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临床上较罕见。TOBS由Caplam1980年首先提出[1],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小脑上动脉(SCA)和基底动脉上端(BA上端),组成一个“干”字型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5例报告查芹唐惠英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43000吴美珍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干血管病,占脑梗塞的7.6%,以往国内报道不多,随着CT和MRI问世,近年来我国报道增多,现将近两年...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 6 8岁女性 ,以“双眼视物不清 ,走路不稳 3d ,视物双影 ,意不清 1d”为主诉入院。既往高压病史 8a,未系统正规治疗。 1991年 ,1996年两次患“脑梗塞”临床治愈。本次急性起病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走路不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略感头痛 ,无恶心呕吐 ,无视物旋转 ,无抽搐及意识障碍 ,在当地医院给予维脑路通、脑活素静点 ,病情进展加重 ,入院前 1d出现视物双影 ,意识不清。查体 :BP2 2 .5 /13kpa。嗜睡状态 ,言语欠清 ,双眼右侧同向偏盲 ,瞳孔不等大。D右 :D左 =4.0 :3.0。右眼对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4.
籍延华  邵海林 《广西医学》2002,24(2):298-299
患者男性 ,5 4岁 ,1天前在活动中突然头晕恶心未吐 ,双眼视力模糊伴右半身无力及意识障碍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小时前突然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查体 ,神智呈嗜睡状 ,T38℃ ,P84次 / min,R2 1次 / min,Bp1 5 0 /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心肺无异常 ,双瞳等大等圆 ,0 .35 cm,光反应 ( + ) ,右鼻唇沟浅 ,伸舌略右偏 ,右上肢肌力 级 ,右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低 ,右健反射 + ,右锥体束征 ( + ) ,经急查头颅 CT示基底节区及枕叶梗塞。给予脱水剂、能量合剂、抗凝及激活脑细胞药治疗中于入院第 5天突然病情…  相似文献   

5.
朱艳秋  梁芸 《吉林医学》2002,23(2):107-107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突发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右侧肢体运动障碍8d,不省人事1d于2001年8月4日入院,住院号:890134.病人在田间劳动时发病,右侧肢体无力,尚可缓慢行走.在附近诊所按脑血栓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1d前病人出现问话不答,终日昏睡,双瞳孔均散大,诊所认为病人有生命危险,遂入我院治疗.即往高血压病史10a,平素间断服用降压药,头晕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Bp165/83mmHg.昏睡状态.查体不合作.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脑血管病急症之一,虽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预后差,应予以重视,以便能早诊断及积极治疗。就我院2000-2002年收治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RBAS)是由Caplan于 1 980年首先提出的 ,基底动脉尖顶端 2cm内有 5条血管交叉 ,即双侧大脑后动脉 ,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了“干”字型结构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 ,幕上幕下的脑组织同时受累 ,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报告陈贵海,王兴中基底动脉尖(TOB)综合征是广义的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或供血不足的一个亚型,由Caplan[1]于1980年首先提出。我科于1987年10月~1993年3月共收治17例,占同期各年龄组全部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1...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且极易误诊误治,本文通过对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回顾,分析,发展早期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患者。TOB是指基底动脉尖部2cm内所属7条动脉之一或一条动脉以上动脉闭塞所致的丘脑、中脑、枕叶或颞叶内侧面梗死所致的综合征。病因多为外来血栓栓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和瞳孔异常及波动性意识障碍为特征性表现。CT有中脑、颞叶、丘脑枕叶等处合并或单独受损的征象,脑血管造影对确定某一支血管闭塞有重要意义。本文还对该病的发生机理和临床诊断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我院自 1997年以来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女 ,72岁 ,既往 :高血压史 10年 ,患者于1999年 7月 2 7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 ,视物旋转 ,视物双影 ,伴恶心呕吐 ,胡言乱语 ,出现幻觉 ,并出现意识障碍 ,每次 6~ 8小时 ,呼之不应 ,其间呈嗜睡状态 ,进食困难 ,小便失禁 ,四肢能自主活动。查体 :血压 2 4 /13kPa ,嗜睡 ,双瞳孔直径 3 0mm ,右瞳孔光反射迟钝 ,双眼右侧视野偏盲 ,双眼球上视受限 ,右眼球下视受限 ,无面、舌瘫 ,四肢肌力Ⅳ 级 ,感觉正常 ,双侧Babinski征 ( ) ,头…  相似文献   

12.
李欣  卢瑛 《中国厂矿医学》1996,9(5):313-3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5例报告)吉林铁路中心医院(132001)李欣,卢瑛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是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而无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报道较少,近年来我科见到5例,现就有...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ofthebasilararterysyndromeTOB)是指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致血流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以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 ,常伴有间脑、小脑以及枕叶、颞叶等缺血性损害。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 ,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我院自 2 0 0 0年以来 ,共收治本病 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 ,男 2例、女 3例 ,年龄 5 0~ 6 8岁。平均 6 1.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 4例 ,糖尿病 3例 ,冠心病病史 2例 ,有短暂…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17岁。 2 0 0 0年 5月 15日无诱因出现眩晕、呕吐 ,继之出现意识障碍 ,数小时后清醒 ,四肢力弱以右侧明显 ,且言语不清、视物双影、饮水发呛 ,第 2d出现尿潴留。病后第四天转我科治疗。查体 :BP 112 .5 / 82 .5mmHg ,心肺未见异常 ,吟诗样语言。双瞳孔左侧 3mm ,右侧 3mm ,光反射存在 ,双眼不能内收 ,外展不足 ,可见水平眼震 ,右中枢性面舌肌瘫。右上肢肌力 0级 ,右下肢 2级 ,左上肢肌力 4级 ,左下肢 5级 ,右Babinski征 ( ) ,左上下肢共济运动差。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ESR 2 7mm/h ,血纤…  相似文献   

17.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临床较为少见。典型病例不难确诊,非典型病例易延误诊断。现对我科近年收住的3例TOBS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70岁,以"意识不清3h"入院。3h前干家务活时出现头晕、呕吐,继之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呈进行性加重。既往有高血压史3年。查体:BP180/110mmHg,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2mm.左侧4mm,光反应迟钝。双眼上视不能,左侧肢体瘫痪,刺激后能抬离床面,双侧下肢巴氏征(+),入院时头部CT未见异常。发病24h头部CT示左侧中脑、左侧枕叶、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大片状低密度病灶。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患者呈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少见,病死率高。本文报告了26例TOBS,发病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糖尿病、冠心病次之。该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头部CT及MRI检查以丘脑和中脑梗塞为主。本文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报告6例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男4例,女2例,年龄69至84岁,平均病程32天,临床主要表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活动障碍,偏瘫,视力减退,幻视等症状,头颅CT平扫显示丘脑,中脑,桥脑,小脑,颞叶内侧,枕叶的梗塞灶,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典型CT征象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1],Caplan[2]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