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特异性HCV抗原增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发病机制和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研究了丙型肝炎(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HCV特异性抗原的增殖反应,从细胞免疫的角度分析机体抗HCV免疫功能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一、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检测对持续性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因输血而感染的慢性HCV肝炎患者进行IFN治疗24周,在治疗12周即取得完全应答的患者,24周治疗结束时检测PBMC中HCV RNA,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血清HCV RNA监测。结果 治疗结束时,有9例患者的PBMC HCV RNA为阳性,7例为阴性。在PBMC中HCV RNA阳性患者,停止治疗的6个月内9例中8例血清HCV RNA阳转,1年内所有患者的HCV RNA复发。而PBMC HCV RNA阴性者,随访至停药6月时,7例中仅1例HCV RNA阳转,1年内共2例HCV RNA复发,其余5例,随访至3.5年,血清中HCV RNA仍阴性。结论 IFN治疗结束时PBMC中HCV RNA检测能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套式PCR检测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结果显示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68例,PBMC阳性44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15例(39.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29例(80.5%);3例血清HCV RNA阴性,而PBMC中HCV RNA阳性;8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 RNA阳性。结果显示,在部分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中存在HCV RNA,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MB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0.01)。提示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清HCV RNA检测可能有助于抗-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有电镜等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s进行综合检测,以证实其受HCV感染,并试图在电镜下发现和证实感染细胞内HCV颗粒。方法 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检测患者PBMCs内的HCV RNA和HCVAg,以常规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研究感染细胞内HCV的形态、定位和超微结构。结果 HCV RNA阳性检出率为77.2%(17/22),HCVAg  相似文献   

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HC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较多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改)能存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不但能存在于该细胞中,而且能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CV可以感染PBMC,但是否能复制还有争议。至于HBv、HCv重叠感染PBMC目前作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PBMc中HBV、Hcv重叠感染的可能性,以及细胞中病毒的检出与血清学标志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 7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选白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杭州铁路医院传染科住院患者,检测其血清和PBMC中的刊3v、HCv指标。为排除血清污染,同时检测PBMC最后一次洗液。另设…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献血员中隐匿性HCV感染的状况,我们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对100例献血员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随机选择血清抗HCV阴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献血员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取血清-20℃冻存待检。二、PBMC分离及HCVRNA提取取肝素抗凝血5ml,立即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PBMC,用Hank液漂洗PBMC5次后,冻存于-70℃备检。PBMC和血清中HCV…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防治十分困难,目前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呈全球性分布,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1%~2%,而在某些高危人群如静脉药瘾者高达60%以上。约85%的急性HCV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20%演变为肝硬化,1%~3%发展为肝癌。据统计,美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CV—R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逆转录套式PCR法,对20例慢丙型肝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CV-RNA进行了检测,在20例血清抗HCV阳性及HCV-RNA阳性的患者中,16例骨髓单个核细胞HCV-RNA呈阳性反应,4例为阴性反应,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存在HCV,提示骨髓可甬HCV肝外又一感染复制及贮存的民。并对肝外HCV感染、复制与内肝慢性化的致病关系,以及临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0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中及疗程后每隔3个月定期检测抗-HCVIgG和IgM,血清及本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ALT水平。疗程结束后致少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一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的复常率为66.7%对300%和52.4%对15.0%,血清HCVRNAM转率分别为59.5%对15.0%和47.6%对10.0%。分析持久应答的影响因素,年轻、病程短,治疗前抗-HCVIgM抗体滴度高、PBMC中无HCV感染、病理诊断末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性较好。结论检测抗HCV-IgM及PBMC中HCVRNA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探讨干扰素疗效与慢性乙肝患者CD2 8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的关系。