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内镜     
经鼻内镜与X线透视下放置鼻饲管在危重症患中的比较;内镜下胆管插管困难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的早期应用:一项传统技术与改良技术比较的前瞻性研究;Barrett食管长度的临床预测因素;Lugol色素内镜在所谓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作用;未经治疗的头颈部癌症患放置PEG管后并发肿瘤腹壁转移的发生率;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局限性和检查失败:一项733例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背景:食管经常发生多部位的鳞状上皮化生,且这种改变可以被色素内镜检查(Lugol溶液)所发现,表现为多个Lugol着色阴性区(LVLs)。尽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通常被用来治疗浅表性食管癌,但是新的病变又会出现,而且切除不全时可导致后遗症。目前对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合理治疗所知甚少。方法:对116例患者的165份食管鳞状细胞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内容包括色素内镜检查(Lugol溶液)和活检,这两项检查在EM R后第1年每3个月进行1次,以后每6个月1次。当在EM R瘢痕处发现肿瘤时,该病例即为局部复发。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来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伴食管pH的改变,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等。若仅有症状或食管pH改变,内镜检查阴性,则称为内镜阴性GERD或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GERD)。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亚洲人群中的胃食管反流病(GER D)患病率还没有深入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日本人胃食管反流病、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 ER D)、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以及影响患病率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对2760例受试者(平均50.4岁,极差24~84岁),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使用日本版本的Carlsson-D ent自评问卷调查表(QU EST)评估了所有受试者的G ER D症状,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共495例(17.9%)受试者诊断为G ER D。这是通过内镜下发现糜烂性食管炎和(或)通过明确G ER D症状得出的诊断结果。经内镜…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发病率很高 ,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常可发现无胃烧灼感、反酸等GERD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推测可能有部分内镜阴性GERD患者也不具有典型症状 ,本研究试图阐明无典型症状的病理性GERD的发病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对照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5岁 5例 ,6 5岁以上 13例 ,平均 ( 6 3.38± 15 .35 )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1周内无任何胃肠道、肝、胆、胰、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症状。1.1.2. 消化不良组  10 5例 ,男 5 6例 ,女 4 9例 ,年龄 18~ …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碘染对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镜下碘染对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岁以上和/或食管黏膜有异常表现的215例患者,用2.5%的Lugol碘液均匀喷洒于食管黏膜,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在上述215例患者中,有20例存在轻度非典型增生,5例存在中度非典型增生,3例存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两例存在黏膜内癌的患者,经内镜下超声检查证实病灶仅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后,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论内镜下碘染可大大提高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鳞癌的检出率;内镜下碘染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结合是目前早期食管鳞癌患者最佳的诊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美蓝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有食管症状但内镜下肉眼观察未见食管明显黏膜改变或可见浅表病变的患者病灶进行2%美蓝染色,对呈现蓝色区域和非蓝色区域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行2%美蓝染色。其中美蓝深染色33例(30.8%),病理确诊为食管癌4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炎10例;美蓝浅染色42例(39.2%),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1例;无明显蓝色区域32例(30.0%),病理确诊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2例,食管炎30例。对1例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行内镜下治疗,随访1年余,病情未进一步发展。结论美蓝染色内镜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在消化道癌症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该病的早期发现已成为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关键因素。