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4种不同的聚丙烯网片的生物力学性能,为真皮帽法乳房缩小术中内置式乳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以实验用小型猪作动物模型,将4种不同的聚丙烯网埋置于腹部皮下,90 d后采集标本,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4种聚丙烯网在拉伸强度、应力-应变关系、应力松弛和蠕变4个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这显然与它们所采用的材料和编织结构不同有关.结论 应力松弛和蠕变作为网片特殊的生物力学特性在维持术后乳房正常形态上有重要意义,在内置式乳罩的选择标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remilene Mesh LP~(R)作为新型的轻重量、小孔径网片,在生物力学性能上优于其他网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网片的皱缩和粘连影响其作为内置式乳罩纠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术后效果,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聚丙烯网在生物相容性上的差异,找出异物反应与术后效果的关系,以便为内置式乳罩选用聚丙烯网片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用小型诸作为动物模型,将4种不同的聚丙烯网置入腹部皮下,90d后采集标本,比较并发症、肄物反应、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的形成,并在透射电子最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4种聚丙烯网在生物相容性上存存差异。异物反应的程度决定生物相容性的差异,同时对术后乳房形态有显著的影响。结论Premilene Mesh LP作为新型的轻质量网片,生物相容性优于其他网片。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丙烯单丝网片行乳房悬吊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应用聚丙烯单丝网片作支撑悬吊材料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行此项手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得到随访(6个月至5年)的47例远期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78例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中血清肿3例,感染3例(伴网片外露2例),切口延期愈合3例,乳头乳晕感觉障碍1例,未发生血肿、皮瓣坏死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47例得以随访者乳房上极皮肤波浪状畸形7例,乳房边缘触及硬结3例,乳晕周围瘢痕增宽继发下垂2例,乳头乳晕感觉障碍1例,其余病例外观和自我感觉均良好.有2例术后成功哺乳,5例术后行乳房X线摄影,未发现网的显像和乳房钙化灶.结论 聚丙烯单丝网片作为乳房悬吊材料效果尽管较好,但因质地较硬、远期并发症较高,有必要寻找更为柔软安全可靠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矫治乳房肥大下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乳晕外周环形切口,切除乳房下部皮肤、乳腺组织,将乳头乳晕上方的真皮腺体蒂上提至合理位置后进行乳房塑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治疗了58例乳房肥大患者.结果 术后随访所有患者3~24个月,其中乳头乳晕坏死者1例,经小阴唇皮瓣再造后效果满意;切口缝线裂斤者2例,经引流降乐后愈合;余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乳房形态,正面观仅见于乳房下部垂直瘢痕.结论 垂直瘢痕上方蒂乳房缩小成形术可有效地缩小乳房体积,并使乳房上提,且术后瘢痕较轻,是矫正乳房肥大下垂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外形美观、瘢痕最小、效果持久的乳房下垂矫正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乳晕周围环状切口 ,用聚丙烯单丝网片制成内置式乳罩 ,行乳腺组织的上提、塑形和固定 ,为 2 1例乳房下垂病人行乳房下垂矫正术。结果 全部病人均达到较为理想的上提效果 ,随访 2个月~ 16个月 ,无继发下垂和切口瘢痕增生 ,未发生异物排斥反应。结论 聚丙烯单丝网片用作乳房塑形的支持材料是安全可靠的 ,减少了切口瘢痕增生的机会 ,避免了继发下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中加网和外侧附加切口的并发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乳房缩小成形术,比较两种方法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脂肪液化、乳头乳晕血运障碍、皮肤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瘢痕明显、网片折叠、双侧乳房不对称、缩小程度不足等。结果 加网组19例,发生并发症者6例,其中4例早期并发症患者平均切除腺体重276g;无网也无外侧附加切口3例,无并发症。附加切口组36例,发生并发症者7例(19.4%),其中5例早期并发症患者平均切除腺体重1008g。结论 加网组的并发症主要与网片有关,而附加切口组的并发症与乳房过大、切除腺体多、影响保留的腺体血供有关,改进网片材质和编织工艺、调整网片张力、避免用于表面皮肤过薄的患者,可以减少加网组的并发症。巨大乳房不宜选用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的附加切口法或双环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Mckissock(M)和skoog(S)法对中重度乳腺增生伴下垂引起的巨乳症的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采用Mckissock(M)和skoog(S)两种方法分别对各8例31~47岁患有因中重度乳腺增生伴下垂的巨乳症患者施行手术,并根据乳房美容外观、乳房皮肤颜色和感觉、乳头和乳晕功能及其恢复时间判断手术效果,术后1~5年对患者本人及其丈夫进行了随访。结果 16例均达到了医学美容的效果;10例增生症状完全消失,M法4例、S法2例有轻微痛感;乳头乳晕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1个月内M法4例、S法6例,2个月内M法2例、S法1例,3个月各1例:随访:满意14例,基本满意2例。无1例发生其他乳腺疾病。结论 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均达到了医学美容的设计要求,乳腺增生的部位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矫正乳房下垂的新术式.方法采用乳晕周围双环切口,并沿腺体表面向腺体边缘分离,然后置入聚丙烯单丝网片对松弛的乳腺组织上提、塑形、固定,对腺体组织较多者同时行楔形切除外上象限部分乳腺组织的乳房缩小术.结果随访20例患者3~18个月,乳房下垂的矫正效果较理想,无下垂复发和切口瘢痕增生,未发现异物排斥反应.结论聚丙烯单丝网片对于乳房下垂的矫正和塑形较安全可靠,能避免下垂的复发,减少了切口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矫正乳房下垂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乳晕周围双环切口.并沿腺体表面向腺体边缘分离,然后置入聚丙烯单丝网片对松弛的乳腺组织上提、塑形、固定,对腺体组织较多者同时行楔形切除外上象限部分乳腺组织的乳房缩小术。结果 随访20例患者3~18个月,乳房下垂的矫正效果较理想,无下垂复发和切口瘢痕增生,未发现异物排斥反应。结论 聚丙烯单丝网片对于乳房下垂的矫正和塑形较安全可靠,能避免下垂的复发,减少了切口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应用直线切口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治疗重度乳房下垂方法及效果.方法 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该类患者新乳头位置较正常人群可适当下移1~2 cm,新乳房下皱襞上移5~10 cm,通过适当下移新乳头位置及上移新乳房下皱襞达到缩短垂直切口距离.剥离乳腺组织,将下垂乳腺组织从乳腺深层固定于胸大肌第2、3肋水平.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 36例中乳房肥大者30例、体积基本正常者6例,经术后3个月至2年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外形挺拔自然,患者满意.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重度乳房下垂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therapeutic breast reduction weights, to achieve both relief of breast weight symptoms and yet achieve excellent breast shape, remains a challenge.

