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病。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103例中风偏瘫的病人采用针药合用这种疗法进行了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03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8例;40岁以内者7例,41~70岁88例,71岁以上者8例;病程在30天以内者48例,31~60天者39例,61天者16例;中经络型86例,中脏腑型17例;发于左侧者49例,发于右侧者54例。  相似文献   

2.
中风先兆症候的性别年龄及证型特征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江磊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03-160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范畴,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准确捕捉该病先兆期特征性症候,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联对其二级预防意义重大。目的:探索中风先兆症候的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特征性表达,为治疗提供前瞻性建议。方法:按循证医学要求。多中心、较大样表对照前提下,采用前瞻性队列法,通过观察样品特异危险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比分、病因学分数,分析患者中风先兆症候的相对变化特征。结果:男性便秘、筋惕肉明,女性烦躁易怒、便秘中风危险度列前;50~60岁龄者发生中风的危险度最大;肝胆火盛型具有发生中风的特异危险度。结论:不同性别的中风先兆证患者在特定年龄段具有发生中风的特异症候及证型表现。探究之,有较强的中风二级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3.
柴枳败酱合剂治疗妇科症瘕37例荆沙市中医医院(434000)胡时彬柴枳败酱合剂由本院自制而成,具有理气行滞、破血消坚之功,对气滞血瘀所致妇科包块、少腹胀痛等病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43岁:住院无数最短...  相似文献   

4.
血气监测对中风患者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中风中经络、中脏腑患者的血酸碱气体变化关系,笔者于1990~1997年对77例中风患者进行了血酸碱气体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7例中,男55例,女22例;年龄32~83岁,平均61.4岁。患者均为发病3天内的...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风丸治疗中风病人 85例 ,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中风中经络证型 ,以半身不遂症状为主。诊断标准参考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明确诊断。治疗组 85例中 ,男 5 5例 ,女 30例 ;年龄最小者 40岁 ,最大者 71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3年 ;脑梗塞 5 8例 ,脑出血 2 7例 ;对照组 33例 ,男 2 2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者 39岁 ,最大者 71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年 ,脑梗塞 2 5例 ,脑出血 8例。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合参,治疗112例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病人,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病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限歪斜、语言不利。男79例,女33例;年龄最大的幻岁,最小的38岁。头颅CT检查其中脑血栓79例,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20例。病程在15天以内者85例,16天~6个月者2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脑血管病史者15例,冠心病史者26例,糖尿病史者19例。初次中风者89例,再次中风者23例。住院时间最短者14天,最长者12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8天。1.2…  相似文献   

7.
315例中风病的CT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红战 《河南中医》2001,21(5):30-31
自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 ,在我科病房收治的中风病患者中 ,随机抽取 315例 ,将其中风证型与颅脑CT进行了计量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15例中男 188例 ,女 12 7例 ;30~ 39岁 6例 ,40~5 9岁 182例 ,6 0~ 88岁 12 7例 ;中风 1次者 2 5 1例 ,2次者5 4例 ,3次者 10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为急性起病 ,有的猝然昏仆 ,口眼口呙斜 ,半身不遂 ,有的未经昏仆而口呙僻不遂 ,有兼言语不利者 ,也有呕吐、呕血或饮水发呛者。西医检查 :昏迷 87例 ,左侧中枢性面瘫 182例 ,右侧 133例 ;左侧舌下神经瘫 1…  相似文献   

