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WBC及分类计数、CRP、F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治依据。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另外45例高血压病(2级)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急性期血常规、血浆CRP、F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急性期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P〈0.01),CRP和F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且CRP和Fb浓度升高明显者,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激活;CRP、Fb浓度的变化与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滕亮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8):110-1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人的hsCRP含量并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RP浓度〈8mg/L(4.21±1.78mg/L),急性脑梗死组中51例CRP增高(30.33±2.53mg/L),异常率为57.30%;依病情程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均P〈0.01);急性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的异常率为41.18%,明显低于无好转组(78.95%)(X^2=12.70,P〈0.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液中CRP浓度的增高显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入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虹  温锐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23-24,28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0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9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0.81&;#177;3.46)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177;1.33)m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最低;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较小梗死灶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最高,与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轻型组平均CRP浓度最低;中型组平均CRP浓度较轻型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重型组平均CRP浓度最高,与轻、中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CRP是可以评价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判定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5例患者于发病的第1、7、14天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同时选取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相关。结论:hs—CRP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且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选择80例非脑卒中病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 C、Hcy以及hs 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9、2.013、1.601);观察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LAA型增高显著(P〈0.01)。结论:血清Cys C、Hcy和hs CRP水平升高均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不同亚型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评估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52例(病例组 A 组),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A1组)22例、不稳定斑块组(A2组)30例;选取年龄及性别构成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 B 组)。两组均测定血清 visfatin 、CRP(超敏)、低密度脂蛋白(LDL )、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血清visfatin 、CRP 水平 A 组高于 B 组,A2组高于 A1组。结论血清 visfatin 、CRP 水平增高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检测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清UA、CRP和血浆Fg浓度。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对照组进行UA、Fg、CRP等生化指标检测。而对照组仅仅做一次测量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Fg和血清血糖、甘油三酯、LDL、HDL、UA、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7 d的检测中,CRP在7 d中有显著的变化(P〈0.05),UA和Fg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UA、Fg、CRP、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LDL和低HDL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的发生有关,可以将它们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CRP在7 d的变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及4周时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脑梗死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中、重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起病1周的CRP明显增高(P〈0.01),第4周时CRP浓度有所下降仍高于正常。轻、中、重组浓度有明显异常(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CRP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病情轻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血清CRP的含量,分析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急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监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观察组)与非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入院后1、2、7、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IRI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1、2d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d血清CRP均高于轻度患者,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与IRI均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血清IRI可作为长期的监测指标,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WBC及分类计数、CRP、F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治依据。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另外45例高血压病(2级)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急性期血常规、血浆CRP、F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急性期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P<0.01),CRP和F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且CRP和Fb浓度升高明显者,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因子激活;CRP、Fb浓度的变化与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组)、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浓度,计算其异常率。根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评分。结果脑梗组CRP浓度高于腔梗组(P〈0.01),腔梗组高于对照组(P〈0.01),CRP异常率脑梗组大于腔梗组(P〈0.05);CRP高的病人NDS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预后无变化及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RP浓度是临床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U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内皮素-1(ET-1)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35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1均高于对照组(P〈0.05);CRP与ET-1浓度间呈直线正相关(γ=0.75,P〈0.01)。结论:C-反应蛋白、内皮素-1在冠心病形成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nDNA,选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凝固法检测FIB。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pnDNA阳性率为56.99%.对照组CpnDNA阳性率为36.67%,两组Cpn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pnDNA阳性组CRP浓度及FIB浓度均明显高于CpnDNA阴性组CRP浓度及FIB浓度,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pnDNA阳性组CRP浓度和FIB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2,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增强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卞光荣 《中原医刊》2007,34(2):40-41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稳定性与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AS患者80例,非AS患者80例,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浓度,然后分析超声结果与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AS患者较非AS患者CRP浓度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较稳定性斑块组CRP浓度增高;随着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Crouse评分增高,CRP浓度亦增高(P〈0.05)。结论 AS期血清中CRP浓度增高,CRP浓度与AS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型脑卒中组(进展组,42例)和稳定型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24例),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根据国人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高危组〉10分和低危组≤10分。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袁高危组、颈动脉斑块性质及hs—CRP水平的关系密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越高,颈动脉斑块性质越不稳定,hs—CRP的水平越高,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越高。其中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颈动脉斑块性质、hs—CRP的关系密切。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5.23%)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1.5±4.6)mg/L、(7.0±4.1)mg/L、(1.8±1.0)m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高危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有可能提示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不良事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含量,并对不同类型脑梗死血清LP(a)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清LP(a)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LP(a)含量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监测血清LP(a)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1周的感染病史,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胸片,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2例(19%)前.1周有感染的临床征象,其中肠道感染5例,呼吸系统感染7例;白细胞异常增高3l例(49.2%);血沉增快13例(20%);脑梗死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CRP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感染与脑梗死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可作为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