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非诺贝特,每日300mg,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TG平均降低了45.2%,TC平均降低了20.5%,HDLC平均上升了15.4%,LDLC平均降低了25.5%,apoA1平均上升了2.0%,apoB平均下降了30.0%。结论:非诺贝特具有降低TG、TC、LDLC、apoB和升高HDLC、apoA1作用,从而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每日300mg,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结果:TG平均降低了45.2%,TC平均降低了20.5%,HDL-C平均上升15.4%,LDL-C平均降低了25.5%,apo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用开放、随机对照方式,应用非诺贝特和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12周,记录病人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有关检查结果及副作用。结果:非诺贝特组服药12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胆固醇脂蛋白(LDL-C)水平与O周比较分别降低18.9%(P相似文献   

4.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王文娟,林淑英,程立新我院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4月用非诺贝特(立平脂)治疗38例高脂血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高脂血症38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均)5...  相似文献   

5.
罗雪琚 《华西医学》1994,9(2):146-146
非诺贝特降脂疗效远期观察罗雪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应用非诺贝特(F)治疗高脂血症3年(1988,1~1990,12)。15例长期随访资料如下。男5例,女10例。年龄43~74岁(平均55.6岁)。患者治疗前均至少三次以上血脂增高;(血清总胆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苯扎贝特与菸酸肌醇脂的降脂疗效。方法 原发性高脂血症66 例,其中34 例( 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龄54 ±12 岁) 用苯扎贝特200mg .Po.tid共治疗8 周。另同病患者32 例( 男性22 例,女性10 例,年龄53 ±9 岁) 用菸酸肌醇脂400mg .Po .tid 共治疗8 周做为对照。结果 苯扎贝特组TC、TG、LDL—ch 、ApoB、LP(a) 治疗2 周后就有明显下降( P < 0 .01) ,HDL—ch 、ApoA 明显上升( P < 0 .01) ,苯扎贝特药效明显强于菸酸肌醇脂,疗效随用药时间延长而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苯扎贝特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特别适用于多项脂质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5例心绞痛患者在PTCA后进行了药物预防复发的临床研究。35例中共扩张病变46处,其中左前降支(LAD)23处、左旋支(LCX)10处、右冠脉(RCA)13处。狭窄程度100%者8处,99%者11处,90%者23处,80%者4处。其中属A型病变11处、B型病变21处、C型病变14处、术后(1)肝素化(凝血时间>30分)治疗24~48小时,非肝素化(100mg/日)4周,(2)硝酸甘油静滴(15~30mg/日)3周,(3)口服心痛定、消心痛、潘生丁、阿斯匹林、多烯康1年以上。随访13.4±10.5个月中,2例在半年内发作心绞痛,2例在1年后发作心绞痛经调整药物后症状均控制,未复查冠脉造影,心绞痛复发为11%,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及随访: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40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14例进行化疗与ATRA交替维持治疗,11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15例接受平均6.5月的化疗即终止治疗。随访结果显示,BMT组复发率最低(9.1%),维持组次之(46.2%),终止组最高(80.0%)。3组3年存活率依次为70.1%,51.4%和18.5%。3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维持组与终止组分别为50.0%和13.0%。再次证实强化疗及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应尽早进行。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技术监测PML-RARα融合mRNA,11例转阴者中10例CCR,1例复发,提示阴转率与转归有较好相关。  相似文献   

