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滑脱症临床并非罕见 ,目前 ,多数学者主张复位内固定及融合 ,特别是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复位内固定 ,椎板切除 ,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 ,解除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 ,恢复神经功能。我院自 1 998年以来 ,采用椎板减压 ,BAK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 1 5例腰椎滑脱患者 ,早期临床随诊显示复位满意 ,植骨愈合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文 1 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3 1~ 69岁。其中真性滑脱 1 1例 ,假性滑脱 4例 ;Ⅰ度滑脱 8例 ,Ⅱ度 6例 ,Ⅲ度 1例。滑脱部位 :L4 滑脱 9例 ,L5滑脱 5例 ,…  相似文献   

2.
陈巨鹏 《中外医疗》2009,28(18):22-2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50—3000mL。无脑脊液漏、感染。无融合器沉降、移位、假关节形成、断钉及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即时稳定性好,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28例,随访时间6月~27月,平均13.5月,优良率92.3%,融合率96.4%。4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术后18个月随访足背背伸肌力约4级,右下肢根性疼痛好转。结论: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5例,Ⅲ度滑脱5例。单阶段滑脱36例,2个阶段滑脱6例。真性滑脱30例,假性滑脱1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Cage椎间植骨是治疗Ⅰ~Ⅲ度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冬雪 《华夏医学》2001,14(6):851-852
TSRH椎弓根钉系统器械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Instrum entation的简称 )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所医院在二十世纪 80年代后期推出的一种多功能脊柱三维矫形器械。它应用在矫正脊椎侧弯方面已报道较多 ,且效果很好 [1~ 3 ] 。但应用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报道不多 ,目前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我院自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应用 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 2 4例 ,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2 4例 ,男 9例 ,女 15例。年龄 30~ 72岁 ,平均5 1岁。按腰椎不稳症的病因分类 ,其中腰椎滑脱 11例 ,退行…  相似文献   

7.
王伟  孙晓  刘健  常伶文 《西部医学》2003,1(2):110-111
目的 探讨TSRH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对24例腰椎滑脱患者TSRH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及术后随访分析。结果 对24例获平均21.8个月的随访,临床评估植骨融合率94.8%。结论 TSRH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坚强,操作简单,适合应用于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将52例患者分为单侧组(25例)和双侧组(2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腰椎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同单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 后入路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可取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应用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50min。参考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治愈1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94.4%;住院时间10~21d,平均15d。36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滑脱率较术前显著降低(t=34.235,P〈0.01),椎间隙高度明显提高(t=4.237,P〈0.01),滑脱角明显缩小(t=17.346,P〈0.01)。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t=3.264,P〈0.01),JOA评分明显升高(t=6.823,P〈0.05)。随访期间结果显示,3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滑脱角、JOA分与术后比较,差异不显著(t=0.235、0.573、0.873、0.467,P〉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BAK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设计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术式,观察该方法治疗20例下腰痛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严重下腰痛(18例伴下肢神经症状)的患者,采用本研究设计的术式共融合28例椎间隙(L4-5间隙16个,L5-S1间隙12个),其中4例行2个椎节融合术的患者附加行Steffee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2.5个月,除1例外,皆达到临床融合,均无融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nalyz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in which two Bagby and Kuslich(BAK)interbody fusion cages were implanted.Methods A total of 118 patients with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 underwent single-level PLIF using two BAK cages filled with morselized autogenous bone.The major clinical and ragiographic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fter a follow-up with an average time of 2 years and 9 months.Results Complic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ainly included dural tear(4 patients,3.4?,nerve root injury(3 patients,2.5?and suboptimal cage position(9 patients,7.5?.No death was caused by the oper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hiefly consisted of cage retropulsion(3 patients,2.5?,cage subsidence(4 patients,3.4?,and postlaminectomy arachnoiditis(2 patients,1.7?,Pseudarthrosis was noted radiographically with evidence of motion between adjacent vertebra on lateral flexion-extension films and luciencies around the cages(2 patient,1.7?.continuous posterior cage migration(2 patients,1.7?or continuous cage subsidence(2 patients,1.7?.Two patients died,one from a traffic accident and the other from metastatic cancer 1 year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PLIF with BAK cages is and effective but also technically difficult procedure.The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proper manipul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7~65岁,平均47岁,病程4~18年,平均7.5年.单节段18例,其中L3/4 5例,L4/5 8例,L5/S1 5例,同时合并其他节段退行性变28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8.9±1.