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数字血管造影技术测量和观察中国育龄期妇女输卵管数据和形态,为女性输卵管绝育器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数字血管造影机(DSA)的心脏模式下,应用高压注射器将40%的复方泛影葡胺通过双腔球囊硅胶管注入子宫输卵管(最大压力控制在200PSI以下),在W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和分析。结果:观察和测量了输卵管的全长、各段的长度,间质部、峡部的内径,输卵管内口的直径等造影数据。结论:输卵管双侧对比,全部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质部远部为输卵管为最狭窄部位,与峡部内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输卵管造影技术测量已婚妇女输卵管内径和长度,为观察女性输卵管性不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数字胃肠造影X线机下,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自动注射仪将造影剂碘佛醇通过双腔球囊硅胶管注入子宫输卵管,动态观察并摄片保存图像,在锦源工作站上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输卵管峡部长度(62.3±15.6)mm,壶腹部长度(103.4±20.5)mm,总长度(165.7±25.7)mm;左侧输卵管峡部长度(59.7±16.1)mm,壶腹部长度(100.4±21.8)mm,总长度(160.1±25.2)mm;右侧输卵管峡部内径(0.79±0.17)mm,壶腹部内径(5.55±1.41)mm;左侧输卵管峡部内径(0.82±0.25)mm,壶腹部内径(5.48±1.36)mm。结论输卵管内径和长度与输卵管性不孕有相关性,开展内径与长度检测,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育龄期妇女20~49岁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输卵管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输卵管造影100例,分20~2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应用W 4.3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保存、分析和测量。结果:观察和测量了输卵管的全长、各段的长度,间质部、峡部的内径,输卵管内口的直径等造影数据,3组之间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不同年龄组的输卵管内部形态和测量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3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10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3例开腹手术(开腹组)。结果:腹腔镜下1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包括4例妊娠包块较大者(直径4~5cm),1例术中包块破裂活动出血,无一例中转开腹,且未发生任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2.2±29.1)ml明显小于开腹组(98.5±47.8)ml,P<0.01。手术时间腹腔镜组(78.0±11.4)min与开腹组(76.9±17.5)min相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4.0±0.8)d比开腹组(5.5±1.7)d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有效的,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镜下缝合技术是顺利完成手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测量胎儿及早产儿胼胝体前后径的差异。方法:282例孕28~36周胎儿及222例出生孕周为28~36周的早产儿,分为胎儿组及早产儿组,胎儿组使用超声经母体腹部测量胼胝体前后径,早产儿组在出生当天使用超声经新生儿颅脑测量胼胝体前后径。比较两种方式测量胼胝体前后径的差异。结果:孕28~36周胎儿胼胝体前后径分别为:(34.56±1.27)mm、(35.53±1.30)mm、(37.66±1.41)mm、(37.11±1.53)mm、(38.54±1.99)mm、(38.20±1.07)mm、(39.53±2.13)mm、(42.59±1.57)mm、(43.56±2.31)mm;出生孕周为28~36周的早产儿胼胝体前后径分别为(33.50±1.67)mm、(34.14±2.01)mm、(36.50±1.21)mm、(36.69±1.45)mm、(37.68±2.04)mm、(38.36±1.97)mm、(38.62±1.34)mm、(40.54±1.57)mm、(42.94±2.11)mm。胎儿组经母体腹部测量胼胝体前后径与相同孕周出生早产儿出生当天经颅脑超声测量胼胝体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母体腹部与经新生儿颅脑两种方式测量胼胝体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胼胝体生长发育数据可以作为早产儿宫外胼胝体生长发育的对照参考。  相似文献   

6.
104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中输卵管性不孕的发病率及其治疗情况。方法:对1040例不孕症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X摄片,结果输入Epidata数据库,应用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占60.77%,双侧阻塞占13.08%,单侧阻塞占26.15%;间质部阻塞占20.7%,峡部阻塞占17.74%,壶腹部阻塞占8.87%;伞部完全闭塞占26.06%,伞部不完全闭塞占26.62%。继发不孕者输卵管阻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者(P<0.01)。造影后3个月内经治疗累计妊娠率达34.18%。结论:在女性不孕症检查中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观察和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公司的Inova 3000数字血管造影机和自行设计双腔球囊造影用硅胶管以复方泛影葡胺为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结果:输卵管间质中部、峡部及壶腹部均数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03(0.198~0.409)、0.443(0.420~0.470)、1.603(0.609~2.520)mm。结论:应用AW4.3 Basic软件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测量避免了人为因素和图像放大等干扰,测量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潘萍  李素春  冯苗  陈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83-3985
目的:探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术对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7年5月输卵管间质部阻塞性不孕患者514例,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术,记录输卵管的疏通情况。结果:60.2%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35.0%输卵管开口闭锁。双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患者治疗1次的通畅率为39.6%,累积通畅率为74.2%,单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患者治疗1次的通畅率为50.4%,累积通畅率为80.0%。一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而对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治疗1次后输卵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双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和一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而对侧输卵管其他部位阻塞的患者。不同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和年龄的患者治疗效果无差别。结论:对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患者,建议先行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术,排除造影结果的假阳性,同时能对大部分患者起到疏通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避孕效果及可复性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烯输卵管栓抗生育效果、置栓后组织学改变和取栓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将31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放栓组(n=29)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对照组(n=2)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6、12个月后观察避孕效果,并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取栓后观察兔受孕情况。