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流行现状分析。方法:收集2014-01-2014-12住院的20 63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并对患儿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 63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MP核酸阳性4 386例,阳性率为21.26%,春、夏、秋、冬四季的MP阳性率分别为19.44%,25.83%,20.41%,18.88%,以夏季阳性率最高;发病患儿年龄集中于3~6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和发热,少数有喘息,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和皮肤损害为主。结论:武汉地区MP感染率与季节及患儿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163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采用RT-PCR方法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和腺病毒的检测,检出的阳性病例入选,分析其与年龄、季节、喘息史及疾病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163例份标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132例份,阳性检出率为80.9%,其中RSV单独感染、HRV单独感染及RSV+ HRV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7.4%、25.1%及12.9%.≤1岁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58.3%,1~3岁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2.8%;冬春季RS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6%、50.8%,HR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26.2%;有喘息史儿童RSV感染检出率为46.1%,无喘息史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9.3%;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RSV病毒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8.1%、33.3%,婴幼儿哮喘儿童HRV感染检出率为35.2%.结论 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RSV是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其次是HRV.≤1岁儿童主要为RSV感染,1~3岁儿童主要为HRV感染;冬春季RSV及HRV病毒阳性率检出较高;无喘息史儿童更易被RSV病毒感染,有喘息史儿童则易被H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儿童更易被RSV病毒单独感染,婴幼儿哮喘儿童则更易被HRV单独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麻城地区2014年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并对患儿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段以及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年全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患儿1 364例,阳性率为7.07%;发病患儿年龄集中于0~2岁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76:1.00;全年第1季度的发病率最高,第2季度次之,第3季度最少,其中以4月份发病率最高;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球结膜充血、扁桃体上白色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咳嗽、喘息、精神萎靡等。结论:2014年我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腺病毒感染率较高,了解此类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永康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现状及不同年龄、季节、病种的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持续监测永康地区2013年9月~2015年9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0种病毒病原现状及年龄、季节、病种的病毒分布情况。结果 (1)50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下呼吸道相关病毒的检出率为89.7%(455/507),依次为RSV检出率最高为31.9%,其次为HPIVs、HRV、IFVB、HMPV、IFVA、HBOV、ADV、NL63、HKU1及其他。(2)455例病毒阳性患儿血常规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总数下降者占73.4%,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占66.2%,淋巴细胞总数上升者占72.1%,各血常规项目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其中,1个月~3岁的儿童阳性检出率为93.9%,此年龄段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HPIVs、鼻病毒HRV、甲/乙型型流感病毒IFVA/IFVB、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在年龄上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全年病毒检出率均在70%以上,秋冬季检出率最高,秋季占96.7%,冬季占89.0%,各季节阳性检出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07例下呼吸道患儿中,诊断为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的患儿分别占69.8%、9.7%、5.3%和4.9%,每个病种检出的病毒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康地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仍是该地区患儿患病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资料和病毒学的积累研究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南阳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南阳市中心医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等病史,分析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采集患儿鼻咽抽吸物,进行标本处理、核酸提取、逆转录,采用巢式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人鼻病毒、人肠道病毒,采用单轮PCR方法检测人腺病毒、人冠状病毒。结果1156例标本中,542例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6.89%,32.79%为单一感染,14.10%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单一病毒感染患儿中,27.44%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最高。混合感染中,23.31%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占比最高。对比每种病毒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副流感病毒在混合感染中的检出率高于单一感染,人腺病毒、人鼻病毒、人博卡病毒、人肠道病毒、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在单一感染中的检出率高于混合感染。1156例患儿中,肺炎565例,上呼吸道感染295例,哮喘158例,急性支气管炎7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毛细支气管炎31例。其中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55%(376/565),不同疾病分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32,P<0.05)。163例混合感染中,春季71例,夏季17例,秋季28例,冬季47例。新生儿组79例,婴儿组43例,幼儿组28例,儿童组1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单一感染患儿中,52.88%患儿为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阳性,47.12%患儿为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阳性,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阳性组主要以男性为主,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不同疾病分组病毒检出率不同,混合感染多发生于春季与新生儿组,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感染男性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182例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患儿的特征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来医院就诊的182例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ADV感染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季节、家庭收入、临床表现、感染途径、混合感染情况和ADV基因型别。结果男性(51.65%)占比与女性(48.35%)占比基本一致;"3岁≤年龄<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7.25%);市区占比高于县区,黔江区占比77.47%;季节分布中以春季(40.66%)和冬季(37.36%)高发;低收入家庭(<3000元)占比最高(67.03%);临床表现分布中发热占比最高(98.90%),其次为咳嗽(56.04%);感染途径以空气传播(61.54%)为主;与鼻病毒混合感染者占比最高(13.19%);ADV检出率B组(66.49%)最高,其中HAdV-3占比最高(54.40%)。