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新型细胞分离机COBESpectra采集健康供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 (PBSC)。资料和方法1  4名健康供者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 )分别是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例 1~例 4)的同胞 ,经HLA配型符合供者要求。供者 1的动员方案为 :rhG CSF 30 0 μg/d× 5d ,供者2 ,3,4的动员方案采用rhG CSF 30 0 μg/d加rhGM CSF 15 0 μg/d ,连续 5d。根据CD3 4 细胞含量均在第 6天采集PBSC。2 例 5~例 8进行自体PBSC移植 例 5、例 8为霍奇金病(HD)患者 ,动员采用环磷酰胺 (CT…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对24例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的三种动员方案、采集及移植后的PBSC数量与造血重建关系进行研究。24例中急性白血病13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晚期乳癌1例。三组动员方案:化疗+四氢叶酸+氟美松;化疗+rhGM-CSF+氟美松;化疗+rhG-CSF+氟美松。用流式细胞仪双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hG-CSF组中9例CD34+CD33+细胞。结果表明:rhG-CSF组PBSC产率最高,平均每例单个核细胞(9.86±6.01)×108/kg,CFU-GM(21.08±16.86)×104/kg,CD34+细胞数与CFU-GM正相关(r=0.68)。动员后再用rhG-CSF1周,CD34+细胞显著增多,可连续每日采集,当≥5×106/kg即可停止;采集与回输的PBSC数与造血重建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和正常供者在使用rhG CSF动员及采集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 (PBPS)过程中的不同反应 ,我们于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6月对我科使用rhG CSF动员的部分供者和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象和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情况、动员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 ,并对正常供者进行了 1年随访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正常供者 15名 ,男 7名 ,女 8名 ,中位年龄 35(16~ 5 1)岁。恶性血液病患者 13例 ,男 7例 ,女 6例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3例 ;中位年龄 2 1…  相似文献   

4.
G—SSF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时 ,骨髓造血干细胞需要经过动员和归巢两个阶段才能完成造血重建。在人体应用G CSF进行动员时 ,外周血干细胞数多在第 4~第 6天达到高峰 ,而对于移植物回输后G CSF使用的确切时间 ,有许多不同意见。我们用rhG CSF动员小鼠干细胞 ,从粘附分子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机制 ,并为临床G CSF的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清洁级近交系BALB/c小鼠 ,雌性 ,8~ 12周龄 ,体重 17~ 2 0g ,由本校动物部提供并饲养于该部无菌层流环境中。2 试剂 rhG CSF(惠尔血 )由…  相似文献   

5.
近 30年来 ,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难治性血液病治疗学中一个有效的措施 ,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免疫性缺陷病等患者获得了新生。根据移植细胞的来源可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分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异体PBSCT(aLLo -PBSCT)、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CBSCT)及CD34 细胞移植。 1 990年以来 ,国内、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数量都大幅度增长 ,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和PBSCT。尤其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erip…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6 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CR1 4 例,CR2 1 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 例(CR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 例(CP5 例,AP3 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1 例(PR) 。中位年龄33(18 ~49) 岁。预处理方案:TBI9 ~10 Gy( 分2 次照射) + CTX 120 m g/kg 或TBI10Gy +CTX120 mg/kg + Vp16 500 mg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方案:CsA+ 短程MTX。供者年龄中位数32(14 ~52) 岁, 用GCSF5μg ·kg - 1 ·d - 1 ×5 ~6 天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分离单个核细胞中位数9 ×108/kg[5 .79 ~13 .70) ×108/kg] ,CD34 + 细胞中位数13 .9 ×106/kg[5 .69 ~49 .00) ×106/ kg] 。结果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仅1 例(ABO 血型不合) 红系延迟重建。粒细胞> 0 .5 ×109/ L 中位数12(10 ~15) 天,血小板> 30 ×109/L 中位数13(8 ~24) 天  相似文献   

7.
GM-CSF联合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采用GM CSF联合G CSF动员及采集 2 0例正常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正常供者 2 0名 ,男 12名 ,女 8名 ,中位年龄 36(2 4~ 5 1)岁。所有供者HLA配型与受者相符 ,拟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提供外周血干细胞 ,并且血常规、骨髓象及各脏器功能均无异常。2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2 0名供者均采用下列动员方案 :GM CSF(美国先灵葆雅公司提供 ) 8μg·kg- 1 ·d- 1 ,皮下注射 ,第 1,2 ,3天 ;G CSF(日本麒麟公司提供 ) 8μg·…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干 /祖细胞量和 (或 )质的缺陷。近年来 ,应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再障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优缺点  与骨髓相比 ,PBSC不仅具有采集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 ,而且正常供者经动员后的PBSC中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细胞 (CFC GM)、CD3 4 细胞及长期培养起始细胞 (LTC IC)的含量均高于骨髓[1] 。临床应用中也发现 ,PBSCT后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重建快 ,降低了感染率及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及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移植前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结果:多抗甲素组每例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3.58±2.12)×108/kg,GCSF组为(6.68±5.31)×108/kg;接受移植的28例患者中21例呈持续缓解状态(CCR),中位CCR时间为18(5~58)个月,复发7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68.7%,复发率为22.3%。结论:两种动员方案均有良好的动员效果;ABSCT及PBSC和自体骨髓联合移植均具有良好疗效及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干细胞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血干细胞 (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 ,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骨髓作为自体移植的最主要干细胞来源 ,且逐步应用于HLA相合的胞兄妹之间异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ransplantation ,PBSCT)的优势包括 :(1)造血功能的快速恢复 ;(2 )减少肿瘤细胞污染 ;(3)降低病人费用 ;(4 )增加移植物中T细胞和NK细胞数量 ,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 ,降低移植后复发 ;(5 )避免麻醉和手术等。同时 ,PBSC的产物更适于体外调控 ,如CD34 + 细胞的筛选、肿瘤细胞的清除和基…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我们成功地采集2例低体重小儿外周血干细胞,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例1患儿2.5岁,体重11kg,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后好转,拟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剂马法兰70mg/d×1天,顺铂40mg/d×5天,GCSF7μg·kg-1·d-1×25天。例2,女,12岁,体重23kg,确诊地中海贫血。拟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其胞妹,5岁,体重12kg,动员采用连续注射GCSF15μg·kg-1·d-1,第5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C)。2PB…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5)的应用是救助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新途径,移植前受者所需进行的准备与骨髓移植(BMT)相近,有些治疗中心术前对患者进行化疗,有时配合放疗,完成后休息2d即可行PBSCs。对供者需首先注射G集落刺激因子激...  相似文献   

