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性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33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术后反复发作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其中6例有2次手术史,6例曾行开腹粘连松解术.结果:33例患者中30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10)min,平均出血量约(15±7)ml,1例术中发生肠管损伤,予以腹腔镜下修补.平均术后住院(4.5±0.5)d,术后无并发症.经长期临床随访,31例患者生活质量佳,均未再出现类似术前症状,也无切口疝等其他并发症,2例患者偶有轻微梗阻症状发作.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轻中度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具有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腹腔干扰轻等优点,能较大限度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导尿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9±21)mL、手术时间(70±45)min、术后镇痛剂使用量(1.0±1.0)支、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1.8)d、下床时间(10±6)h、拔出导管时间(3.3±2.3) d、住院时间(5.6±1.5)d;开腹组术中出血量(51±21)mL、手术时间(79±46)min、术后镇痛剂使用量(3.7±1.5)支、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4±1.8)d、下床时间(79±40)h、拔出导管时间(5.7±2.2)d、住院时间(10.4±2.6)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导尿管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优越性、局限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3 2例。结果 完成 2 5例 ( 78% ) ,中转开腹 7例 ( 2 2 % ) ,术后平均住院 7天。术后恢复顺利 ,1例术后 1月复发。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手术成功的关键为病例的选择 ,该方法复发率低 ,但腹胀 ,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 ,有肠管坏死者仍需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阮颖彦 《吉林医学》2013,34(22):4460-446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同时,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未发现小肠漏、腹膜炎和再发肠梗阻者,对照组的小肠漏、腹膜炎和再发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4.55%、13.64%和15.91%,观察组患者肠管浆肌层损伤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使手术情况得以优化,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以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外及普外科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腹腔镜组手术70例,开腹组72例.腹腔镜组采用多孔腹腔镜,开腹组根据梗阻部位、病情选择合适的切口,术后视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引流.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普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尽管不能降低复发、严重情况下有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可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前两组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QOL-74量表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提高更显著(P<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23.91%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用电视腹腔镜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0例,全部治愈,随访8~11月,全组无症状复发。认为,该法损伤小,痛苦轻,再粘连机率小,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115例,非手术治疗率为30.3%,平均住院5.2d;手术265例,手术治疗率为69.7%,平均住院12.4d。结论: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因梗阻原因、部位、病变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体征也可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如何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过晚可以造成肠坏死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因此值得对腹腔镜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入住该院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6±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46例患者在先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最终非手术治疗有效的101例,需手术治疗的45例。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腹部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M-A管小肠内排列术,均逆行排列,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未复发。有7例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3例术后发生肠瘘,2例拔管时发生M-A管破裂。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排列术适应症、手术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在我院实行M-A管小肠内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均逆行排列。结果 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0.5~10年未再复发。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16例,8例肠道出血,6例拔管时M-A管破裂,4例局限性腹膜炎,3例肠间及悬吊口处脓肿。结论小肠排列手术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方法;炎性肠梗阻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陈连华  邹文书  谭翠 《中外医疗》2014,(11):165-16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常规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针对干预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一系例的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肠梗阻发生率为4%,常规组梗阻发生率为22%。所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胃肠道减压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