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候群,尤以后者对患者的肢体乃至生命威胁巨大。所谓CLI,其严格定义为:①肢体静息痛持续发作2周以上,且需应用止痛剂,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mmHg;或②溃疡形成、坏疽且踝部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趾动脉收缩压≤30mmHg。简言之,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又称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动脉栓塞等,其中尤以ASO最为常见。P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凶险疾病,尤其是表现为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PAD的治疗目标就是要尽可能恢复闭塞动脉的血流,以达到缓解症状、挽救肢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为代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近几年主要以下肢ASO为代表,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代表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y obstruction disease,PAOD)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两大症侯群。在PAOD的发病因素中,糖尿病、吸烟和年龄等都是重要的危险因子。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又是糖尿病高发国和烟草消费大国,因此,PAOD的发病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杀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8年5月对49例51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采用3种血管重建方式:①35例(37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8例(8条下肢)行股深动脉重建;③6例(6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结果:28例(30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5~13.5年,7条截肢;8例(8条下肢)股深动脉重建术后随访1-4年,2条截肢;6例(6条下肢)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1条截肢。除10条截肢外,其余41条患肢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人基本可正常生活。结论:根据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成形联合髂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高危、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缺血的效果。方法:对18例(26条肢体)重症、高危下肢动脉广泛闭塞患者采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联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通过观察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等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20条肢体、股深动脉成形22条肢体、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6条肢体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16±8.5)个月(3~26个月),踝肱指数明显提高,静息痛均消失。结论:股深动脉成形联合髂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闭塞缺血症是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旁路术。但是在严重肢体缺血 (criticallimbischemia ,CLI)的病例中 ,大约有 2 5 %的病例动脉狭窄部位位于膝关节平面以下[1] ,包括胫腓干狭窄或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支狭窄 ,这些病人大多数伴有糖尿病。对于这些远端流出道不良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在下肢闭塞以上正常动脉与腓静脉入口远侧胫后静脉之间搭桥及破坏胫后静脉远侧瓣膜的方法.一期完成胫后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病变15例(17肢),术后观察1~10年,除2例(2肢)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外。其余15肢效果良好。本法具有手术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和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床表现为静息痛等下肢严重缺血症状。经同侧、对侧股动脉或右肱动脉等途径,主要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平齐闭塞端血管进行顺行开通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成功使导丝和导管经平齐闭塞端进入并通过闭塞端,完成再通治疗,其中11例(11/12)使用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在髂、股动脉共植入支架19枚;1例髂总动脉、2例股浅动脉和2例胫(胫前、胫后)动脉平齐闭塞病变因无法使导管导丝嵌入闭塞起始部而终止再通操作,再通成功率为70.59%(12/17)。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踝臂指数(ABI)平均值从0.47上升至0.71。6个月近期随访无症状复发,8、12和24个月各有1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1例复查CAT显示支架内完全闭塞。结论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进行再通治疗可以获得安全而良好的临床疗效,拓展了介入治疗对于复杂、严重下肢缺血病变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作为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失败时的补救方法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顺行导丝开通失败患者,采用经患侧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腓动脉逆行穿刺导丝开通闭塞血管,再行球囊扩张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血管开通后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患肢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0.83±0.17)vs(0.31±0.12),P〈0.01],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顺行导丝无法开通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明显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