结果:对照组2例新西兰兔均受孕,妊娠率100%;放栓组29例放置避孕栓3个月,3例脱落(脱落率10.4%),余26例栓位置正常兔未受孕,避孕成功率达100%。6例观察6个月,3例观察12个月均未受孕。光镜下大部分放栓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皱襞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无明显病理异常。电镜下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取栓后妊娠率为100%。结论: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可能是一种避孕有效的、可复性好的输卵管避孕器具。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输卵管通水法检查输卵管的疏通性,难于区别左侧或右侧输卵管病变及鉴别器质性与机能性输卵管闭塞。软性的纤维子宫镜的开发使经宫颈研究输卵管成为可能。选择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法(HSG)检查诊断为子宫角部、输卵管间质部或峡部阻塞的不孕患者23例,平均年龄32.5±3.8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评价老年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退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北京市和平里街道安德路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机抽取233例(男102例,女131例)行膝关节超声检查,观察436个膝关节股骨髁间沟内侧斜面、髁间沟外侧斜面及髁问沟关节面软骨并分析、总结受检者软骨状况。结果436个膝关节中,发生软骨退变381个(临床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组205个,临床非KOA组176个),软骨退变率87.39%。临床KOA组,股骨髁间沟内侧斜面、外侧斜面及髁间沟软骨厚度测量值分别为(0.98±0.44)mm、(1.116±0.51)mm、(1.71±0.55)mm;临床非KOA组分别为(1.53±0.40)mill、(1.64±0.40)mm、(2.05±0.42)mm。结论超声检查对评价老年膝关节软骨退变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涛  蒋峰 《现代保健》2009,(16):4-5
目的探讨经宫颈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phy,SSG)和输卵管再通术(selective transcervical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STFTR)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8例临床诊断不孕症的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 graphy,HSG)。对其中326例证实为输卵管狭窄或阻塞原因所致不孕的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同轴导管配合导丝技术经宫颈将5F导管选择性插至子宫角部或输卵管问质部,并借助0.018in微导丝、3F微导管的扩张作用和药液的冲胀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再通,最后向输卵管内灌注消炎、抗粘连药物。结果326例有639条输卵管狭窄或阻塞,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导丝均能选择性插入输卵管内,本组插管成功率达100%。427条输卵管介入治疗后再通,再通率达95.4%。结论输卵管再通术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引导下的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再通术在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诊断证实双侧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20例,采用宫腔镜引导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再通术的方法进行输卵管疏通.结果:40条输卵管中有18条不完全性梗阻,全部疏通;22条完全性梗阻中峡部梗阻8条,有6条疏通,间质部梗阻8条,有2条疏通.20例受术者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发现4例宫腔异常.结论:宫腔镜引导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 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同时可观察子宫颈管及子宫腔形态及内膜的情况,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取出后实验动物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复孕情况,为可复性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烧结法进行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制备可复性输卵管节育器。选择SPF级新西兰雌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双侧输卵管均放置可复性节育器,对照组不放节育器。在节育器放置术后4,12,24周,实验组分别取4只雌兔、对照组分别取2只雌兔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通畅的雌兔进行复孕实验。结果: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工艺简单、制备方便,节育器表面光滑,具有优良的不粘性。输卵管通液21条通畅,2条通而不畅,1条不通,输卵管通畅率为95.8%(23/24)。复孕实验显示11只怀孕,1只不孕,复孕率为91.66%(11/12)。结论: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取出后输卵管恢复通畅,无明显的粘连,具有复孕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和转铁蛋白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88例健康妇女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及转铁蛋白抗体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OD值为0.84±0.25,对照组为0.63±0.20;转铁蛋白抗体OD值为1.06±0.31,对照组为0.75±0.27,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抗体OD值(1.04±0.30)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0.68±0.20)及对照组妇女(0.63±0.20)(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转铁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5.0%(27/108),骨桥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3%(22/108),两者均阳性占13.9%(15/1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抗体水平与骨桥蛋白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抗骨桥蛋白抗体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新研制释药吸液避孕膜的稳定性,体外释放度和体、内外溶化时限。方法:稳定性试验在40℃±1℃、相对湿度75%±5%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和室温自然条件下放置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设定的时间测定样品中壬苯醇醚-9(NP-9)含量;分别将释药吸液避孕膜放入37℃±0.5℃水浴中及女性阴道内测定体外释放度并观察体内外溶化时限,在不同的时间点采样,采用HPLC测定释放介质中NP-9累积释放量。结果:在设定的时间内,样品中NP-9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药膜中NP-9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min及80min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8.93%、98.10%。释药吸液避孕膜在妇女阴道内溶化时限为8~12h,在体外溶化时限平均为61.48±0.16min。结论:释药吸液避孕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在室温条件下存放24个月。释药吸液避孕膜中N-9体外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体内、外溶化时间不一致的特性,表明释药吸液避孕膜溶化速度可能与液体量有关,这一特点可使药膜在遇到精液时迅速释放出N-9,以提高杀精效果。  相似文献   

17.
MK、VEGF-A在原发性输卵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K、VEGF-A在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研究42例原发性输卵管腺癌标本中MK、VEGF-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K及VEGF-A在原发性输卵管腺癌中为高表达,与正常输卵管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P0.05)。结论 MK、VEGF-A的表达上调可能对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