仑镇静相比,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可更有效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功能,且联合用药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2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观察组(予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每组30例。治疗期间执行每日唤醒策略,分别监测谵妄发生率、苏醒时间,给药前、给药20 min、40 min、60 min各时点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给药前后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结果给药后谵妄发生率,观察组为33. 3%,对照组为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苏醒时间(min)分别为(25. 2±1. 9)、(36. 1±1.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药前E、NE、HR、MAP、Pplat、Cst、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0 min、40 min及60 min,E、NE、HR、MAP均出现下降,观察组各时间点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给药后,Pplat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 Cst、PaO2/FiO 2均提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可以明显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4)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GINA的标准,急性重症哮喘定义为至少有下述一项症状的急性发作:辅助呼吸肌活动,讲话费力,奇脉大于25mmHg,HR〉100次/min,RR〉25~30次/min,吸气峰流速或者FEV1〈50%预计值,SaO2〈91~92%。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心脏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 6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每组各31例。P组全程静脉输注异丙酚镇静;PF组静脉输注异丙酚联用0.2μg/kg·min芬太尼。根据Ramsay评分调整异丙酚用量。观察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脱机及拔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用药量、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和镇静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镇静时间、镇静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嗜睡率、用药量和维持剂量均显著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6.13,均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输注镇静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对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机械通气病人镇静作用效果。方法全组共3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和指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能迅速达到机械通气病人所需的镇静要求,及时调整镇静时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量(VT)的变化。4h后,仰卧位组的患儿也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在2h和4h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机械通气后,2组患者FiO2、动脉血pH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RR、VT、Pa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俯卧位机械组改善明显(P〈0.05)。仰卧位组患儿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后,PaO2/FiO2增加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早期支持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镇静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机械通气后,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持续镇静。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重复插管发生率、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天数。结果机械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CO2、PaO2及SaO2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重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天数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静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异常动脉血气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减少医疗费用,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方法将102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抗感染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治疗,其潮气量分别为10、6mL/kg,余通气参数一致。记录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PaO2、PaCO2、pH值]、气胸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3.92%、5.88%,病死率分别为43.14%、39.22%,P均>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保护性策略应以限制平台压为主,不应以过度强调小潮气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周方圆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2)
目的:探究镇痛镇静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与不良情绪有何影响.方法:挑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156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8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镇痛镇静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镇痛镇静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镇痛镇静效果(98...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中镇静药物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迎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1)
在ICU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由于疼痛、所处环境以及疾病本身因素的影响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增加机体氧耗量,也不利于脏器功能的恢复,因此镇静镇痛成为ICU中的常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镇静镇痛可以消除因疼痛等因素带来的烦躁.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减轻应激反应,也有利于ICU中有创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1]. 相似文献
15.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8)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及肺静态顺应性(Cs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2/Fi O2、Pa CO2、p H值、C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Fi O2、p H值、Cst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心率(... 相似文献
17.
马维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65-1066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方法,观察组采用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2,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效果满意,无创式机械通气治疗更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我院行机械通气的106例术后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镇痛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CI、LVEF、MAP和HR)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镇痛时间(53.8±21.5)h长于对照组的(45.2±2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通气时间(77.8±27.4)h、ICU停留时间(130.3±38.2)h均短于对照组的通气时间(92.6±33.5)h、ICU停留时间(148.9±4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和7.5%,与对照组的5.7%和9.4%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瑞芬太尼在延长镇痛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氧合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芬太尼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入住ICU的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氧合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过程当中,芬太尼联合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VALI)的深入研究 ,导致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PHC)、肺开放策略的发展和临床应用[1 3 ] 。通气治疗的目标也已从单纯追求血气值的正常 ,转为趋利避害 ,在维持患者基本通气要求的同时 ,兼顾各脏器功能的保护和尽量避免VALI的发生上来。一、VALI[1 4]正压通气可引起或加重肺损伤 ,即所谓的VALI。VALI的表现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肺泡外气体 ,如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间质气肿、系统性气栓塞等 ,常称之为气压伤。Dreyfuss等主张改气压伤为容积伤。但大潮气容积通气引起肺泡过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