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57.3±5.2)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后无明显疗效.结果 46例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单侧椎间孔入路减压38例,双侧椎间孔入路减压8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平均550 ml.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0±0.4)分和(15.2±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S评分改善率为(80.1±4.7)%,ODI评分改善率为(73.6±2.8)%.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34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1.3%.术后3 d佩戴支具下地活动,3个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即刻与疲劳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纯植入椎间融合器(Cage)进行腰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即刻与疲劳稳定性.方法 6副人腰椎标本(L3-S1),L4以上和S1以下包埋固定,保留L4/L5和L5/S1两个间隙活动.首先作为空白组测试,随后于L5/S1间隙植入Cage作为实验组测试.即刻稳定性测试L4/L5、L5/S1椎体间在前屈、后伸、侧屈3个方向相对活动度.疲劳稳定性测试屈伸5万次后,Cage在L5/S1椎间隙中的相对位移.结果 L5/S1,植入Cage后在前屈、后伸、左侧屈3种运动下,椎间相对活动度分别为(0.83±0.26)°、(1.60±0.19)°和(0.72±0.20)°,明显小于空白组的活动度(3.60±0.30)°、(4.82±0.34)°和(3.8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L4/L5椎间相对活动度代偿性增加,分别为(5.82±0.36)°、(5.38±0.30)°和(4.96±0.29)°,明显大于空白组(4.16±0.33)°、(4.02±0.30)°和(3.48±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万次屈伸疲劳运动后,Cage与S1椎体问的相对位置无明显变化,相对位移为0.结论 单纯应用Cage进行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与疲劳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种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单枚多孔螺纹状融合器的椎间融合新技术,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小牛的脊柱标本12件,分为2组(n=6),第一组经侧后方斜向置入加长的单枚椎间融合器;第二组经后路置入双枚椎间融合器。测定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伸展及双向旋转刚度。第一次测试各组置入融合器后之刚度值,第二次测试各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后之刚度值,第三次测试第一组附加小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后之刚度值。结果:单枚融合器组的纵向压缩刚度、左侧(融合器植入侧)弯曲刚度、顺与逆时针旋转刚度均较双枚融合器组显著增大(P<0.05)。第一组试件,辅加小关节突螺丝钉固定后,伸展、双侧弯曲和顺时针旋转刚度有明显增加。单枚融合器组的右侧弯曲刚度较双枚融合器组下降。单枚融合器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可提高压缩刚度、伸展刚度、屈曲刚度,但右侧弯曲刚度及逆时针刚度下降。双枚融合器组增大融合器规格,刚度并无明显增大。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的单枚椎间融合器加上小关节突螺丝钉内固定融合术,在提供充分椎管减压的同时,具有损伤小、脊柱后部稳定性好、术中对马尾及神经根牵拉轻的优点,可以比较理想地取代后路双枚融合器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16.
Wang HM  Liu HY  Wang B  Zhang J  Miao K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48-1751
目的探索椎间融合器在腰椎后路再手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技术要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腰椎后路再手术,手术顺序为腰椎椎管减压、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松解、椎间盘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经椎弓根内固定、腰椎横突间植骨术。定期随访,按Macnab法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效果。腰椎椎间融合效果按照Brantigan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涉及的23个椎间隙(L3-4 5例,L4-5 8例,L5-S14例)内植入27枚融合器,所有患者术后2周下地行走,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5例术中硬膜破裂,缝合后未发生脑脊液漏。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88.2%的患者术前下肢的神经症状明显缓解,运动能力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并评价手术效果,平均随访18个月(12~43个月)。Brantigan评定标准评价未见内固定失败迹象,术后半年腰椎融合成功,手术疗效始终稳定。结论后路腰椎再手术中使用椎间融合器既解决了神经卡压的问题,消除了椎间盘源性的疼痛,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及对线,同时又完成了腰椎的内固定以及前柱的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治疗下腰椎节段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下腰椎不稳患者(男27例,女51例),应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6-36个月。结果经动态X线检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率94.8%,融合节段稳定;按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3.6%。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联合单cage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融合节段数量、终板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椎间隙上终板后部损伤、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松动视为自变量,并将融合器是否退出及发现融合器退出的时间视为因变量,在单因素生存分析的基础上,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8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例发生融合器退出,发生率1.43%,发现融合器退出的时间平均为术后53.0±19.2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间隙上终板后部损伤以及螺钉松动是融合器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融合间隙上终板后部损伤以及椎弓根螺钉松动提高融合器退出风险,术中因避免不规范操作导致上述两种情况,术后发现上述两种情况则因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融合器退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143例接受腰椎椎管减压、应用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同时采用Jorgenson 标准评价术后腰椎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4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30.0个月,平均15.6 个月.术后切口有1例出现脂肪液化,1例伤口皮下积液,其余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VAS评分:术前(7.63&#177;1.52)分,末次随访 (2.17&#177;1.09)分;JOA 评分:术前(11.36&#177;4.67)分,末次随访 (24.87&#177;2.23)分;ODI指数评价:术前(79.8&#177;10.8)%,末次随访(17.6&#177;6.4)%.以上三指标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X 线片示脊柱融合135例,8例未融合,融合率为88.6%,平均融合时间为5.8个月.结论 椎管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而且费用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