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3年8个月收治的28例迟发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经过6~12个月随访,依据GOS分级标准:恢复良好26例(92.9%),死亡2例,病死率7.1%。结论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广泛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轻度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迟发型脑肿胀发病隐匿,突然,多在病情好转后7~10 d突然加剧,死亡率较高。早期有效干预及预防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6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并CT复查,确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6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恢复良好20例,中残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 例。结论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高龄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危因素,细致观察,早期CT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总结1999—01-2007—06在我科住院的49例SAH患者出现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CT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49例SAH患者经常规抗纤溶及尼莫地平治疗后有9例出现迟发性脑缺血,FisherⅡ型发生率最高。结论SAH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病机制复杂,单纯依赖尼莫地平不能完全控制,应从多方面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2011-10—2016-12收治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结果 29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12例双侧瞳孔散大。所有患者在伤后6h接受CT扫描,20例硬膜下血肿合并颞枕叶脑挫裂伤。4例接受常规保守治疗,37例采取开颅挫伤和血肿清除术,采取常规扩大翼点入路方式,其中17例患者采取电凝阻断术治疗,不处理血流动力学改变;20例采取静脉修复术治疗,根据患者血管壁受损情况,选择处理方法。术后经颅脑CT复查,出现广泛脑水肿,其中10例患者为脑内血肿,7例为恶性脑肿胀。静脉阻断术治疗患者6例迟发型脑内血肿及4例恶性脑肿胀患者,保守治疗后再次行二次血肿清除术,5例好转,5例死亡;静脉修复4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3例恶性脑肿胀,再次手术治疗,4例好转,3例死亡。并发症主要为失语症、记忆力下降、偏瘫等,术后4周患者失语症和记忆力逐渐开始恢复,未见其他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伴有Labbe静脉损伤的脑外伤手术患者预后差,熟练掌握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并及时发现提高疗效。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死亡8例,病死率为38.1%,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7例。结论对有可能出现术后迟发性血肿的病人应高度警惕,尤其是术中出现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及出现新的定位体征者,应考虑迟发性血肿形成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并及时发现提高疗效。方法总结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死亡8例,病死率为38.1%,重残2例,中残4例,良好7例。结论对有可能出现术后迟发性血肿的病人应高度警惕,尤其是术中出现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及出现新的定位体征者,应考虑迟发性血肿形成可能,宜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8例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复查或急诊复查CT发现迟发性血肿患者23例,其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7例,硬膜下血肿6例;血肿跨横窦6例。先行幕上血肿清除的5例患者,术中发现小脑内血肿并硬膜下血肿1例;术后4例复查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血肿跨横窦1例。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0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伤后6个月,27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1例;3分7例;4分9例;5分10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病情隐匿、危重,早期诊断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血肿类型及时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而复查CT、MRI阳性的表现及原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8例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但复查CT、MRI发现迟发性颅内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CT检查阴性但复查CT、MRI的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干血肿,横窦沟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腔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弥漫性轴索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与检查时间,病变发展,受伤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对首次头部CT检查阴性结果者,应仔细行神经系统的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复查CT、MRI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29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白蛋白针剂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症状逐步好转,脑CT示水肿逐步消散吸收;1例脑叶出血(40mL)患者症状无好转,复查脑CT示水肿无明显吸收,给予微创脑血肿碎吸清除术治疗,水肿随血肿的清除迅速吸收。结论应用依达拉奉、白蛋白可有效的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发病规律,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病因、发生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结果。结果重复CT扫描在伤后6h内发现血肿5例,6~24h10例,〉24~48h16例,〉48~72h8例,〉72h7例。其中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结论DTICH形成的原因多样,提高DTICH救治水平,降低DTICH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临床动态观察,及时CT追踪扫描复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机理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发生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应对措施,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过度通气、咬除颅底骨质、阶梯性减压、及时复查颅脑CT等综合措施。结果术后随访三月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9例、轻残11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迟发性血肿(63.8%),弥漫性脑肿胀(27.6%)及脑梗死(8.6%)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要正确判断,区别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1998-07-2002-06收治的29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6例。治愈1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5例,死亡率17.2%。结论 DTICH的发生与外伤部位、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骨骨折、年龄等因素有关。正确认识其临床特点、动态CT监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DTICH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集的85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主要分析迟发性脑挫裂伤CT检查时间、检查部位以及大小等。结果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在伤后24h后,一般情况下血肿并不大,脑外围额叶为多发部位。结论CT检查诊断外伤性迟发脑挫裂伤最佳检查时间在伤后48~72h内,临床主要用于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情况下的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长时间脑疝(2 h以上)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术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2例.出院后半年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重、中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 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术中脑膨出的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首次CT检查阴性的颅脑损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和原因。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54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收治的325例首次CT及复查CT均为阴性的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挫裂伤、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外伤性脑梗塞等,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结论熟悉本类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及原因,对于指导检查及治疗,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薄多层螺旋CT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TB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检查资料,均于伤后6 h内行超薄多层螺旋CT(MSCT)和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全部病例于伤后2~3 d动态复查MSCT明确诊断,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果在MSCT与CTP这两种检测方法中,CTP在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的诊断中优于超薄MSCT(P0.05),并且病灶周围低灌注区域大于超薄MSCT。结论 CTP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早期和微小损伤的诊断优于超薄MSCT,同时可以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伤致大脑间纵裂血肿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大脑问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疝,治疗后复查有6例出现纵裂硬膜下积液。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cm,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的,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小脑出血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脑出血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5例外伤性小脑出血均行头颅多排螺旋CT平扫,伤前均无脑部疾病及脑血管病史。结果(1)多排螺旋CT可明确外伤性小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可计算出血量、显示脑室的改变、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及与脑干的关系,与普通CT扫描相比多排螺旋CT具有一定的优势;(2)通过多排螺旋CT表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分析表明,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者、小脑扁桃体出血、出血量大者、血肿破入脑室者及脑干受压者其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高。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作为早期诊断外伤性小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并能作出初步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总结脑膨出形成原因。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4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6例。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低血压、脑缺氧、长时间脑疝是颅脑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判定术中脑膨出发生的可能性,对各种原因所致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时采取相应综合措施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后对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23例颅脑外伤术后对侧进展性ED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对侧进展性EDH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3)h;EDH的部位为颞顶部12例,枕顶部9例,额颞部2例;主要表现为术中脑肿胀8例,术后对侧瞳孔散大4例,术后ICP逐渐增高4例,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改变者7例.保守治疗1例,再手术22例,21例确认血肿处骨折存在.出院时GOS评分5分5例,4分7例,3分7例,2分者1例,1分3例.结论 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SDH)术后对侧进展性EDH以颞顶和枕顶部最多见,冲击部位颅骨骨折处出血是最主要的机制,早期确诊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