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卫东  师蔚  杨军  秋楠  张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13-715
目的 :为观察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脑脊液 ET- 1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初步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 ET- 1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用放免法测定 ET- 1浓度 ;伤后第 5天以 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结果 :颅脑外伤后第 1天 ,血浆及脑脊液 ET- 1水平即升高 ,第 5天达高峰 ,伤后 2周仍高于正常。结论 :损伤程度越重 ,ET- 1水平愈高 ,患者预后也愈差。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脑脊液 ET- 1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无痉挛者。颅脑外伤致血浆、脑脊液 ET- 1水平升高 ,脑血管痉挛发生 ,加重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的、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多在24h内完全恢复,但可有反复发作.TIA是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1-3].虽然TIA患者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心脏病及其他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发生率,但就某一个患者而言,其预后则差异很大[2,3].本文就TIA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血发作的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岳飞 《医学综述》2002,8(2):114-1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颈动脉系统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的、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多在 2 4h内完全恢复 ,但可有反复发作。TIA是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1 3 ] 。虽然TIA患者作为一个群体 ,存在着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心脏病及其他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发生率 ,但就某一个患者而言 ,其预后则差异很大[2 ,3 ] 。本文就TIA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综述如下。1 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1.1 TIA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早在 5 0年代Fisher等就阐述了TIA伴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病为内科危症之一,原发和继发性血压急剧升高为其病因,起病急骤,可有癫痫样惊厥及其他颅内压增高所致之神经系统症候,主要需与脑瘤、脑梗塞和脑出血鉴别,急诊处理包括迅速降血压、镇静抗痉、降低颅内压及病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急性脑肿胀218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 1986年 11月~ 1998年 6月 ,共收治创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 2 18例 ,其中死亡 12 6例 ,死亡率为 5 7.8%。现就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 18例中男 143例 ,女 75例 ;年龄 3~ 76岁 ,平均 37.6岁 ;致伤原因 :车祸 197例 ,坠落伤 11例 ,跌伤 6例 ,原因不详 4例。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为 0 .5~ 10 h。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入院时 GCS评分 3~ 5分者 12 8例 ,6~8分者 84例 ,9分以上者 6例。瞳孔检查 :双侧瞳孔散大 6 1例 ,双侧瞳孔不等大 6 8例。病理征 :双侧病理征 ( ) 6 5例 ,一侧病理征 ( ) 10…  相似文献   

6.
宋少军  章翔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1):651-652
对165例中、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二次脑创伤因素如高热、低氧血症、休克等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提示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改变者预后差,及早发现并纠正这些因素的改变,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术后头颅CT片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变化的分析对比及对手术组132例和非手术组36例进行针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在5~15d后再次复查头颅CT均显示出血灶或血肿腔周围大片低密度缺血改变,应用解除脑血管痉挛药物后,收到了满意效果。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是本病常见而严重的病理过程,早期应用抗脑血管痉挛药物可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入院贫血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中重型TBI患儿[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13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将患儿分为入院非贫血组(Hb≥100 g/L)和入院贫血组(Hb<100 g/L),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9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7例患儿院内死亡,52例患儿入院时存在贫血。与入院非贫血组患儿相比,入院贫血组患儿年龄更加幼小,入院GCS、儿童创伤评分(pediatric trauma score,PTS)评分更低,而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入院贫血,入院高血糖、GCS<8、PTS<8、瞳孔反射异常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因素的中重型TBI患儿病死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贫血(AOR=9.383,95%CI=1.086~81.094,P=0.042)、入院瞳孔反射异常(AOR=23.121,95%CI=3.680~145.270,P=0.001)和入院高血糖(AOR=15.181,95%CI=2.019~114.160,P=0.008)均是中重型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贫血是中重度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会延长此类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32例急救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急救处理和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3 2例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诊断与急救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抢救过程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 8例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4例保守治疗。恢复良好 7例 ,中残 6例 ,重残 2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1 6例。结论 :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 ,积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自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267例,全部病例经CT和临床诊断为各型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挫裂伤,或原发脑干损伤。以GCS≤8分为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预后相关性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红景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180例SAH患者入院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红景天组,两组常规对症治疗,红景天组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脑实质循环和脑血管痉挛情况、凝血指标、血管内皮活性、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脑循环和末端周围循环时间均下降,大脑中动脉血管直径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抗凝血酶Ⅲ、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上升,内皮素、纤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血栓素、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下降(P<0.05);且红景天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红景天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景天可改善脑微循环,促进血管舒张,抑制血栓形成,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SAH后脑血管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8例,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应用丹麦维迪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3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  相似文献   

13.