结论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急性呼吸道ADV感染多发于市区、"3岁≤年龄<4岁"年龄段、低收入家庭儿童,春季高发,临床表现中主要为发热、咳嗽,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以HAdV-3感染为主,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副流感病毒3型(HPIV3)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2298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采用实时PCR检测人博卡病毒DNA,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及鼻病毒RNA。分析人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2298例痰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83例(42.78%),HPIV3阳性98例(4.26%),次于RSV阳性233例(10.14%);HPIV3常年均可感染,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率高达45.92%;发病年龄均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检出率高,占62.30%;98例阳性标本中,HPIV3单独感染61例,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0.3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3.11%),以咳嗽(96.72%)、喘息(44.26%)、发热(47.54%)为主要临床症状;与RSV比较,HPIV3住院患儿喘息发生率低,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IV3是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248例ARI患儿9项血清病原体,统计病原体检出率,并比较不同感染类型、患儿性别、年龄、季节等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112例病原体,阳性率35.89%(89/248),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占20.97%,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INFB),占15.32%;病原体单一感染65例,混合感染24例;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P0.05);阳性检出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急性支气管炎MP、INFB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患儿(P0.05);不同季节发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I患儿病原体以MP、INFB比较常见,混合感染率较高,且ARI发病呈现季节性、年龄及性别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艳  杨朝 《山东医药》2013,53(1):62-64
目的探讨贵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原学,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体检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40例ALRI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种常见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440例患儿中,检出抗体阳性328例(74.5%),其中病毒感染242例(55.0%),以流感病毒B型为主,阳性检出率为16.8%,其次为腺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0%与9.3%;细菌感染61例(18.6%);在各年龄组中,<1、1~3、4~6、>6岁年龄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6%、56.4%、51.7%、49.0%,<1岁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季节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不同,以冬、春季为最高,各季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毒是贵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以流感病毒B型为主,其次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在冬春季好发,病原体感染在<1岁的儿童间更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年龄差异性,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共118例临床资料,分析发病季节特点,并根据年龄分组后,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合并症状、住院天数、实验室指标、病原学指标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①不同年龄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3~6月龄最高;女性患儿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患儿不同季节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以夏季发病率最高;③不同年龄患儿喘息、发热及多肺叶受累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喘息和发热症状比例以≥12月龄最高,而多肺叶受累比例则以4周~3月龄最高;④不同年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不同年龄患儿WBC计数、CRP升高比例、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白细胞计数、PLT升高比例及淋巴细胞比例以3~6月龄患儿最高,而CRP增高比例以4周~3月龄组最高;⑥118例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中共检出病原体74例,检出率为62.71%;不同年龄患儿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毒检出率中,3~6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肺炎支原体中6~1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患儿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⑦不同年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6~12月龄患儿发生率最高;≥12月龄患儿细菌+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肺炎伴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多为6月龄,且好发于夏季,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最为常见;病毒、细菌及肺炎支原体均可能诱发犯病,且相当部分属于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14岁以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病原体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集本院内因反复咳嗽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322例RRTI患儿行咽拭子检查,送检呼吸道13项病原体核酸检测,总结分析检出的病原体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 322例样本中检出阳性样本313例(97.20%),其中以BP占比最高,为25.47%;其次为RSV,占比22.67%;第三为SP,占比13.35%。RRTI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P在夏季有明显流行趋势;Hi在冬季有明显流行趋势;PIV则在春季有明显流行趋势。RRTI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P、RSV在≤1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7.50%、33.92%;SP、PIV则在3~≤6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3.16%、16.84%。结论长沙地区引起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BP、RSV及SP,且上述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有季节流行趋势;1岁以下婴幼儿的BP、RSV感染率较高,3~≤6岁儿童的SP、PI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I(PIVⅠ)、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协和医院2012-08-2013-07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1 286例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从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方面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1 286例患儿中7种呼吸道病毒阳性的有214例,总阳性率为16.6%,RSV占首位,其次为PIVⅢ、ADV;其中单病毒感染214例,混合病毒感染0例;男性患儿837例,感染者136例(16.2%),女性患儿449例,感染者78例(17.4%);年龄越高,检出率越低;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2.6%、17.3%、6.2%、16.3%,以春季阳性率最高。结论:病毒阳性率与患儿年龄、发病季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以RSV为主,其次为ADV、PIVⅢ;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阳性率逐渐减低;春季病毒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3 850例于2014-01-2014-12就诊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1.00%,各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MP,16.92%)、乙型流感病毒(IFNB,6.01%)、腺病毒(ADV,4.4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副流感病毒(PIV,1.29%)、肺炎军团菌血清I型(CP,0.45%)、甲型流感病毒(IFNA,0.25%)、肺炎衣原体(CP,0.07%)、Q热立克次体(RB,0.04%)。其中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0.12%,MP和IFNB混合感染率为29.98%。