分离 32例慢性乙肝患者及 8例正常对照PBMCs,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 8+ PBMCs,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结束时CD2 8+ PBMC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患者CD2 8+ PBMCs水平显著升高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抗病毒治疗 3个月后有 2 1例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应答标准 ,11例无应答 ;产生完全或部分应答组 ,在治疗前、后CD2 8+ PBMCs均相应高于无应答组 ;进一步分析表明 ,治疗前完全应答组显著高于无应答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部分应答组虽高于无应答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研究结果提示慢性乙肝患者CD2 8+ PBMCs水平可能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有关 ,似可作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PBMC)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定位分布及复制。方法直接原位反转录-PCR(标记引物)对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分布、定位及存在形式进行研究。结果16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胞浆内发现HCVRNA阳性信号,并有一例患者的胞浆内发现HCVRNA负链信号。结论HCV可感染PBMC并在其中复制。原位RT-PCR为进一步研究HCV进入人体内的分布、潜伏、复制状况以及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穿孔素表达情况,探讨其对IFN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5例CHB患者IFNα-2b治疗前、后PBMC中穿孔索的表达。结果IFNα~2b治疗前、后PBMC穿孔素的表达分别为7.9%±4.6%和15.3%±6.4%,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6.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α-2b治疗后完全应答者有12例、部分应答者14例、无应答者9例。IFN治疗后完全应答组穿孔索的表达为19.2%±5.2%,部分应答组为14.2%±5.5%,无应答组为11.7%±6.7%,完全应答组与部分应答组比较,t=2.33,P<0.05;完全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IFN治疗可以使PBMC中穿孔素的表达升高,PBMC中穿孔素的表达可能与IFN抗病毒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们调查了丙型肝炎患者末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被HCV感染的情况。用逆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HCV RNA正、负链。22例受试者的PBMC中检出HCV RNA正链12例(54.5%),其中5例(22.7%)负链也阳性。结果提示,在丙肝患者的PBMC中存在着HCV的活动性感染和复制,表明了HCV的肝细胞外感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正链及负链HCV RNA的检测来探讨HCV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的关系。应用巢式RT—PCR对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PBMC进行正负链HCV RNA的检测,其中15例干扰素治疗。并对10例正常人的血清和PBMC进行了HCV RNA检测。7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73.2%,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0,PBMC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为60.5%,负链HCV RNA阳性率为38.0%。15例干扰素治疗患者在治疗后血清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73.3%,PBMC中正链HCV RNA转阴率为45.5%,负链转阴率为71.4%。正常对照组血清及PBMC中HCV RNA阳性率为0。这说明HCV RNA在PBMC中的复制与丙肝慢性化及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干扰素治疗丙肝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丙型和庚肝重叠感染的发生率,以及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及HGV-RNA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方法72例丙肝患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和HGV-RNA的情况。结果:在患者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检出HGV-RNA阳性者11例和15例,两者同时呈阳性者10例,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者在血浆中、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和在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HCV-RNA和HGV-RNA的例数分别为9、11、6例,占总例数的12.4%、15.3%和8.3%,同步检测HCV-RNA和HGV-RNA感染率均是细胞高于血浆。结论:丙肝和庚肝重叠感染发生率与欧美、日本等国报道相似,同步检测对于避免临床漏诊和研究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杂交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 RNA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PBMC中HCVRNA。方法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CVRNA正链及负链探针,建立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中的HCVRNA。结果治疗前19例患者正链HCVRNA阳性,8例负链HCVRNA阳性,用正链探针杂交在较多的细胞中出现杂交信号,负链探针杂交仅在少数细胞中出现杂交信号,HCVRNA在PBMC胞浆中呈均质性分布。用干扰素治疗结束后3个月20例患者中9例HCVRNA转阴性,近期治愈率45%。结论原位杂交技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且重复性较好,是研究HCVRNA在组织中定位分布和病毒复制场所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检测PBMC中HBV DNA,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血清中HBV DNA在治疗平均5周(3~10周)转阴。5例PBMC中HBV DNA平均15周(12~20周)阴转,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转氨酶反跳。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 DNA,但较血清中HBV DNA清除延迟;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意味着干扰素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