Guo ZH  He JT  Jia ZR  Shi X  Wang WW  Huang Y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92-2196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血流速度与重症脑血管病病情轻、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探讨MRTA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0例HFS患者临床及MR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0例HFS患者,MRTA显示患侧(共215侧,双侧症状5例)有血管压迫和接触面神经分别109侧和86侧,可疑接触9侧,阳性率为94.9%;健侧(205侧)面神经有血管压迫和接触分别12侧和23侧,可疑接触6侧,阳性率为20%.HFS患者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解剖关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症状与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有显著相关性(P<0.01).80例手术患者术中见78例有血管压迫或接触,未见责任血管2例;71例术前MRTA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4例术前MRTA阴性患者,术中3例见静脉责任血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诊断HFS的灵敏度为96.2%,诊断符合率95.0%.结论 MRTA是术前诊断HFS病因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为HFS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川芎嗪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艳莉  罗祖明 《四川医学》2002,23(6):557-558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空白组);B:痉挛组;C:川芎嗪组;D:尼莫地平组。经自体血红蛋白局部注射法建立SAH后CVS模型。用动态图像分析法监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体内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B组血管直径较A组缩小(P<0.001);C组、D组血管与B相比直径增大(P<0.001);MDA水平C组比其余三组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川芎嗪对SAH后CVS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痉挛(CVS)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98 例aSA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将其分 为CVS 组(44 例)和非CVS(54 例)组;根据发病2 个月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又将 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2 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6 例)。比较CVS 组和非CVS 组MoCA 评分结果和认 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正常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认知 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98 例患者共有44 例合并CVS,发生率为44.9%。CVS 组MoCA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 抽象、延迟回忆、定向的评分及总分低于非CVS 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VS 组(P <0.05);认知功 能障碍组入院时的GCS 评分低于正常组,Fisher 分级≥ 3 级、Hunt-Hess 分级≥ 3 级及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 (GOS)为3、4 分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VS、Hunt-Hess 分 级≥ 3 级及出院时GOS 为3、4 分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VS 是aSAH 患者 的常见并发症,其增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AC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病例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脉动指数(PI)以及CVR,并进行比较;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20,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U=2.225,χ2=5.00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19,t=7.259,P<0.05),而DVp和DVm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48,t=19.05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VR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4,P<0.05),PI明显低于对照组(t=4.979,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纠正ACI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异常,提升机体稳定脑血管灌注量的能力,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病理、危险因素、预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加以阐述。结果外伤性脑梗死并非少见,颅内压增高、脑缺血、伤后止血剂应用是发生脑梗死原因。结论及时降低颅内压、维持收缩压正常、避免抗纤溶药物应用是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佩戴矫形鞋下利用减重仪对脑瘫患儿进行步态训练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大龄(≥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配戴矫形鞋下进行减重训练,结合运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摄像,评定粗大运动评分(GMFM)、Berg平衡评分,运动功能分级(GMFCS)等。结果摄像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步态改善明显,运动能力明显提高:GMFM、Berg平衡评分、GMFCS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也有所改善,但不如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运动综合康复治疗下结合佩戴矫形鞋进行减重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脑瘫患儿步态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