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李雅兰  孙婵 《广东医学》1995,16(12):825-826
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诱导麻醉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510632)李雅兰,孙婵芬太尼诱导麻醉已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为进一步探讨芬太尼诱导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65例择期心脏手术的小儿在应用芬太尼诱导及插管...  相似文献   

2.
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国内已开展多年 ,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进步 ,手术时间在逐渐缩短 ,其麻醉方式及麻醉药品也随之不断改进和更新。芬太尼作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常用镇痛药 ,使用的剂量越来越小。现将本人赴美学习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Ⅱ~Ⅲ择期手术病人 85例 ,其中男 4 8例 ,女 37例 ;年龄6 5~ 79岁 ,体重 6 3~ 92kg。所有病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均有 2~ 4支冠状动脉病变 ,其中 13例病人超声心动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麻醉方法 :入室前 30min肌肉注射盐酸吗啡5mg、东…  相似文献   

4.
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4月,共完成小切口剖胸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6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22例、肺动脉狭窄4例、单心房2例。合并畸形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果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月~52月。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5.2±12.6)m 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1.1)h,术后引流量(4.2±1.6)m l/kg。结论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REV手术在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或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的复杂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中的经验。方法:2012年5—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收治了4例TGA患者。2例单纯合并VSD的患者(年龄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采用动脉调转术治疗。1例同时合并VSD及PS的患者(年龄6个月)采用REV手术,另1例同时合并VSD及PS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年龄7岁)采用Senning术+REV术进行矫正。结果:4例患者痊愈出院,单纯REV手术治疗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分别随访1个月和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畸形矫治满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REV手术对治疗合并VSD,PS的TGA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 观察和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HR,SBP,DBP,MAP)的变化及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GI(芬太尼5μg/kg),GⅡ(芬太尼10μg/kg),GⅢ(芬太尼15μg/kg,每组各10例。分别观察入室安静后5min(基础T0),喉镜置入前(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等5个时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作为监测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指标,同时于T0,T2及T43个时相取动脉血,应用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P)。结果 GI T1时相SBP,DBP,MAP及T0时相明显降低(P<0.01),HR无明显变化;T2,T3时相SBP,DBP,MAP,HR较T0时相明显升高(P<0.01)。GⅡT1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明显降低(P<0.01),HR无明显变化,T2,T3,T4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无明显变化;T2时相HR与T0时相升高(P<0.05)。GⅢT1,T2,T3,T4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明显降低(P<0.01);T2时相HR与T0时相升高(P<0.05)。3组患者ANP各时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ANP血浆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血浆ANP水平无明显;芬太尼10μg/kg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于平  崔常虹  李帆 《当代医学》2016,(32):142-14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氯胺酮预处理组麻醉诱导后肌肉注射氯胺酮1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术中生命体征以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预处理组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能够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工流产手术简单,一般在非麻醉下或局麻下进行,手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严重时可发生以心血管反应为主要表现的人工流产综合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无痛人流的患者越来越多.笔者采用异丙酚麻醉,对56例患者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起效快,时效短和苏醒迅速而完全等优点.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腋下小切口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 (AMT)在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6例先天性心脏病人中 ,AMT组 8例 ,胸骨正中劈开 (MS)组 8例。结果 :两组心脏手术全部顺利完成。AMT组切口小 ,平均住院日少于MS组 ,两组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MT行先心手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特点 ,可常规应用于先心手术  相似文献   

