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提高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水平.方法 对65例复杂髋臼骨折、臼顶部骨折14例,臼前壁或前柱骨折,或前壁前柱均骨折18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或后壁后柱均骨折20例,臼中央骨折、股骨头半脱位或中央脱位6例,臼内有游离骨块,来源于股骨头或髋臼2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或骨盆骨折5例.用后方入路41髋、前方入路17髋、延长髂股切口2髋和前后联合入路5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长轴固定.结果 术后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51髋,满意12髋,不满意2髋.按关节功能(Aubigen6分法)评定,获随访41例,平均时间14.2个月,优30髋,良6髋,可3髋,差2髋,优良率87.8%.结论 争取早期手术,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直视下行解剖复位和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疗效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骨折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将骨折块复位,直视下分别用ATMS及重建钢板与螺钉紧密固定。制作可多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加载夹具,按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从100N至500N进行加载,比较两组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的稳定性;在直立位状态加载至500N,利用压敏片计算髋关节在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下两组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后头臼之间的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载荷、不同髋关节状态下测得的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臼对应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拉力螺钉在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12例,其中单独应用拉力螺钉内固定18例,占16%,联合应用拉力螺钉和钢板内固定32例,占29%。结果112例随诊12~96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最终结果优60例,良36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85.7%。结论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包括髓外固定如髋臼钢板固定,髓内固定如拉力螺钉固定,髓内、外相结合固定等。髋臼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内固定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骨折部位、类型、稳定程度及患者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技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57例复杂髋臼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7例获得随访,按Matta的疗效标准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6例。结论早期手术,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确定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准确的复位和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0年10月治疗的4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中获得随访的33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按Letoumel分类方法,其中后柱加后壁12例,横行加后壁8例,T型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行4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使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盆拍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按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标准评分,其中优2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达81.8%。结论通过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复杂髋臼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单纯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病例,探讨采用单一改良K-L入路同时治疗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方法。方法在20例髋骨标本上测量髋臼后壁的宽度,并通过测量前倾的角度探索最佳向前置钉角度。对2000年1月~2008年5月以来共15例累及四边体和前柱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单一改良K-L后入路同时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髋臼后壁宽度在47~52mm之间。在髋臼后壁的外2/5区域,向前植入螺钉均进入髋臼内;在髋臼后壁的中间1/5区域,向外倾斜15°置钉,有6例部分进入髋臼内;在髋臼后壁的内2/5区域,向前倾斜10°置钉,螺钉无一进入关节内,其远端可以从前柱穿出。随访9~27月,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优良率93.3%。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标准: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野暴露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 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 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 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在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大出血中的应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髋臼后壁骨折及其经内固定后的髋臼接触特征的变化。方法运用压敏片技术分别测量正常髋臼,髋臼后壁骨折及经用重建钢板(RP)和重建钢板 分叉钢板(RP SP)两种方法内固定后髋臼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结果髋臼后壁骨折后接触面积较正常髋臼下降34%,经RP固定后接触面积恢复至正常的80%,RP SP固定后恢复至正常的92%。髋臼后壁骨折后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明显增加,两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后接触压力和接触应力随之减小。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引起髋臼接触面积下降、应力集中,两种内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髋臼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应力,其中RP SP固定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4.6±9.5)岁。其中Neer分型Ⅳ型8例,Neer分型Ⅲ型1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肢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6.6±4.5)个月。26例患者手术时间85~171 min,平均(119.5±23.2) min;术中失血量为180~600 mL,平均(365.0±97.7)mL。在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2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63~94分,平均(85.2±6.8)分,优良率为84.6%。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可根据不同的骨折形态选择合适的多维固定,具有固定方式灵活、内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常规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3D打印技术辅助ORIF与常规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的临床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评价手册和渥太华纽卡斯尔量表(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术式临床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1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821例(3D打印手术组372例,常规手术组4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MD=-43.41,95%CI(-56.19,-30.62),P<0.000 01]、术中出血量[MD=-216.47,95%CI(-298.39,-134.56),P<0.000 01]、术中透视次数[MD=-5.43,95%CI(-7.71,-3.15),P<0.000 01]、术中器械安装时间[MD=-27.31,95%CI(-31.29,-...  相似文献   

12.