9.
CD3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我们应用PHA(10μg/ml),rIL-2(500U/ml)和CD3Ab(抗CD3单克隆抗体,200ng/ml)共同激活,rIL-2(500U/ml)维持培养的自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3A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结果显示:(1)治疗有效率(PR+MR)为36.36%,(2)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D8+下降(P〈0.05),CD3+,CD4+以及CD4+/C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8 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 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 A 组)11 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 B组)12 例,血管加压素组( C 组)12 例,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组( D组)13 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 组、 B 组、 C 组、 D 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2 % 、583 % 、25 % 、692 % , B 组、 D 组明显高于 A 组、 C 组; D 组存活率(462 % ) 显著高于 A 组(91 % ) 、 B 组(167 % ) 、 C 组(167 % ) ; B 组、 D 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及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就诊的14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晚口服辛伐他汀10 mg,总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92.8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报道美降之与立平脂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各30例的效果,结果显示服用美降之8周后,降低血清胆固醇为86.87%,降低甘油三酯(Tg)为53.84%。平均降低Ch20.62%,LDL-C9.78%,APO-B10.74%,Ch/HDL-C29.70%,平均升高HDL-C11.91%,APO-A12.57%,APO-A/APO-B24.51%。服用立平脂8周后降低Tg的作用显著,总有效率为84.61%,除Tg外,其余参数的效果均不如美降之组。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8年12月~1998年10月,采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9例,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ABM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14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男18例,女11例。中位年龄30.5(15~30.5)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CR118例,CR24例;恶性淋巴瘤6例(HD4例,ⅢA1例,ⅣA3例;NHL2例,均为IVA);多发性骨髓瘤(ⅢA轻链型)1例。2骨髓及自体外周血干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间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经TCD检测的结果,并观察了进行微导管栓塞(DSA)治疗前后TCD的变化,结果为:①检出供血动脉51支,平均每例2、3支。检测供血动脉TCD与DSA造影结果相符率为95.5%。②4例TCD诊断困难,均为轻度者,确诊率为81.8%。③本组血流速度增高平均为126.7±33.4(cm/sec),PI降低,平均为0.51,频谱异常占81.8%,声频异常占63.6%。④经栓塞治疗后,TCD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2(cm/sec),PI升高0.25,频谱及声频均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2型糖尿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同时,将51例2型糖尿病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吉非罗齐胶囊450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20例不服吉非罗齐。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均明显下降(P〈0.001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冠心病(CHD)患者的脂蛋白谱特点。方法观察诊断明确的男性CHD225例,以年龄配对、生活水平相似的健康男子225例为对照。两组中均排除与脂代谢有关的疾病及用药。对血脂作多指标[14项,包括载脂蛋白(apo)8项]综合分析。结果CHD患者中TC高于5.17mmol/L者108例(48%),低于此水平者117例(52%)。高TC组的血脂特点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oB增高为主,低TC组(TC平均4.41mmol/L,相应的对照组为4.81mmol/L)的特点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类明显偏低,尤以apoAI低下最明显。多数HDL-C低的病例并无甘油三酯增高,部分病例以低HDL(包括HDL-C,apoAI、AI)为单一的血脂异常。逐步回归分析优选判断CHD的指标,在低TC组首选是apoAI,其次为脂蛋白(a);但高TC组以apoB为首选。结论低TC组在LDL致动脉硬化作用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低HDL成为主要的(独立的)脂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分析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且基本完成治疗患儿2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例,口服舒喘灵和酮替芬治疗;治疗组12例,吸入舒喘灵和丙酸培氯松(必酮碟必可酮(BDP)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咳嗽均在治疗4周内消失,随访6月至3年,对照组1例咳嗽常复发,3例出现哮喘症状;治疗组仅1例出现哮喘。提示治疗组吸入法可降低CVA咳嗽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调血脂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调血脂药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84,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7),手工检索《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相关杂志,纳入调血脂药治疗MS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反之则只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420例M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苏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dex)、FPG、HbAlC无改善,罗苏伐他汀组升高HDL—c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对TG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辛伐他汀组升高HDL—c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降低TG的疗效差于阿托伐他汀组;普伐他汀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腰围(WC)、体重指数(BMI)、FPG、HbAlC无影响。有2个研究为非诺贝特(200mg)与安慰剂比较,1个研究显示对HOMA index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1个研究显示非诺贝特组对QUICKI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对BMI、FPG[WMD=0.0,95%CI(-0.15,0.15)]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诺贝特组对TG[WMD=-1.77,95%CI(-2.21,-1.33)]、HDL—c[WMD=6.62,95%CI(2.07,11.17)]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1个研究为非诺贝特(130mg,与进食同服/不与进食同服)与安慰剂比较,对SBP、W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诺贝特组对HDL-c、TG的改善优于安慰剂组(P〈0.001)。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比较,对MS患者比率[RR=0.99,95%CI(0.84,1.16);RR=I.03,95%CI(0.88,1.20);RR=1.01,95%CI(0.87,1.18)]、WC、FPG的影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十非诺贝特组降低SBP/DBP的疗效优于非诺贝特组;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组对HDL—c、TG的改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辛伐他汀+非诺贝特比较,对FPG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非诺贝特组对HDL-c、TG的改善优于辛伐他汀组。奥利司他十非诺贝特与奥利司他比较,对降低MS患者比率、SBP/DBP、BMI、WC、FPG、HOMA index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利司他+非诺贝特组降低TG的疗效优于奥利司他组(P〈0.05);对HDL—c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个纳入研究均无对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发生率结局指标的报道。有6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调脂药耐受性良好,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结论本次系统评价所纳入的9个研究均缺乏对远期结局指标的观测,近期观察结果表明调脂药(他汀类、贝特类)对MS患者血脂(TG、HDL—c)改善有积极的效果,但对血压、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不确定;目前未发现对血糖、肥胖指标有改善作用。由于上述结论基本来自单个研究,样本量小,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因此对待结论需谨慎。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哪种药物更有效,非常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抑郁性神经症的近、远期疗效和预防作用。方法:将42例抑郁性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进行为期12周治疗,并对其12个月疗效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前、12周、12个月的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联合疗法,无论是短期(12周积极治疗)或长期(1年随访结束)的疗效者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结论: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有效好的近、远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对成人骨骼的不良影响。方法:63例男性分为2组;(1)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组21例,其中4例为哮喘患者,17例为COPD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600~800ug/d治疗1个月至3年。(2)未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的COPD患者42例。30例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行腰椎(L2、L3、L4)和近端股骨(股骨颈、大转子、W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