MP在2014年全年都维持较高的流行水平,并在6月和9月出现2次流行高峰;IFNB在冬春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其中以1月份发病率最高;ADV在春季出现了流行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以3月份发病率最高。结论:2014年武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IFNB和ADV为主,并且混合感染情况严重,了解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 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8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结果 共检测患儿标本2 665份,其中阳性标本1 566份,总阳性率为58.8%。四个季节中8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并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以0~1岁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64.5%。男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童,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门诊患儿。混合感染标本260份,占阳性标本数的16.6%,主要集中于0~3岁儿童患者标本中,并因季节而异,秋冬季节较少,而春夏季节较为普遍。咳嗽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咳痰和流涕次之,临床症状在8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差异。结论 本调查分析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480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MP感染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1480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检出415例,阳性检出率为28.04%。不同年龄组患儿MP感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6,P<0.05);不同季节MP感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5)。结论 MP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期儿童为好发年龄,易发季节为冬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院区住院治疗的儿童CAP 494例。记录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及病情严重程度),分析所有患儿病原体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及病原体检出率。结果 494例患儿中447例检出病原体,病原体检出率为90.5%,其中单一感染355例(占79.4%)、混合感染92例(占20.6%)。447例患儿共检出病原体543株,其中病毒最多,占58.4%,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占23.0%)、细菌(占16.2%)、衣原体(占2.4%)。0~1岁、>1~3岁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分别高于>3~6岁、≥7岁患儿(P<0.05);秋季发病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低于春季、夏季发病患儿(P<0.05)。男性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低于女性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沈阳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毒流行特点。方法 选取2019-2022年本院接诊的7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儿未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人鼻病毒(HRV)、乙型流感病毒(IFVB)、甲型流感病毒(IFVA)、人腺病毒(H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10种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抗原。结果 7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1例患儿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35.93%。234例患儿为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29.92%,主要为RSV、PIV感染。47例患儿为混合病毒感染,阳性率6.01%,主要为RSV+PIV混合感染。对比单一病毒阳性患儿组与病毒阴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单一病毒阳性患儿组发生发热、咳嗽发生率高于病毒阴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咳痰、咽喉疼痛、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IFVB、IFVA、HADV、EV、COV、HBOV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中的肺炎支原体及其耐药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其他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结果 共检测标本288例,检出病原菌59例,阳性检测率为20.5%。细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2岁儿童阳性检出率最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病原菌构成比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8.8%(17/59),KP为30.5%(18/59),SA为20.3%(12/59),PA为20.3%(12/59),SE为15.3%(9/59),HI为10.2%(6/59),SP为5.08%(3/59),LP为5.08%(3/59),EC,CP,TB均为0例(0%)。其中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8.2%,10例存在合并感染。结论 无锡地区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且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喘息)、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受累情况、住院时间等,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对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患儿中,男79例(71.8%),女41例(37.2%),不同季节MP感染例数分别为:春20例(18.2%),夏18例(16.4%),秋32例(29.1%),冬40例(36.4%);0-3岁(婴幼儿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1.5±0.5)岁,发热10例,咳嗽7例,喘息8例,肺部啰音23例,其他系统损害19例(消化系统损害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10例,泌尿系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皮肤损害1例),平均住院天数(5.6±1.2)天;4-6岁(学龄前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5.1±0.3)岁,发热15例,咳嗽22例,喘息15例,肺部啰音10例,其他系统损害10例(消化系统损害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1例,皮疹1例,泌尿系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1例,浆膜腔积液1例),平均住院天数(4.7±2.3)天;7-14岁(学龄期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11±0.6)岁,发热40例,咳嗽50例,喘息42例,肺部啰音18例,其他系统损害10例(消化系统损害5例,泌尿系损害3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平均住院天数(4.9±3.1)天;分析三组数据:冬季及学龄期组MP感染占总例数百分比最高。婴幼儿肺部啰音及肺外损伤所占比例最高,而表现为咳嗽症状比例最低,与其余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婴幼儿组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所占比例最高,学龄前及学龄组以消化系统所占比例最高;学龄组发热、喘息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余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感染MP后住院治疗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MP感染后临床表现、肺外损害发生率及形式各不相同,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患儿的咽拭子标本2 668份,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咽拭子标本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WU多瘤病毒、人博卡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人类偏肺病毒共10种(型)病毒检测,并对腺病毒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668份咽拭子标本中,病毒阳性1 388份(52.02%),其中腺病毒95例(3.53%);腺病毒感染呈全年散发,年龄主要集中发生在6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促,其中混合感染组中,随着合并感染病毒数增加,咳嗽、喘息症状越明显,95例中仅4例(4.21%)患儿符合重症肺炎诊断.结论 腺病毒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腺病毒在潮汕地区没有发生规模以上的流行和暴发;腺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普遍存在;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特征,但随着合并感染病毒种类数目的增加,咳嗽、喘息、气促发生率更高;近4年来潮汕地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普遍较轻,重症肺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