观察自体血液回输在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大出血中的应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单一前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完整随访的单一前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33例,其中10例术前行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虚拟复位、模型打印及钢板预弯(3D打印组),23例常规单一前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后柱螺钉置入时间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位质量和Merle 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结果 3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6 ~ 36个月,平均(25.00±9.94)个月。其中,3D打印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后柱螺钉置入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经验手术组缩短,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较经验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位质量、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术前规划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暴露射线的次数,其方法安全可靠,有利于髋臼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伤所致,常伴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外科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pelvis fracture,acetabulum fracture,internal fixators,materials”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选取有关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与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临床多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常用于内固定的重建钢板材料是钛板,弹性模量接近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可在置入前预先弯曲塑形,使之与骨折部位骨面相匹配。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副反应,避免金属螺钉的电解与腐蚀,在内固定早期保持一定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逐渐愈合,材料强度也缓慢降低,材料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治疗效果满意。以三维重建技术定制钢板固定和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骨折治疗的重大进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及手术模拟中的应用。 方法 采集1例髋臼骨折患者的骨盆CT图像,在Mimics 14.01软件上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Geomagic Studio 11.0软件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模拟,提出手术指导方案。术后三月再次采集患者骨盆CT图像,三维重建后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复杂髋臼骨折的术前设计的效果。 结果 根据Tile分型:该病例为C2-3型。Mimics软件重建的骨盆三维模型可准确反映复杂性髋臼骨折的三维立体结构,利用Geomagic软件移动骨折碎片,进行骨折复位,并精确测量出相关的各项数据和进行内固定的放置设计。术后随访钢板与螺钉非常接近术前设计的位置。 结论 应用数字医学技术有助于直观地显示骨盆内部情况并明确分型,并能实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模拟等操作,实现复杂髋臼骨折的术前设计,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9月对29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进行LISS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9例骨折均愈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技术具有更好的保护软组织,更少的破坏骨折部位的血供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危险区域安全置钉的方法,降低螺钉穿入髋关节的风险。取得173例正常成人完整骨盆CT断层扫描数据, 由此建立清晰完整的三维数字化骨盆模型,对其进行由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方向的曲线拟合,并在髋臼区域等分此曲线,获得垂直曲线的5个截面。以过进钉点并垂直于骨表面的截面曲线法向面作为参考平面,测量不同截面的进钉角度范围(α~γ)及对应的进钉深度d1、d2、d0;比较男性、女性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对髋臼区螺钉植入进行安全规划。结果表明,截面2的d0,截面3的β、γ以及截面4的β,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进钉角度范围与手术入路可行范围存在部分交集。临床髋臼区域下缘置钉时要考虑到男、女性别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截面1和截面5置钉方向比较自由;截面4安全置钉角度接近可操作临界角度,临床上置钉应避开截面2和截面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7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Pararectus approach, PRA)治疗患者38例(PRA组),改良Stoppa切口入路(Modified Stoppaapproach, MSA)治疗患者34例(MSA组)。比较两组的前方入路显露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骨折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显露时间,显露过程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复位评估(PRA组优20例,良13例,可5例;MSA组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均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理想入路,但是腹直肌外侧入路在手术视野显露上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O2P2和P2Q的长度分别为(20.7±2.1)mm和(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62.2±5.8)°。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髋臼骨折与手术策略。方法对我院2000年~2012年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的20例髋臼骨折病例在手术创伤和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结果骨折复位程度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5例。随访6~36个月,疗效评价按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选择改良Stoppa手术入路简便、高效、创伤小,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恢复骨盆功能的较好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