13.
例 1,男 ,36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L2 ) ,行DOMP方案常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 ,巩固 4个疗程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前患者一般情况好 ,无不适 ,血常规、骨髓、血沉、肝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 2 0 0 0年 6月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供受者HLA完全相同 ,血型相同。预处理采用CTX Vp16 TBI方案 ,回输供者外周血干 祖细胞 4.7×10 8 kg体重 ,常规给予环孢菌素A(CsA 1.5~ 2 .0mg·kg- 1 ·d- 1 )、骁悉 [MMF 0 .5g 3次 d ,从 0~移植后 2 1天 ( 2 1d)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3.7±0.2g/m^2第1天静滴,白细胞(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4.5±0.6μg.kg^-1.d^-1,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WBC恢复至2.5×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采集用CS3000plus或Cobe血细胞分离机,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HLA不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治疗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1 病例  3例患者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例号性别年龄(岁 )诊断至移植时间(月 )移植时状态移植细胞数MNC(× 10 8/kg)CD34 (× 10 6 /kg)目前状态1男 2 1   4CR1 3 .0  10 .0CCR3 5个月2男 14 2 4CR2 6.610 .0CCR 2 3个月3男 15 12 2次复发 7.0 5 .2死亡2 供者 例 1为患者同胞姐姐 ,例 2及例 3均为患者母亲 ,供…  相似文献   

16.
例 1,男性 ,2 3岁 ,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第 1次完全缓解 (CR1)持续 1年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供者为多产女性 ,HLA B位点不合 ,刺激指数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为 2 .8,患者刺激细胞与供者反应细胞为 42 .3 % ,供者刺激细胞与患者反应细胞为 2 6 .5 %。移植后15天造血重建 , 5 0天染色体 10 0 %为XX核型。 37天出现低热 ,抗生素治疗无效 ,伴有口腔粘膜粗糙 ,红白相间 ,活检证实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继续环孢菌素A(CsA)30 0mg/d治疗 , 5 0天开始每周递减 5 %。 10 0天…  相似文献   

1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测定CD34^+Thy—1+细胞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确切评估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PBSC)水平的变化,及时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血时机。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化疗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动员时外周血CD34+Thy-1+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体外集落培养方法评价外周血祖细胞(PBPCs)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循环血中CD34+Thy-1+细胞、CD34+细胞和克隆形成细胞(CFC)含量分别增高48.6倍、50.0倍和53.1倍,高峰时间在化疗后第12~14天(注射G-CSF的第6~8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Thy-1+细胞、CD34+细胞的比例分别增高13.8倍和10.5倍;动员的早期阶段,CD34+细胞中Thy-1+细胞比例最高。结论:联合应用化疗和G-CSF对PBPCs,尤其对早期干/祖细胞具有显著动员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Thy-1+细胞可及时指导临床准时采集PBSC。  相似文献   

18.
例 1,女 ,7岁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Pesaro临床Ⅲ期 ,血型为B型。供者为其胞兄 ,HLA全相合 ,血型为AB型 ,予G CSF 5 μg·kg-1·d-1× 5d皮下注射动员后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预处理方案 :马利兰 18mg/kg ,环磷酰胺 2 0 0mg/kg ,噻替哌 6mg/kg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110mg/k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预防用环孢菌素A(CsA)。患儿获得的单个核细胞为 10 .6× 10 8/kg,CD3 4 细胞为 11.7× 10 6/kg。移植后第 13天ANC >0 .5× 10 9/L ,但从移植后第 14~第39天白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联合化疗加入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在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及临床效果,以寻找有效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方法:动员方案以联合人 加hrG-CSF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包括DA、HA、DOLP、MP等,每日hrG-CSF1~3μg/kg连用1d~6d,结果:动员时间25.20d±13.74d。MNC采集量为(1.01±0.79)×10^8/kg,GM-CFU为(4.59±  相似文献   

20.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GM>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不影响BFU-E/CFU-GM比值。结果表明,化疗后加用G-CSF可明显提高PBSC的收集效率,G-CSF是一种有效的PBSC动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