8.
中风,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未经昏仆而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其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加之失于调养,以致阴陷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窜扰经脉,蒙塞心窍而突然发生半身不遂诸证。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遂的症候。我于2003-2005年3月通过对60例中风中经络患者运用熄风平肝散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风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各家所列证型也颇多。本文收集我院1980~1984年内科住院病例75份,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中风的辨证论治规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本组75例中男60例,女15例。年龄分布:36岁者1例;40~49岁者4例;50~59岁者16例;60~69岁者35例;70~79岁者17例;80岁以上者2例,50岁以上者占93.3%。职业工人48例,干部18例,其它8例。发病至住院时间最短者数小时,最长者4年。其中24小时以内者8例,5天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加三七冰片治疗中风痴呆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琳  张琳 《四川中医》1998,16(6):26-27
继发于中风的中风痴呆病,已成为近年医学重要研究课题,其临床表现以神思迟钝、旧事遗忘、定向不能、计算减退等为主症。笔者自1991-1996年共选用补中益气汤加三七冰片冲服治疗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顺选病例以19刀年5月全国中医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修订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凡发病前有一次及一次以上中风病史,具有神思迟钝、旧事遗忘、走向不能、计算减退等主症中三项,在头颅CT显示脑实质有梗塞灶、软化灶或血肿者为观察病例。本组病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9-55岁13例,56-65岁月例,66-75岁7例,平…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中风44例,有效率在84%以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4例中风患者均住院观察,其中出血性中风5例,缺血性中风39例;男33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4  相似文献   

12.
七星针,体针治疗中风后大小便失禁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用七星针加体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大小便失禁证11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0例患者中,住院78例,门诊32例;其中男性68人,女性42人;年龄最大85岁,最小48岁;病程在1个月之内者71例,1~3个月者32例,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覃秋菊  邓旭  钟毅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53-154
目的:比较中风三种症候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护理,总结预防褥疮、再次中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中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运用中医方剂,针灸治疗,饮食起居,康复训练,情志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运用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住院期间患者无压疮发生,未发生再次中风。结论:对中风三种症候运用中医方剂,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护,能有效预防压疮、再次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良术式即外痔切扎、内痔注射消痔灵的方法治疗混合痔1172例,手术简便快捷,术后病人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无后遗症和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72例中,男636例,女536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18岁...  相似文献   

15.
<正> 中风偏瘫是常见病,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头针治疗中风偏瘫180例,取得一定效果。 1 临床资料 180例中住院患者105例,门诊患者75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57例。发病年龄<4(?)岁者11例,50~59岁者63例,60~69岁者77例,70岁以上者29例。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偏瘫145例,脑溢血后偏瘫28例,脑栓塞偏瘫7例。病程<6个月者108例,>6个月者66例,>3年者6例。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项九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中风后吞咽困难,目前临床上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用颈项九针疗法治疗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0例病人中,住院48例,门诊2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7d,最长6个月;急性期17例,慢性期33例;其中脑出血病人14例,脑梗死32例,混合性中风4例;第一次中风者6例,二次中风者42例,三次中风者2例;其中病灶位于脑叶者10例,位于基底节者31例,位于脑干者9例。对照组:3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51~78岁;病程最短7d,最长5.3个月;急…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中风已有临床报道,在此基础上笔者于1986年以来对稳定期(发病3周~3个月)的中风患者53例用该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40~71岁;其中脑梗塞者29例,脑出血者24例,合并脑萎缩者8例。治疗方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合谷、委中、风池、完骨、天柱。吞咽困难,失语加翳风、上星、上廉泉;指趾运动受限加合谷、太冲。手法:内关进针1~1.5寸提插捻转泻法,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  相似文献   

18.
四消穴等治疗中风后手部水肿37例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湛业华王锋肖鸣笔者多年来在诊治中风病人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出现肢体水肿,尤以上肢为甚,极难迅速消除,严重者不仅使病员感觉痛苦,且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尤其是手指...  相似文献   

19.
龙牡星黄饮治疗中风65例邓新卫笔者用龙牡星黄饮加减治疗中风辨证属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者获效较好,现将资料较全的65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41~50岁者19例,51~60岁者24例,61~70岁者17例,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风肩:是指中风后,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也可伴有肩痛,上肢肿胀,肩的半脱位等。本症候是因中风后卧床,半身不遂,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在中风的诸多并发症后遗症当中,肩关节活动障碍肩痛最普遍,笔者对2006年-2012年本科住院患者和北医三院门诊患者共200例进行观察,几乎所有的中风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同时伴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