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良肢体位下针刺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CNS、FMA、MB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卒中后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巨刺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采用 MESSS 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FMA、MBI 及 MESSS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MBI 评分升高,MESSS 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巨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可以明显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二者联合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腹针、腕踝针,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功能情况,并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降低Hcy水平,治疗组Hcy水平为(11.68±4.53)μmol/L,对照组为(13.53±4.01)μmol/L,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取穴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NIHS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L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杨洁  宋丽静 《新中医》2021,53(13):143-14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康复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CS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BI、FAC、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BI、FAC、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BI、FAC、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脑卒中偏瘫,可改善脑...  相似文献   

8.
卢红梅  毛红梅  马希贵 《河北中医》2010,32(12):1841-184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脑瘫的康复疗效。方法将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针刺推拿疗法。进行2组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年龄≤3岁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年龄3岁的患儿(P0.05);轻、中度瘫痪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高度瘫痪的患儿(P0.05);智力正常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高于智力缺陷的患儿(P0.05)。2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推拿更有益于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MA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结果两组治疗后MESSS、BI及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ESSS、BI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MA、NSE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M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并用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这与有效降低血清NSE、IM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使用PNF运动模式和技术),治疗组加用针刺肩髎、臂臑穴疗法。采用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评估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方法评定偏瘫肩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通过两组治疗前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表明,在改善患者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方面两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结论:针刺肩髎、臂臑穴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肩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放松功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Botath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比较,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张力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功联合Botath疗法能够改善偏瘫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和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54-1956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为主配合运动疗法对于急性期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人中等穴位并配合主动,被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取穴,28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治疗后患侧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i V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c VMCA)的比值增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i VP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c VMCA)的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FMA评分,及AL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人中穴为主配合即刻的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有效率优于常规单纯取穴针刺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眼针运动疗法进行中风后痉挛的康复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行康复治疗的120例中风恢复期伴有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者应用眼针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thel指数(MBI)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缓解程度:显效30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程度: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7.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痉挛程度缓解更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患者提高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可明显缓解中风后痉挛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探究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行通督调神针刺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瘀通络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 24%(40/42)高于参照组78. 57%(33/42)(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 0. 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电芒针组,各50例。常规针刺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电芒针组应用电芒针透刺肩髃与臂臑、手三里与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三角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电芒针组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芒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刺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cAMP、cGMP含量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升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CS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血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结论 针刺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效,能够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功能障碍,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益智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恢复期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C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智活血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D)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价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NFD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治疗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200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一般资料来源,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穴位按摩与健侧肢体主动等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配合应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采用FMA评分、ADL评分、SIS评分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得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FMA评分、ADL评分、SIS评分依次为(96.42士10.52)、(88.38士12.26)、(67.71士7.37),对照组依次为(67.73士5.54),(68.57士4.53)、(45.74士5.8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给予针刺疗法、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穴位按摩与健侧肢体主动等康复治疗时配合使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患者的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