11.
对28例新生儿先心所致心衰患儿血清镁进行研究并补镁治疗,发现低血镁24例,占85.7%,在病情加重过程中血镁继续降低,提示低血镁可能是诱发或加重心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补镁对降低严重心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的效果,探讨先心病术后残余病变应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采取介入治疗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后残余心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应用体肺较大侧支血管栓塞术((MAPCAS)治疗的患者共29例,应用封堵术治疗的患者共26例,应用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共20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应用MAPCAS栓塞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中,共有40支侧支血管发生栓塞,在治疗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其中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27例患者康复出院;采取封堵术治疗的2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封堵,术后未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仅发生2例心室水平少量残余分流。采取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患者,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介入前狭窄处压力阶为(60.2±14.9)mmHg,介入治疗后狭窄处压力阶差显著降低,为(17.3±11.4)mmHg,介入治疗前后狭窄处压力阶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入支架患者在治疗后血流通畅,未形成血栓,螺旋CT检查提示主动脉缩窄扩张处未形成夹层。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复杂先心病手术后心血管残余病变,但在治疗中应严格把握治疗指征,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儿80例,随机分为4种不同剂量组:D1(0.25 μg/kg)、D2(0.50 μg/kg)、D3(1.0 μg/kg)、D4(2.0 μg/kg)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用药前(T1),气管插管后2、5、10 min(T2~T4)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NPY,记录相应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进行比较.结果 HR:D1组各时刻点无统计学意义;D2组呈递降趋势,至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3、D4组至T4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及DBP:D1组各时刻点无统计学意义;D2、D3、D4组至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及SaO2:各组不同时刻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aO2及 PaCO2:D2、D3、D4组各时刻与D1组同一时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NPY:D1、D2组各时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3、D4组至T2时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麻醉诱导具有可行性,剂量以0.25~0.50 μg/kg为佳,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NPY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6例采用右胸切口,13例采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直径1.2-3.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手术前、后应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 18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5-6.0kPa。1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3%。结论 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对43名先天性心脏病人和30名正常人进行检查。结合资料对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病人的多普勒血流频谱进行分析,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2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中隔缺损18例,将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二者完全符合。所以,作者认为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检查,具有敏感性强、确诊率高、无损伤等优点,是心脏外科术前诊断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在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先心病患者分为四组: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相应设对照组.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NO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并肺动脉高压(PH)组血清NO浓度(2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诊疗仪,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进行肺血管的术前评价。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的患者,于术前通过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诊疗仪吸入NO,吸入浓度为20ppm,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并计算吸入NO前、吸入NO20min时及停止吸入NO30min后的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肺血管阻力(PVR)。无创监护仪测量末梢血SaO2、BP、HR。NO吸入结束时测定高铁血红蛋白(metHb)。结果:除2例患者吸入NO20ppm后无反应,NO浓度增加至60ppm外,其余患者吸入NO20ppm后,PAP、PVR、CO和吸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停吸后较短时间回到基线。BP、HR变化不明显,吸入NO后metHb化验均政党。结论:NO吸入对于先心病PH的判断较敏感,方法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了168对调查对象的父、母孕前和孕期多方面因素。将各型先心病作为一类疾病进行单因素分析,在α=0.10水平上从55个变量中筛选出19个可疑危险因素,然后用这19个变量与几型常见的先心病做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求得各型先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各型先心病的病因互有交叉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先心病小儿手术前肌注氨胺酮和咪唑安定镇静的安全性及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ASAI-Ⅲ级的先心病手术患儿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氯胺酮5mg/kg和咪唑安定0.2mg/kg混合液,对照组肌注吗啡0.2mg/kg和东莨菪碱0.01mg/kg。结果 观察组100%的小儿易于与父母分离,达A、B两级镇静者,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鹰诱导前和诱导时,脉博、血氧饱和度均正常。 对照组3例诱导前哭闹,分泌物增多。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麻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儿先心病手术前肌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好, 安全可靠,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肺活检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疗效众说纷纭,作者就肺活检定量与定性分析肺血管病变进行比较。在研究组30例先心病并肺高压与对照组11例的重复分析结果表明;“移行段”肺小动脉壁中层厚度定量分析比Heath-Edwards定性分析优越,与临床手术疗效相关性好,可重复性高、与肺动脉及动脉收缩压之比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好。作者推荐经电脑分析的以心导管指标反映定量活检的方程:M%=2.54 8.69(Pp/Ps) 0.23(Rp)-0.04(DPA),以及国人“移行段”肺小动脉中层厚度的分析标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