OBJECTIVES:

To design a simple clinical method to preoperatively predict and quantify therapeutic breast reduction weights.

METHODS:

In 31 women who underwent therapeutic bilateral reduction mammaplasty, the mass of the hypertrophic breast hanging below the inframammary fold was preoperatively weighed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mass of the reduction specimen. Thirty patients underwent breast reduction using a superomedial nipple-areolar pedicle. Postoperative breast weight-related symptoms and breast shape findings were then no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ied on mean, SD, sample size, Mann-Whitney test for medians, Levene’s test for variance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clinical follow-up was 160 days, with all patients achieving satisfactory breast size and shape from both the patient and surgeon’s perspectives. All patients reported improvement of back pain, shoulder pain and lower neck pain. Two breasts developed delayed healing of the lateral skin flap, necessitating debridement and reclosure, followed by uneventful ongoing heal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operative ptotic breast mass and resectional breast mass (all P>0.05).

CONCLUSIONS:

Simple preoperative weighing of the ptotic portion of the hypertrophic breast can serve as a goal for the reduction weight, while creating pleasing breast proportions and improving breast weight-related symptoms. Preope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totic breast mass may guide the reduction technique and assist insurance precertification effor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直线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及其改进方法。方法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剥离乳腺组织,仅保留上部蒂营养乳头、乳晕,去除部分肥大下部及基底乳腺组织,将剩余腺体组织的乳腺基底层固定于第2、3肋水平。重新塑形乳腺组织,皮肤无张力缝合。对于部分乳房肥大明显患者可以首先抽吸脂肪,主要减少乳房腺体内、外侧及侧胸部皮下脂肪。结果采用此法矫治巨乳症、单纯乳房下垂共48例,其中辅助脂肪抽吸13例,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术后3个月随访,3例有修整乳晕瘢痕或乳房下皱襞瘢痕。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且远期效果好,乳房外形挺拔,可作为乳房缩小悬吊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乳房神经血管解剖学研究及在乳房缩小成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乳房的血供模式和神经支配走向 ,寻找适合各型乳房肥大的短小瘢痕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式。方法 应用血管铸型、标本透明技术和大体解剖对 12具成年女性尸体的胸壁乳房血供模式和乳房的神经支配进行研究 ,并设计出改良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成形术 ,用于 2 8例乳房肥大患者。结果 成年女性前胸壁软组织乳房或为两层血管构筑或为三层血管构筑 ,各层间均通过垂直穿支形成吻合并首先在胸肌筋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血管网 ,这些垂直穿支在乳房下部粗大 ,上部细小。乳头乳晕的神经支配以第 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深支为主 ,在下垂乳房于腺体内呈S形走行。 2 8例患者行乳房缩小成形术后外形满意 ,乳头乳晕完全成活 ,仅 1只乳房感觉减退或消失。结论 改良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成形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除具有原术式瘢痕不明显、乳房突出度好、效果持久等优点外 ,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剩余腺体的血供和乳头乳晕的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丙烯网修补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瓣)乳房再造后腹壁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聚丙烯网修复下腹部TRAM瓣转移后遗留的腹壁缺损24例,蒂部前鞘直接缝合。结果24例应用聚丙烯网修复乳房再造后的下腹壁缺损,不仅修复了缺损,而且同时取得了腹壁美学效果。住院期间无腹腔综合征及感染发生。平均随访1年,未发现腹壁疝、腹壁膨隆、腹壁松弛,腹部整形效果持久,功能良好。结论应用聚丙烯网修复TRAM瓣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不仅能保持腹壁的完整性和各种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达到了腹壁整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固定补片与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治疗腹股沟疝的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APP术中使用补片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试验组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对照组术中应用聚丙烯补片,2组均平均随访1年。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补片放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花费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后的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至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4.39%)低于对照组(32.93%),异物感(1.22%)低于对照组(4.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随访期内均未的复发。 结论TAPP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较聚丙烯补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费用,但利于其术后恢复,疼痛较轻,且未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网膜防止聚丙烯网片与腹腔脏器粘连的作用及其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方法:1.动物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A)大网膜复盖组(n=15);(B)无大网膜复盖组(n=15);(C)大网膜切除组(n=15);(D)大网复盖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E)大网膜切除组 伤口葡萄球菌种植组(n=15)。结果:D、E组动物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1个月,D和E组粘连评分明显高于A、B、C组(P<0.05),术后2个月和3个月各组间粘连评分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A和B组均为网膜与网片粘连,而D和E组则主要为肠管或肝脏参与粘连,C组为部分肠管或肝脏与网片粘连。结论:在无感染情况下大网膜具有防止腹腔脏器与网片粘连的作用,而感染后大网膜则失去保护作用,同样发生网片与腹腔脏器间的严重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