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β酮硫解酶缺乏症又称线粒体乙酰乙酰基辅酶A硫解酶缺乏症,是由于编码β酮硫解酶的AC4T1基因突变,表达的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异亮氨酸下游代谢通路受阻,上游和旁路代谢物增加,导致发病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一种罕见的有机酸代谢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昏迷、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等症状[1].患儿通常在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经基因测序确诊的BKTD病例,收集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治方案。文献复习BKTD的诊治策略。结果:患儿,男,4岁,因酮症酸中毒2次入院。第1次发作年龄为1岁10个月,发作时血气分析均提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氨、血乳酸、血脂、尿酸均正常。第1次发作时尿酮体++++,尿气相质谱检测显示除酮体升高外,2-甲基-3-羟基异丁酸升高。第2次发作伴低血糖,血糖2.6 mmol/L,血β-羟丁酸明显升高,血游离脂肪酸正常高限,尿酮体++。血串联质谱示3-羟基丁酸肉碱轻度增高,尿气相质谱示3-羟基丁酸增高,基因测序结果示ACTA-I c.370A>C、c.473A>G复合杂合突变,确诊BKTD。结论:婴幼儿在禁食或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发生无法解释的严重酮症酸中毒时需考虑BKTD的可能,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分析有时无典型提示,需要ACTA-I基因型的检测做确诊。 相似文献
4.
D-3-羟基丁酸速率分析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D-3-羟基丁酸自动生化仪分析方法,用于监测糖尿病酮症。方法:根据D-3-羟基丁酸在体内被D-3-羟基丁酸脱氢酶氧化脱氢的原理,采用酶动力学法,建立了体外定量测定方法,探讨D-3-羟基丁酸含量与糖尿病酮症关系。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各项实验指标达到要求,糖尿病酮症病人D-3-羟基丁酸含量可高达5.12mmoL/L。结论:测定D-3-羟基丁酸含量,可及早发现糖尿病酮症,及时纠正酮症对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怀地黄3-酮酯酰CoA-硫解酶(Rehmannia glutinosa f. hueichingensis 3-ketoacyl CoA-thiolase,RghKAT)cDNA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及分析,为怀地黄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和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其他植物ARGOS基因序列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RghKAT cDNA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其在2个时期、10个组织的表达。结果 RghKAT基因全长1 713 bp,包含了1 39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64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ghKAT的核苷酸序列与葡萄、番茄、毛果杨、拟南芥和小麦的KAT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84%、82%、82%、79%、73%;RghKAT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矮牵牛、葡萄、黄瓜、拟南芥和小麦的KAT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88%、86%、87%、78%;各物种KAT酶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理化性质表明该蛋白为略成碱性的稳定蛋白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不规则卷曲、β-折叠和β-转角构成;在N端存在一个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RghKAT蛋白三维结构具有硫解酶典型的特征序列;表达谱分析表明,RghKAT mRNA在各时期、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盛花期花瓣中表达最强,而在幼苗期叶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成功克隆了RghKAT cDNA全长序列,具有KAT基因的结构特性及其产物硫解酶典型的特征序列,其在盛花期花瓣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3-脱氧葡萄糖醛酮(3-Deoxyglucosone,3-DG)是一种高反应性毒性2-羰基醛化合物。近来研究表明,3-DG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人中显著升高。目前机制尚不明确,但是3-DG与糖代谢紊乱相关,并且3-DG可能通过本身的生物毒性及生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来促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血浆3-DG水平的升高除了跟生成有关,还可能跟其代谢能力相关。文章从3-DG及代谢酶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建立稳定表达外源Piwil2基因的NIH3T3细胞,初步探讨Piwil2基因对NIH3T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和G418的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iwil2基因的NIH3T3细胞株,之后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Piwil2基因表达对NIH3T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稳定过表达Piwil2基因的NIH3T3细胞株.与对照组空白载体细胞系相比,过表达Piwil2基因的NIH3T3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增强;细胞周期G0/G1期减少、S期明显升高;接种裸鼠后形成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Piwil2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具有诱导正常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测试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抑制活性。方法:以2-(羟甲基)-5-氰基-1H-吲哚为起始原料,经水解、氧化、缩合和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6-14);以舒尼替尼为阳性对照,用MTT法测试目标产物对VEGFR-2高表达的人乳腺上皮细胞(HMEC)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9个未见报道的目标产物,其结构均经1H NMS,ESI-MS确证;样品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14对VEGFR-2的抑制率为68.56%,舒尼替尼为62.53%。结论:化合物14对VEGFR-2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10.