色素内镜在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应用在日本已受到高度重视 ,利用该技术诊断早期癌的病例在逐年增加 ,但国内常规开展色素内镜技术的医院尚不多见。本院近几年对 98例患者进行内镜下食管粘膜Lugol s液染色 ,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98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男 6 7例 ,女 31例 ,年龄 32~ 73岁。入选标准为 :(1)食管有异物感、食物通过停滞感、阻塞感 ,胸骨后不适等 (以下称症状组 ) ;(2 )家族中有食管癌或贲门癌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食管癌是食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常规内镜检查中,往往很小的病变直接肉眼观察不易看清楚,尤其是黏膜内病变及平坦型病变,虽然随着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的应用可使其诊断率得以不断提高,但在不具备电子染色内镜条件的基层医院,通过内镜的染色剂对黏膜染色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病变。方法:我科于2007-2013年共行胃镜检查8674例,对其中56例食管可疑病灶经内镜行Lugol(卢戈氏)液染色。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如果发现食管黏膜有局限性充血、片状红斑、浅表糜烂、溃疡、黏膜苔状粗糙不平、结节状或片状隆起等可疑病灶后,由下至上均匀喷洒2%Lugol液约10ml于食管黏膜,喷洒区域要覆盖病灶上下各2cm以上,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黏膜,然后仔细观察。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可以被染成棕褐色,不着色区域或明显淡染区为染色异常黏膜,通常在该部位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56例患者的食管病灶经内镜下2%Lugol液染色后,11例患者的食管病灶黏膜呈正常染色像,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轻度炎症。45例(80.36%)食管病灶呈不染色或浅染色,经病理确诊食管癌12例(其中原位癌1例,黏膜内癌5例,黏膜下癌2例,进展期癌4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Barrett食管3例,慢性炎症16例,单纯鳞状上皮增生3例。结论:Lugol液染色后活检,可以提高胃镜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和探讨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食管癌高危患者159例,对所有食管症状的患者用2%复方碘液染色并取材.结果 共发现早期癌变病例9例,染色前后内镜发现早期癌灶的病例数分别是3例(1.88%)和6例(3.77%),染色前、后发现食管黏膜存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数分别为4例(2.52%)和14例(8.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食管其他病变的诊断,增强了内镜下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所引起的食管病变,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标准之一。2002年2月~2006年2月在我科内镜检查及病理确诊,并住院接受治疗的青年军人RE共2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175例,女性53例;年龄17~30岁,平均24.6岁。1.2方法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病变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不同特点予以分类,计算各类所占的百分比。1.3结果1.3.1主要症状患者烧心及胸骨后灼痛83例,占36.4%;反酸及食物反流68例,占29.8%;吞咽困难31例,占13.6%;剑突下或上腹痛82例,占36.0%。1.3.2内镜表…  相似文献   

12.
周海港  范雄芬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02-1202
目的探讨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内镜下将Lugol液喷洒在286例患者的可疑食管黏膜上,在不染区及浅染区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论286例患者中,染色后214例阳性,其中6例早期食管癌,2例进展期食管癌(病理及手术证实),不典型增生6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结论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报道称有反流症状患者的Barrett食管发生率为5%~15%,但慢性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中长节段Barrett食管(LSBE)(>3cm)和短节段Barrett食管(SSBE)(<3cm)的确切发病率仍然不明。本研究旨在明确以GERD为适应证而进行首次内镜检查患者的LSBE和SSBE的发病率。方法:对以GERD为适应证到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内镜组,进行首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种族、年龄),吸烟情况,食管疾病的家族史及体重指数(BM I)。在内镜检查前,所有患者都要完成一个GERD调查问卷。远端食管黏膜出…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研究目的:药物引起的食管损伤是一个常见但文献少见报道的问题。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药物相关性食管损伤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及其预后。患者与方法:查找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的内镜下食管病理记录。对药物引发的食管损伤患者的相关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共查找到92例药物引起的食管损伤患者(男性33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9岁,极差25~87岁)。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n=69,75%)、胸痛(n=55,60%)、呕吐(n=53,58%)、吞咽困难(n=31,33%)、呕血(n=14,15%)。食管损伤的内镜表现:黏膜红斑(76例,83%)、黏膜糜烂(53例,58%)、溃疡(24例,26%),其中7例为对…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 ORD)内镜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很少表现有食管远端酸暴露时间的正常化。