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β2GPⅠ水平和阳性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活动期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IgM和IgG型aβ2GP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缓解期组相比,IgG型aβ2GPⅠ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aβ2GPⅠ阳性率的比较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有关,是其高凝状态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为研究对象,检测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探讨Th17细胞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部位结肠黏膜和对照组结肠黏膜IL-17表达,并将其与疾病活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血清IL-17蛋白表达。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血清IL-17表达无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结肠黏膜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与中度UC患者相比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UC患者相比IL-17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高表达,并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局部阻断Th17细胞的分泌可能成为治疗UC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介质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UC患者92例。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秦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状态,调节肠黏膜屏障,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乳酸杆菌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UC患者为UC组,其中活动期69例、缓解期51例;另按照年龄、性别适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肠道乳酸杆菌、炎症指标水平,并分析UC组患者各指标其与病情分期的关系,以及乳酸杆菌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 UC组患者乳酸杆菌数量、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7、25.42,P均<0.05),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70、-16.02、-15.67,P均<0.05)。UC活动期患者Mayo评分高于UC缓解期,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UC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54,t=6.22,P均<0.05)。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UC缓解期,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明显高于UC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08、-9.12、-9.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 UC 患者(疾病组)与26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评估 UC 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 UC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比较 UC 患者与健康人以及不同严重程度 UC 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UC 患者血清 IL-1β、IL-8和 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UC 患者血清中 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的 IL-4与IFN-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UCAI 标准评分,重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轻度或非活动期的 UC 患者数量分别为17例、29例和41例。重度活动期 UC 患者血清 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或非活动期 UC 患者(P <0.05);IL-1β、IL4、IL-10与 IFN-γ水平在不同活动期的 UC 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胞因子 IL-8、TNF-α与 UC患者病情相关,可能对 UC 的病情评估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100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S100^+DC)、CD83阳性表达的树突状细胞(CD83^+DC)与白细胞介素(1L)23P19的表达差异。方法以60例UC、60例IBS患者的结肠镜活检组织蜡块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种病变肠黏膜组织中S100^+DC、CD83^+DC及IL-23P19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病变组织中S100^+DC、CD83^+D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P19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O%与70.O%,)(2=3.87,P〈0.05);轻型UC组S100^+DC、CD83^+DC及IL-23P19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分别为(24.43±8.26)、(5.23±1.66)、(95.03±18.39)个/mm^2,重型UC组分别为(36.13±11.36)、(10.13±3.29)、(133.38±25.32)个/mm^2,两组对应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结肠型与局部结肠型UC的三个指标阳性细胞浸润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C组织中DC的浸润密度增高且分化能力增强,IL一23P19分泌增多;UC组织中,随着病情的加重S100^+DC、CD83^+DC、IL-23P1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睡前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治疗,观察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秦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可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疗效更佳,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筛选88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UC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黏膜评分和IL-8、IL-10、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与UC相关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案饮食管理模式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个月的个案饮食管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制定饮食个案管理方案、出院后饮食指导与监督。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评估患者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程度及营养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IBS症状改善效果、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个案饮食管理有助于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0例,便秘型IBS患者33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半定量测定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患者阳性率:腹泻型IBS 66.00%(33/50例),便秘型IBS 51.52%(17/33例),均高于对照组16.00%(4/25例)(P〈0.05);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BS患者中多种食物IgG抗体阳性者占54.00%。结论食物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即食物不耐受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7d分别给予瑞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能全力,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7d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指标(CRP、IL-6)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反应指标(IL-6、CR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检测IL-1β、IL-6、IL-8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查血清IL-1β、IL-6、IL-8浓度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验UC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96例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1β、IL-6、IL-8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UC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IL-1β、IL-6、IL-8水平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UC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1β、IL-6、IL-8水平明显高于UC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UC缓解期患者血清IL-1β、IL-6、IL-8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1β、IL-6、IL-8水平高于中、轻度患者(P<0.05).结论 UC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1β、IL-6及IL-8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测定血清IL-1β、IL-6及IL-8水平可及时反映UC病情变化及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田旭阳  党彤  李慧艳  陈言东  孔洁  杨莉 《临床荟萃》2011,26(17):1497-1499,F000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5、LRP-6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伴不典型增生(UD)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AC)为病例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组)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中LRP-5、LRP-6的表达情况。结果 LRP-5、LRP-6在UD组有高表达,与对照组UC、SC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RP-5:93.3%vs 23.3%、40.0%,P〈0.05;LRP-6:86.7%vs 16.7%、45.0%,P〈0.05);LRP-6在UCAC组中亦有高表达,与U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 16.7%,P〈0.01),两者在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5、LRP-6在UCAC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并可能做为一个早期生物学标记物来提示瘤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中Fascin蛋白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UC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紊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间应城市人民医院确诊的UC患者82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UC组24例,中度UC组37例,重度UC组21例;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结肠镜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结肠黏膜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量,以及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UC患者肠黏膜中Fascin蛋白表达量与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UC患者结肠病灶黏膜中Fascin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随UC病情加重,病灶黏膜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 0. 05)。随UC病情加重,病灶黏膜组织中炎症介质IL-1β、IL-6、IL-17、CRP的含量增加;氧化应激指标SOD的含量下降,MDA的含量增加;免疫球蛋白Ig A、Ig M的含量下降(P 0. 05)。相关性分析发现,UC患者结肠病灶黏膜中Fascin蛋白表达量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相关(P 0. 05)。结论 UC患者结肠病灶黏膜中Fascin蛋白表达量异常增高,具体表达量与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体液免疫紊乱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相关性。 方法测定45例AS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IL-1β、2、6及TNF-α,CRP、IgA、IgG、IgM、ESR水平。以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定AS患者疾病活动性,取BASDAI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及非活动组,比较AS患者与对照组,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各实验指标,分析它们与BASDAI的相关性。 结果AS患者ESR、CRP、IgA、IgM、IgG、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活动组CRP、IL-2与IL-6较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CRP与IL-6,IL-2与IL-6,IgA与IgG两两之间成正相关,但只有IL-2、IL-6及CRP与BASDAI之间成正相关。 结论IL-2、IL-6与CRP可作为AS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尚未清楚,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激发因素和免疫介导组织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我们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索8(IL-8)及结肠黏膜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UC临床分型的关系,从而探讨UC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法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灌肠组、温针组、温针联合灌肠组(联合组),分别进行相应治疗。观察各组患者黏膜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粘附因子(ICAM-1)、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黏膜总有效率为100%,高于灌肠组86.6%及温针组46%;各组患者相应方法治疗后TNF-α、IL-6、IL-8、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TNF-α、IL-6、IL-8、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肠组及温针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灌肠组及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灌肠组及温针组,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6、IL-8、ICAM-1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清miR-505和miR-15与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UC患者的内镜活动度,分析血清miR-505和miR-15水平变化与UC患者内镜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505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miR-505水平低于愈合期患者,血清miR-15水平高于愈合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3型血清miR-505水平低于E2型和E1型,E3型血清miR-15水平高于E2型和E1型,E3型改良Mayo评分高于E2型和E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miR-505与改良Mayo评分呈负相关(r=-0.51,P <0.05),血清miR-15与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r=0.54,P <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结果显示,miR-505截断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透析组(对照组)和高通量透析组(观察组),每组25例,治疗时间为12周。检测透析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