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临床资料:我院1989年1月~1992年3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11例,占分娩总数的2.16%。年龄20岁~35岁。初产妇76例、经产妇35例。按1∶4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444例作配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晚期产后出血与感染密切有关;在处理上诊断性刮宫仍是重要措施之一,并提出对存在感染因素的产妇,术前、产前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在剖宫产过程中,可用含抗生素的溶液冲洗宫腔,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妇毫无准备的产褥期,突然大量的阴道出血,使患者及其家属措手不及,严重者危及生命。资料与分析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阴道大量出血者。我科自1970年~1984年9,826次分娩中,有18例晚期产后出血,占分娩总数的0.18%,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胎盘及/或胎膜残留,其次为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以及其他少见原因。患者多合并有严重贫血,休克及感染。针对不同原因应用抗生素、宫缩剂、刮宫术及子宫切除术治疗,全部治愈。预防该病的发生,应提高科学接生技术和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提高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7.
8.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分娩总数为4261例,按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的定义(1),发生产后出血95例,发生率为2.23%。现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95例中,初产妇64例,经产妇31... 相似文献
9.
温伯英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5):557-557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主要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或)蜕膜炎,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切口以及剖宫产术的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等。治疗以抗感染、清宫,促宫缩为主,病情严重的可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结果12例子宫复旧不良痊愈,18例清宫术后胎盘及胎膜残留10例,子宫内膜炎及蜕膜炎5例,1例阴道裂伤痊愈,1例宫腔填塞纱布条无效而子宫切除,1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行髂内动脉结扎。结论晚期产后出血病情危急,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晚期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影响因素与晚期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及监测,积极治疗,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晚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1].由于出血过多,常导致严重贫血和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现就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间发生的晚期产后出血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求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艳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9,(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是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1997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4235例,发生产后出血96例,院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7%。同期院外转入我院产后出血32例,共计128例。经抢救治疗125例,3例死亡,均系院外转入。年龄20~40岁,平均31.9岁。128例患者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80例,分娩2次以上者…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发因素,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61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0%,常发生在产后2h内,占91.80%。产后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高危因素有:多次孕产史、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巨大儿、羊水过多、双胎妊娠、产程延长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重症,常与多种原因和高危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逐步做好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产后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87.50%)、胎盘胎膜残留(7.50%)、组织裂伤(5.00%),且多发生在24h内。结论:重点在产时、产后24h内加强监测,及时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是减少出血的根本。产前进行有关分娩知识的教育,产生过程中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治疗上积极促进宫缩为主,同时抗休克治疗,清宫及缝合伤口止血。 相似文献
17.
18.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所致的直接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于1994-of~1997-03年间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达400ml者随机抽取690人,并随机抽取无产后出血69O人为对照。用U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找出防治方法。2结果2.l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将几十种危险因素统计总结出有意义的几种,现分析如下:见表1(1)胎儿体重超过38009者占产后出血人数的26.52%,而在无产后出血的人数中仅占4.34%,二者比较PrtO.01,有显著差异;(2)孕次超过两次者占出血人数25.79%,而无出血… 相似文献
20.
总结我站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8例产后出血病例,测量出血量,并给出及时的抢救措施,补充血容量,及时止血,剥离胎盘,缝合裂伤,纠正休克.并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