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刘茂才教授临床辨证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辨证论治出现是一些不适应性,刘师认为临证时在坚持中医理论基屈理论为指导,重视中医辨证为特长条件下,还应开拓思路,也于借鉴现代医学成果,进行微观辨证,无“证”求“证”、有“证”舍“证”等辨证发挥,抓辨证关键,灵活运用,做到有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从辨证论治术语的提出,分析了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现状,并着重讨论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研究进展和“微观辨证”“证素”辨证等新辨证方法的产生;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宏观辨证开始出现其局限性,而通过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并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便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微观辨证”和“微观辨证论治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辨证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即应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在辨证微观化的实践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并非等价,微观现象难以逆推宏观证候。微观辨证必须有独特的证型分类,必须有对应的论治方药。“微观辨证论治体系”一旦形成,“微观辨证”将会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第9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中医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认为“证”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中一项关键性的课题。近十几年来,西医学有关新发现疾病及其诊断方法的发展较快,而中医“证”的研究却进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辨证分型固定化,不求发展;(2)辨病为主,辨证为辅;(3)只对病下药,不对症下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开展“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临床研究思维方法,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新的疾病和证,以提高中医临床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的水平,为中医基础理论和药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条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但是由于传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各种辨证方法很难"求同存异",对于"证本质"的研究很难"以偏概全",临床惯用辨病论治替代辨证论治等弊端,限制了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朱文锋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证素辨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全面收集内、外、妇、儿科等临床常见证候,并使之规范化和数量化,明确了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两大基本辨证要素。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是发展数字中医药的基础,是沟通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键理论。本文结合证素辨证体系思想,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转移癌痛是由恶性肿瘤转移到骨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目前本病中医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规范的辨证分型,临床上分型繁杂多样,治疗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证素辨证理论为朱文锋教授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所创立,具有客观、准确、规范等多种优势,本文通过运用证素辨证理论对骨转移癌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初步的探讨,为规范骨转移癌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诊治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近30年,但中医规范化治疗艾滋病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临床上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涉及要素较多,包括依据人体二维空间的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基于自然时空的病程分期和地域因素辨证,以及感染途径辨证、CD4+T淋巴细胞计数辨证及个人经验辨证等。这些辨证要素都离不开患者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决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证候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工作中要注重整体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不同证候要素角度分析艾滋病,最终落实到脏腑属性,才能正确把握艾滋病中医证候,准确实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素辨证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过程,也是中医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难点。朱文锋教授建立的“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辨证在完备意义上的临床理解与应用开辟了一条捷径。本文依据朱教授新作《证素辨证学》追溯了证与证素形成的历史特点,剖析了疾病在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下的结构性差异,从历史角度解读“证素辨证体系”的合理性,并简述了该体系对中医临床辨证规范的意义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出目前中医对急性白血病(AL)的辨证按病分型不符合中医辨证的思维原则,有悖于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难以体现中医辨证的精髓,因而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AL病人的病情。提出应用证素辨证的理念,在规范收集病人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基本的病性、病位等要素来刻画病情特点,真正运用辨证思维来分析病人的病情。如此可避免临床辨证上普遍存在的主观随意性,真实反映临床病人病证多有兼夹错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方证相应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方证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之异同及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是中医辨证方法之化繁为简的表现;辨证论治包括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指出方证相应辨证能够充分发挥方剂的治疗作用,开拓和发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对宏观辨证,微观辨证,辨证五环节(病因,病位,病灶,病机,病势)和“证”的动态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作者认为进中医辨 证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伤寒论》中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开创了中医临床证治的先河,书中创立了相对完整的辨证施治诊疗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作为《伤寒论》重要的辨证施治方法之一,八纲辨证概括了病变部位、邪气的属性、邪正的消长、证候的性质等,为六经病的辨证施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试图从辨证入手,探寻更适合于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体系。方法:采集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时及平素的症状及体征,通过分析及辨证,探讨目前辨证方法的不足,探寻更合适的中医辨证方法。结果:脏腑辨证不能系统地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有大量的临床症状在辨证中缺失。结论:目前的脏腑辨证可能不适合于指导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诊疗,这或许是导致其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探寻新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如六经辨证等。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华,传统的中医辨证,是对四诊资料进行逻辑推理,对疾病的内在质变缺乏直观的认识,同时会经常遇到无“证”可辨的情况,如能解决好“证”的规范化、定量化问题,才可较客观地、准确地辨别证型,为科研和临床立法处方奠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