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拇长伸肌腱白发性断裂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腱自发性断裂是指无明显外伤或仅轻微的动作所引起的肌腱断裂。自发性肌腱断裂的发病率很低,约占手部损伤的0.1%。1998年7月~2004年1月,我们对17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修复,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腱自发性断裂是指无明显外伤或仅轻微的动作所引起的肌腱断裂.自发性肌腱断裂的发病率很低,约占手部损伤的0.1%[1].1998年7月~2004年1月,我们对17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修复,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7岁,因右手掌背部电锯伤后,以疼痛、流血、伸拇障碍2h为主诉入院。查体:右手背桡侧,腕肌腱桡侧1.5 cm处有约4.0 cm长横行创口,无活动性出血,拇指呈过屈位,无主动伸拇功能,虎口背侧无感觉。初步诊断为拇长伸肌腱、桡神经浅支断裂。在臂丛神经麻醉下清创,行肌腱修复术。术中见腕背第2鞘管近端表面有一斜行鞘管,已断裂的拇长伸肌腱走行于此鞘管内,且此拇长伸肌腱由两束构成,远端独立分别走行于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位置(图1,2)。  相似文献   

4.
拇长伸肌腱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陈旧性损伤及自发断裂不能直接缝合,我院自2000年7月~2005年8月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9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6~52岁,左手5例,右手4例,切割伤2例,自发断裂5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手指伸肌腱断裂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手指伸肌腱自发断裂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29例患者总结如下:伸肌腱Ⅰ区22例、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3例、拇长伸肌腱4例,修复重建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Ⅰ区原位直接缝合修复,优良率100%;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长伸肌腱,优良率85%;桡侧腕短伸肌腱修复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优良率75%。结论伸肌腱自发断裂常伴有炎症侵蚀或骨折端磨损的病理基础,在伸肌腱Ⅰ区时首选原位直接缝合修复,无条件修复时可行远指间关节融合术;对于中环小指伸肌腱Ⅵ区及拇长伸肌腱断裂行相邻协同肌肌腱转位修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9月以来,我们对骨间背神经损伤(旋后肌以下)晚期患者9例,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方法包括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掌长肌腱移位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移位术等,其中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可应用于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陈旧性断裂和旋后肌下骨间后神经损伤后等拇指末节不能背伸.2005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法重建拇长伸肌功能7例,疗效良好. 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9~52岁.其中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2例,外伤后继发断裂2例,外伤致旋后肌下骨间后神经损伤3例.临床表现为拇指末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活动正常,鼻烟窝处不能触及紧张的拇长伸肌腱.自发现伸拇功能丧失至手术时间为2d至18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5年5月-2020年1月,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及掌长肌腱游离移植对19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19例获随访4~24个月,平均6个月.拇指指间关节背伸0°~5°,屈曲35°~45°.按SEEM评分标准,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腱12例,...  相似文献   

9.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78年8月~2003年3月以食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46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16~51岁,平均36岁.外伤陈旧性断裂24例,继发性断裂22例.病程2天~5个月,平均74天. 结果 41例获7个月~23年随访,平均9年3个月.术后拇指抬高丢失0~2.2 cm,平均1.8 cm;拇指屈曲丢失0~3 cm,平均1.6 cm;食指均能单独背伸,背伸丢失0~8度,平均5度.按SEEM评分标准:优2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达95%. 结论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采用SEEM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伸指、伸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将尺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游离后从前臂尺桡骨骨间隙穿过与腕背侧伸拇、伸指总肌腱吻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2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尺侧屈腕肌腱、掌长肌腱穿过尺桡骨骨间隙修复腕背侧伸拇、伸指总肌腱功能障碍手术方法在临床上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并对比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7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掌长肌腱移植组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组,术后均予外展背伸位被动支具固定3周,逐步行患指主被动功能训练,定期随访。结果 两组术后均获随访4~8个月,平均5个月。根据TAM评价标准,掌长肌腱移植组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组术后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两组在优、良、中数量以及优良率(TAM等级优+良占总比)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是治疗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的两种有效术式,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的示指固有伸肌腱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且示指固有伸肌功能存在、动力正常的患者采取改良法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1个月.拇指背伸抬高丢失0~1.8 cm,拇指屈曲丢失0~2.3 cm;示指背伸丢失角度0°~10°.根据SEE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5例,良5例.结论 采用改良的示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手术操作简单,转位肌力量足够强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重建V区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共收治拇长伸肌腱V区自发性断裂21例,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重建,对照组10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根据TAM评价标准,治疗组11例治疗效果优7例(63.6%),良4例(36.4%),差0例,对照组10例中优4例(40%),良4例(40%),差2例(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重建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拇长伸肌腱损伤初期往往易为患者和医生所忽视 ,当发现拇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 ,拇指末节呈屈曲畸形时 ,才来手外科或骨科诊治 ,一般情况下 ,Ⅰ、Ⅱ区拇长伸肌腱损伤 ,近端回缩不远 ,二期仍可对端缝合 ,Ⅲ区损伤 ,晚期常因近端肌腱回缩 ,不能直接缝合。近 3年来 ,本院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晚期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损伤 17例 ,效果较为肯定。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5岁。左侧 10例 ,右侧 7例。 13例为直接外伤所致 ;4例为自发断裂 ,其中 3例有腕部骨折史 ,1例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于伤后 5d~ 6个月后…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12例,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8例,均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自发性环小指伸肌腱断裂3例,环指指伸肌腱远侧断端与中指伸指肌腱端侧编织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小指固有伸肌腱。自发性中环小指肌腱断裂1例,冷冻异体伸指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前均有类风湿关节炎史或桡骨远端骨折史,前者组织学检查显示以滑膜和肌腱慢性炎症伴局灶性坏死为主,后者以肌腱纤维断裂为主。所有病例治疗优良率达100%,未发生再次肌腱断裂。[结论]炎症侵蚀或骨折端磨损,是伸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确切,对多根伸指肌腱断裂可考虑行异体肌腱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局部解剖结构,探讨拇长伸肌腱腕背部(Ⅳ区)闭合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解剖两例前臂标本及观察4例患者手术中局部所见,分析肌腱断裂与局部解剖结构的关系。4 例患者均经食指固有伸肌腱转移修复拇长伸肌腱。结果:随访2~5年,拇指指间关节伸直正常,食指伸直与健食指比较无异常。结论:拇长伸肌腱由于潜在的病变与局部的解剖特点,该肌肌腱位于腕背部(Ⅳ)可发生闭合断裂,修复方法以食指的固有指伸肌腱转移较肌腱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肌腹长度为[(85.67 ± 1.67) mm, ± s,下同],肌腱长(102.41 ±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13.76 ± 0.40) mm,宽度为(6.18 ± 0.16) mm,高度为(4.11 ± 0.18) mm.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结论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长度、肌力足够,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2008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并发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6岁.因跌摔伤以左手掌撑地,致左腕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患者伤后半小时来院就诊.X线片检查示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碎裂.复位前检查有左拇指伸指不能,考虑肌腱断裂可能,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可,再次检查仍有左拇指伸指不能.给予完善检查,5 d后行拇长伸肌腱探查,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中见拇长伸肌腱在IAster结节处呈切割样断裂,Lister结节桡侧骨沟内可见不平整的骨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