然而,食管近端的胃酸分布是GO RD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决定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下将水凝胶可扩张假体置入食管黏膜下层,对胃食管反流的时间空间特征的影响。方法:在接受内镜检查前及检查之后6个月,对9例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多通道动态24h pH监测。将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动力学特征与13例无症状对照者相比较。结果:食管远端的酸暴露时间(AET)从基线的11.7%(95%CI6.1%~21.8%)降至随访期的7.7%(95%CI3.7%~11.6%,差异无显著性)。9例患者中,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0例于2012年1月到2015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的检测方法为常规的病理活检,观察组采用Lugol氏液对食管的黏膜进行染色,并对染色部分和没有染色的部分进行病理活检,将观察组与对照与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且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早期食管癌和异性增生的检测方面,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检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使以消化道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使得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黏膜细微结构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根据症状学及内镜检查结果,对25例反流性食管炎(RE)、35例NERD及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放大色素内镜观察及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分析3组间在食管黏膜细微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NERD组中,28.6%食管下段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齿状线形态呈三角型、锐齿型、破碎型、舌型分别为42.9%、28.6%、14.3%、11.4%;卢戈氏液染色后80.0%齿状线模糊、中断,34.3%齿状线上伴斑片样淡染粗糙;齿状线下方黏膜粗糙不平呈绒毛状、斑块状、粗大分枝状分别为12.0%、48.6%、3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放大色素内镜下可准确识别食管黏膜细微结构的改变。齿状线形态呈三角型及锐齿型,齿状线模糊、中断,伴斑片样粗糙,齿状线下方黏膜粗糙不平呈斑块状及粗大分枝状,有助于NERD的内镜下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远端微小圆形病变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因胃食管反流症状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NERD组纳入条件: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s, RDQ)分值≥12,病程>3个月,内镜检查排除齿状线处及食管黏膜糜烂,排除Barrett食管,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试验阳性。同期征集22例无反流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入选对象先采用白光模式观察食管远端齿状线上方粉红色黏膜中是否存在直径0.3 cm左右的橘红色微小圆形病变,并对清晰度进行评分,再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模式观察和评分。比较NERD组和对照组食管远端微小圆形病变的发生率、白光与NBI模式下食管微小圆形病变的清晰度。结果:NERD组食管远端微小圆形病变发生率为64.3%(27/42),对照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微小圆形病变对NERD的诊断率为100%。NBI模式观察清晰度优于白光。结论:内镜发现食管远端微小圆形病变对NERD有诊断价值,NBI模式下微小病变显示较清晰,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近 5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病例 ,探讨 RE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内镜检查诊断的 916例江苏里下河地区 RE患者 ,按 1999年中国烟台标准进行分级 ,部分病例取食管黏膜做病理切片检查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组成 ,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变化。 结果 :RE占胃镜检查人数的 7.4 %(916 /12 376 ) ,男女之比为 2 .2∶ 1,平均年龄 (5 4 .4 2± 15 .0 5 )岁 ,≥ 6 0岁患者占 4 6 .5 % ,(42 6 /916 )临床表现有明显反流症状者仅 32 .6 % (2 99/916 )。内镜诊断以 ~ 级为主 ,占 85 .3% (781/916 ) ,病理诊断以轻、中度为主 ,继发性 RE则以重度多见。部分患者合并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和消化性溃疡。 结论 :江苏里下河地区 RE发病率较高 ,中老年 (尤其老年 )男性多见 ,以 ~ 级为主。病理改变以鳞状上皮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 ,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糜烂及溃疡形成 ,偶见早期癌变现象。由于患者临床反流症状诊断 RE敏感性较低 ,内镜诊断简单易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GERD(Gastroesophogeal Reflux Disease)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黏膜损害和相关症状,分为内镜检查阳性的糜烂性食管炎(RE)和内镜未发现病理损害但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两种类型,还有少数病例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长期并发症(如Barrett’s食管、食管狭窄甚至腺癌等),亦被列入GERD的范围。RE诊断主要依据内镜检查,NERD诊断目前缺乏客观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