非酮血症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严重低钠血症一例报告刘里生(广东省番禺市何贤纪念医院内科番禺511400)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患者因恶心、呕吐、腹泻2d,昏迷10h而入院。于入院前二天前进食较多萍果及500ml甜牛奶后不久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叉头框C2基因在心血管发生和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敲除小鼠叉头框C2基因,解析敲除叉头框C2基因小鼠的心脏发育情况。结果:在98只新生鼠中仅有15只纯合子型叉头框C2基因突变鼠;这些纯合子型动物心脏的室间隔有细小的缝隙连通左右心室;原位杂交显示在10.5 d的胚胎心室内膜有Fox C2 mRNA的表达。结论:敲除叉头框C2基因可使小鼠室间隔发育缺损。 相似文献
12.
抗凝血酶基因T98I和A404T突变导致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AT)基因T98I和A404T突变致AT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AT野生型和突变体表达质粒(ATwt、ATT98I、ATA404T)并瞬时转染至COS-7细胞或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试验、脉冲-追踪试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用荧光实时PCR(RT—PCR)检测转染细胞ATmRNA表达量的改变;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检测突变蛋白在细胞内的降解途径。结果ATT98I未从转染细胞内分泌且在细胞内逐渐降解,ATA404T仅部分从细胞内分泌、大部分未分泌并在细胞内逐渐降解。RT—PCR显示,与野生型ATmRNA相比,突变体ATmRNA不降低。脉冲-追踪试验发现,这两种AT突变体分泌障碍,未在细胞内聚集而是降解。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显示,突变体ATT98I通过蛋白体酶途径进行细胞内降解。转染细胞荧光染色显示,转染ATT98I质粒的CHO细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无明显核周聚集,而转染ATA404T质粒的CHO细胞内荧光减弱且弥散分布于胞质、核周有轻度聚集。结论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AT基因T98I和A404T突变导致AT缺陷症的分子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抗凝血酶基因C2757T杂合突变致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遗传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是由AT基因突变引起,可分2型:Ⅰ型主要表现为AT抗原(AT:Ag)和活性(AT:A)水平的同步减低,Ⅱ型由AT结构异常所致。国外已报道300余例,基因突变种类超过130种;但国内仅我们报道过1例。本文对另一个AT缺陷症家系进行研究。发现此家系为Ⅰ型遗传性AT缺陷症,由AT基因C2757T杂合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which belong to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uperfamily, are powerful regulators of cartilage and bone form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iological changes of NIH3T3 cells incubated with secretive BMP2 that was induced by gene transfection through transwell. Methods Eukaryon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3.1-B2) was transfered into NIH3T3 cells with Sofast™,a positive compound transfection agent. The positive cell clones were selected with G418. The cytoplasmic and extracellular expressions of BMP2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NIH3T3 cells were co-cultured with hBMP2 gene transfecting cells through transwell, and the ultrastructur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of osteocalcin (the marker of osteo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hang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cytoplasmic and extracellular expressions of BMP2 in transfecting NIH3T3 cells.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the high 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the positive stain of osteocalcin suggested the osteo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endency of NIH3T3 cells co-cultured with transfecting NIH3T3 cells. Conclusion Secretive BMP2 that is induced by gene transfection could promote the osteo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fibroblast cells. 相似文献
15.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致NIH3T3细胞DMA损伤与c—myc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对NIH3T3细胞DNA的损伤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系统产生O2.^-,测定DNA-溴乙锭结合物荧光强度变化确定DNA损伤程度以太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细胞原位杂交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结果 高剂量O2.^-能直接引起DNA断裂损伤。O2.^-能引起明显的c- 相似文献
16.
蛋白C基因C5498T致Ⅰ型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Zhou RF Wang HL Fu QH Wang WB Wu WM Ding QL Xie S Hu YQ Wang XF W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94-1697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Ⅰ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分别用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和抗原。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2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先证者的蛋白C活性和抗原分别为26%和1.43g/L。先证者表现为PC基因外显子3区杂合错义突变C5498T,引起Arg15→Trp。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405C/T、2418A/G、2583A/T多态性。结论 该突变导致遗传性Ⅰ型PC缺陷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导NIH3T3细胞节律基因表达对细胞紫外线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体外节律诱导剂乙酰肉豆蔻佛波酯诱导NIH-3T3细胞节律基因表达。分别选择mPer2基因表达的谷值和峰值时刻对细胞进行紫外线照射,以非诱导节律的单纯照射组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Per2基因表达峰值时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细胞,与mPer2基因表达谷值时和非诱导节律紫外线照射细胞比较,增殖能力强、凋亡率低、G1期阻滞明显。结论节律基因诱导的NIH3T3细胞的紫外线损伤减小,并与mPer2的基因表达相关,其保护作用可能与mPer2基因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硫芥对小鼠淋巴瘤L5 178Y3 .7.2c tk - 细胞的诱变性。方法 采用 96孔微孔板接种法检测平板接种效率和突变频率。结果 硫芥可诱导L5 178Y3 .7.2c tk - 细胞tk位点的突变 ,诱发突变是自发突变的 2~ 15倍。在tk位点诱发了大克隆和小克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以小克隆为主。结论 硫芥有明确的致突变性和较强的细胞毒性 ,产生了大范围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