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将 6 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两组 ,观察组 ( 组 )使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插管 ,对照组 ( 组 )使用常规盲探气管插管法插管 ,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插管时间、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 组 90 .91% , 组 70 .37% ;插管时间 组 (14.45± 1.82 ) min, 组 (2 3.2 5± 1.5 3) m in;并发症鼻衄 组 3例 (9.0 9% ) , 组 9例 (33.33% ) ,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均 P <0 .0 5 )。结论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法插管比常规盲探气管插管法成功率高 ,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创伤58例行气管切开原因分析杨凯郑成炎炎炎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口腔科(630081)口腔颌面创伤常引起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我院1963~1994年间1953例口腔颌面创伤住院病例中有104例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3.
4.
基层医院因缺乏纤维支气管镜和纤维光导喉镜,不利于口腔颌面畸形插管困难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其面临生命危险。近年来,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以下就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应用于口腔颌面畸形插管困难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波  刘准  王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5,9(4):292-292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口腔颌面创伤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如何使口腔颌面创伤获得正确及时的处理,以便同时恢复外形及生理功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我科从1987年至今已收治568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现将这些病例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诱导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黏膜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的疗效。方法:31例病例均采用慢诱导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黏膜麻醉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结果:手术中病人情况稳定.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慢诱导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碳酸利多卡因表面黏膜麻醉口腔、颌面部外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颌面肿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行颌颈肿瘤根治及远位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手术结束时采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组件光索来辅助定位气管导管头端,将其退至第3气管软骨环处并在第3与第4气管软骨环间行微创气管切开术。结果 25例患者均按上述方法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用时为(8.6±1.1)min,术中未发生明显的即刻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和明显气道狭窄,也无任何疼痛主诉。采用该方法操作后的气切瘢痕愈合较传统方法平整、美观。结论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口腔颌面肿瘤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处理,其最重要是气道的管理。因麻醉医生不易接近患者头部,故必须着重加强气道的管理,必须在术后使患者清醒,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11个月~63岁,体重9~71kg。先天性唇裂9例,腭裂5例,双侧颞颌关节强直1例,单侧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由于其病变部位和手术操作的影响,常常需要麻醉医师给予经鼻腔气管插管麻醉,现将本院近年来780例患者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松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1):40-41,5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及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1996~2005年间163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口腔颌面部创伤高发年龄在21~40岁,男∶女比例为3∶1。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90/163),并逐年递增;在颌面骨折中,下颌骨折最常见,占67。5%,其次是颧骨颧弓、上颌骨。结论:现代社会交通事故及暴力性损伤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颌面创伤治疗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部骨折合并气管插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合并困难气道患者,使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作静脉注射麻醉后,行环甲膜穿刺作气管内表面麻醉,然后应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经鼻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应用效果以及操作过程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20例张口受限患者应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经鼻插管均获得成功。气管插管操作过程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患者无痛苦记忆、喉痛及声嘶等并发症。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合并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中应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成功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燕醒狮 《黑龙江医学》2015,39(2):156-157
目的研究在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运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NTI)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04~2012-04间诊治的104例急诊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经BNTI处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104例患者中,有96例BNTI成功,成功率约为92.3%。结论对急诊创伤的患者进行BNTI操作来建立人工气道,临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患者的咽喉反射及意识状态是BNTI操作成败的关键因素,运用套囊充气辅助或者局部麻醉能够有效提高BNTI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鼻插管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金孝,唐宁,蒋昭祥(附属弋矶山医院麻醉科)经鼻气管内插管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我院自1980年以来施行鼻插管200余例,资料较完整的41例。现就明视经鼻气管内插管法(明视法)、盲探经鼻气管内插管法(盲探法)、逆行引导经鼻气...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通常需要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而其中困难插管的发生率约为2~3%。我院自2001年11月~2004年8月采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首创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为10例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行盲探插管,均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的上端,因外伤、手术后组织移位、水肿、分泌物阻塞等常造成呼吸道梗阻而发生窒息,而气管切开术不仅是抢救窒息病人唯一有效的措施,而且预防性气管切开能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所以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我科1986年7月至1995年3月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术4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岁;按其性质可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术31例,紧急气管切开术9例;按其病因;口底舌、口咽部肿瘤33例,双侧颞颌关节强直3例,复杂外伤1例,口咽食道化学幼烧1例,术后…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江浩  李新平  班新能 《新疆医学》2006,36(1):110-111
凡存在气管插管困难因素或开口受限又需行气管插管者,目前使用的几种困难气管插管处理的方法,多因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技术困难,特别是小医院、基层医院难以实施,作者从2003年3月~2004年8月应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新技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病人30例,效果好,避免了单纯盲探插管时的盲目性,变完全盲探为间接明视,现供临床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有效的急诊急救方法对口腔颌面伤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急救,观察组行系统有效的急诊急救,每组各60例,观察患者处理措施的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及生活功能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80.00%、9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口腔颌面伤进行急诊急救方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都能得到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创伤是唯一可以真正预防的疾病。但创伤却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加强急诊创伤的诊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2~2003年87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科从1989—08,开始应用CO2激光治疗机治疗口腔颌面部病变30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COOK逆插装置在插管困难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行气管插管方法自1960年[1]首次报道后,得到了不断改进[2~4],但临床所用材料较为简陋[5,6].COOK公司生产的逆行气管插管装置,具有独特的优点,但国内鲜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开始使用该装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1±6岁;体重65±15kg.其中肥胖短颈8例(体重76±4kg),喉部肿瘤2例,颈髓肿瘤1例,舌癌术后复发1例,鼾症1例,微细下颚症1例,甲状软骨变异致暴露困难1例.根据喉镜暴露情况,3级气道8例,4级气道7例. 1.2 操作过程咽喉部表面喷雾以及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ml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满意后,颈部常规消毒,18G套管针通过环甲膜中点下缘向头侧穿刺进入气管;证明进入气管后,拔出针芯和注射器,保留外鞘;通过外鞘向头侧插入带3cm安全J形头Amplatz超硬不锈钢导丝(长110cm),用环钳将不锈钢导丝头端从口腔或鼻中拉出,直到不锈钢导丝后侧的标记线位于皮肤穿刺点处.将70cm长的COOK专用黑色Teflon引导管顺着不锈钢导丝头端通过口腔或鼻腔置入气管,并抵达环甲膜穿刺点之下,此时,引导管末端恰好位于不锈钢导丝前侧标记处;妥善固定导丝和引导管的位置,事先套在引导管外面的气管导管顺着引导管进入气管直到不能再进入为止(即环状软骨处),此时可从气管导管闻及呼气时气流声;从气管导管内拔出导丝和引导管,从环甲膜外拔出留置针外鞘;并将气管导管再向气管内插入3~5cm,按标准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并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